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语文作业中实施发展性评价的碎思考

【作者】 张高凤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肖溪镇竹山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语文素养锻炼的常用实践平台。新课程改革对此提出了“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要求我们充分用好发展性评价的激励提高功能和促进发展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业设计 发展性评价 实施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要求老师能“蹲下来”看学生,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评价学生的每一行为。我们知道,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语文素养锻炼的常用实践平台,也就应该成为发展性评价的重要用武之地。多年的实践证明,发展性评价的激励提高功能和促进发展功能在作业教学中意义非凡,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作业实践能力发展,帮助学生快速实现语文素养的大提升。
  一、加强师生互动,及时评价作业
  课堂作业,不仅能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还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指明师生下步努力。当然,实现于此作用,需要以师生互动为前提,特别是教师要私分运用课堂教学平台,及时进行作业评价,以便“趁热打铁”地调动学生主动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一)教师评价。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兴趣,对学生有独特解法的地方,应多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如,阅读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有好有差,对于好的答案评价如:“你的想法真是太妙了”、“你的思维真灵活”等等,可以使答案的“主人”学习兴趣更浓,情绪更高。对于学生不足的地方,则用发展性语言评价,如:“我相信你再想一会,定会想出正确答案”、“失败乃成功之母,下一题你一定能做对”等。教师立足实际、关注学生发展的一句恰当的评语,很可能就是一名差生向优生转化的起点。
  (二)个体自评。个体自评是要求学生在教师作业批改后,根据批改情况,特别是教师的批注和评语反思和内省,找到对与错的原因,明确自身学习的得与失,找到努力方向。这种评价是我们用得最常用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必须学会的自我评价。
  (三)学生互评。一些比较基础的课堂练习,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自我评价,再同桌互评。这样,通过内省与反思,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养成练习后能自我反思的好习惯;同桌互评,有利于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悟出真理。因为即便是差生,从内心也是不甘愿为差生的,通过自评与互评,可以使他找到自信,关心自我发展,通过不断努力而赶上甚至超过别人。
  (四)组间评价。对于课堂上一些拓展性的练习,如果时间允许,老师可安排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再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学习结果,最后再由老师进一步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团结的学习氛围。在相互交流中,以优带差,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的目的。
  二、发挥评语作用,评价课后作业
  在课后作业批改中,如果只是简单地打“√”或“×”,然后评上一个等级分,这只能表示作业的正确错误而已,而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能力及学习习惯、品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不能反映出来。这样,就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不利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作业的质量。因此,在语文作业批改中,应加入适度的人文性评语。作业中的评语,除了判断学生解题的正误,还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开发学生潜能,激活创新意识。
  (一)做个引路人。所谓引路就是诱导学生有序思考,进行自我改正。如学生在作文中发现审题、立意、分析、判断等方面错误时,可以在错误的地方旁边作个记号,写上 “这件事和题目有关吗?”等评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又如写《我敬佩的一个人》的作文作业,一部分学生除对人物外貌描写外就没有多少具体内容,就可以批上“应把让你敬佩的事写详细”,安排学生去把事情经过补上,使文章有内容,中心也会比较突出,这样减少了学生的消极情绪,也不会打击他们自信心。同时引起学生对失误的重视,明确失误的原因,能有的放矢地改正,而且印象深刻。
  (二)做个公证人。多赞赏、肯定学生独特见解,激活学生创新意识。对学生作业中的一些独特创新,我们要在作业下面进行这样批注“这种想解法真奇妙”,“你的办法真多”等评语,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探索。传统评价,我们很多教师只为成绩优秀者点赞,眼里容不下学生的错误,看到错误总无法说出赞美声音。这样显然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是公平的,因为他们也不想要那样落后的成绩。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要公证,只要后进生有闪光点,我们仍然需要为他们赞,给他们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端平了一碗水”。这样,他们才会有更大的信心去学习,感受到努力带来的点滴进步与成功。
  (三)做个监护人。多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成长,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初中学生还处在比较顽皮、好动阶段,偶尔也会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出现简单错误也难免。如果我们简单地打“×”,或用上“你真粗心”等类似评价,显然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伤了学生初中学生好胜的自尊,不利于发展。为此,我们在批改时要注意方法,对症下药。例如,有位学生思维敏捷,喜欢钻研思考题,但是作业急于求成,字体马虎,导致作业正确率下降。一次作业中,我发现他是班内唯一做对思考题的学生,于是我写道:“你是我们班解答难题的高手,如果你的字体像你解题时超越其他同学那样岂不更好?”果然,这位同学的字体慢慢的变好了,作业的质量也逐渐提高了。对于一些智力因素相对较弱而非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我就会写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消除其自卑感,激发其斗志,树立其信心,让他们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有怎样的评价,就会塑造出怎样的学生。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应更新理念,认真实践发展性评价,正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切实让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教育功能发挥最大效益,引领学生向前、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军,语文作业批语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2013年。
  [2]文善彩,沟通: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关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
  [3]双木,发展性评价与奖励性评价之比较[J].云南教育,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