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对学生自制音乐教具的思考
【作者】 郭玉娇
【机构】 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大石柱子中心校大石柱子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没有最基本的音乐教具,学校音乐教育就会失去最基本的载体和依托,其发展状况就会与“科教兴国”战略背道而驰。这不仅要求有关部门及学校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切实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更需要教学一线的老师切实发挥自身优势和学生的创造力、能动性,自给自足,因地制宜地自制一些教具。
关键词:自制 音乐教具 思考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而音乐教具在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艺术技能、提高音乐课的效果和质量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基层学校音乐教具的配备及其使用情况不容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为此,结合平时的音乐教学活动,来谈一谈我对学生自制音乐教具的思考。
一、自制乐器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成功的起点和先导,是求知的动力和源泉,它在一个人的创造性活动与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的人在理论上都知道学习要有兴趣,但是真正能够领会这一点、懂得这一点、运用这一点、掌握这一点的老师并不是很多。学生有学习音乐的兴趣固然好,如果没有兴趣,也不要紧,教师可以从多方面慢慢引导,音乐教师如果从自制教具入手,会使他们逐渐喜欢上音乐课,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觉得学习音乐有趣味。比如,在低年级可以利用废汽水瓶盖、酒瓶盖用细铅丝串起来制成有趣的小串铃乐器;利用两个医用小药瓶或两个两半的核桃壳、两个小蝶、两把木尺制成小响板乐器,相互敲击,能发出清脆的咔咔声;在中年级可利用空胶卷盒、空饮料桶、易拉罐、小瓶子、塑料小盒等物品内装米粒、绿豆、沙子、碎石子等制成沙锤;用几根细竹竿、圆柱形木棒或一把筷子互敲,加上布条、彩绸等装饰,做成响棒、响筷等乐器。当同学们自己动手制成乐器,敲打发出悦耳的声音时,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歌声更动听了,表情更丰富了。
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更活泼、聪明,以适应未来社会
人们常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我们在赞叹科学家有创造思想的同时,一定也佩服他们那灵巧的双手。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未来建设者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今后的学习,乃至发明创造奠定了基础。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凝聚着双手辛勤的劳动,每一个有志于发明创造的学生,都应该拥有一双灵巧的手。
实践是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而学生大都喜欢动手操作,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去引导学生。通过自制各种乐器,了解了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能发出动听的声音,在自制乐器的同时,也给自己树立了自信心。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休息时间制作出更有趣的乐器,比如:用厚纸板、鞋盒作鼓,用筷子做鼓槌;将几个圆柱形纸筒,茶叶桶摆成一排制成少数民族的排鼓等小乐器等。由此可见,动手操作能使孩子们的认识由表面趋向实质,从而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当将要扔弃的物品在他们手中变成了精巧玲珑的乐器时,他们的双手也就变得越来越灵巧了。
三、自制乐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是开启心智之门的钥匙。历史证明,一个国家要振兴,一个民族要独立,就要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既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知识、能力、创造精神,应该在青少年时期协调发展,同步共进。
我国教育专家刘佛年先生指出:“什么是创造?我想只是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造。”有的人认为,青少年即使能搞发明,那也是学习成绩优秀、智力超群的人才敢于问津,而智力平平,连学习成绩搞上去都很困难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创造发明的。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会把很多学生的才智埋没。因此,教师应从一点点小事做起,不放过任何给学生创造发明的机会,同时多用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去创造。
科学家认为,想象要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是无限的,许多事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想象是科学的准备阶段,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现实生活都离不开想象,所有的创造性劳动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儿童终日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张卡片、一盒彩笔、一个生日皇冠等等,这些简单的事物都能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想象天地,画上一只乌龟、一只小兔、一只大鹿、小鸟、蜜蜂,做出各种动物头饰,他们由此而编出许多童稚的音乐故事,随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音乐旋律与节奏,模仿大自然、模仿小动物、模仿各种生活现象,唱着、跳着、表演着,发挥自己的想象,他们可以从这些教具中、音乐中领略到大自然的淙淙流水、鸟语花香、群蜂飞舞、小动物的和睦相处等美妙动人的场景。
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音乐的快乐,许多同学经历了一次创造就敢于自己大胆创新、大胆尝试。高年级的同学用几个材料、质地、形状规格相同的杯子,分别注入不同量的水,用小棒敲一敲,便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把杯子摆成一排,把杯中的水增加或减少,使之成为1、2、3、4、5、6、7音阶序列,便成了音乐杯,像编钟一样,奏出优美的旋律。有的学生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别开生面,将口服液小瓶用胶带连成一排,装上水制成“排箫”;在木板的两边钉上钉子,再绑上橡皮筋为六弦琴……
自制音乐教具,既可以大大减少学校添置音乐教具的资金支出,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想象和创造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实在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关键词:自制 音乐教具 思考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而音乐教具在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艺术技能、提高音乐课的效果和质量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基层学校音乐教具的配备及其使用情况不容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为此,结合平时的音乐教学活动,来谈一谈我对学生自制音乐教具的思考。
一、自制乐器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成功的起点和先导,是求知的动力和源泉,它在一个人的创造性活动与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的人在理论上都知道学习要有兴趣,但是真正能够领会这一点、懂得这一点、运用这一点、掌握这一点的老师并不是很多。学生有学习音乐的兴趣固然好,如果没有兴趣,也不要紧,教师可以从多方面慢慢引导,音乐教师如果从自制教具入手,会使他们逐渐喜欢上音乐课,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觉得学习音乐有趣味。比如,在低年级可以利用废汽水瓶盖、酒瓶盖用细铅丝串起来制成有趣的小串铃乐器;利用两个医用小药瓶或两个两半的核桃壳、两个小蝶、两把木尺制成小响板乐器,相互敲击,能发出清脆的咔咔声;在中年级可利用空胶卷盒、空饮料桶、易拉罐、小瓶子、塑料小盒等物品内装米粒、绿豆、沙子、碎石子等制成沙锤;用几根细竹竿、圆柱形木棒或一把筷子互敲,加上布条、彩绸等装饰,做成响棒、响筷等乐器。当同学们自己动手制成乐器,敲打发出悦耳的声音时,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歌声更动听了,表情更丰富了。
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更活泼、聪明,以适应未来社会
人们常说: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我们在赞叹科学家有创造思想的同时,一定也佩服他们那灵巧的双手。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未来建设者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今后的学习,乃至发明创造奠定了基础。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凝聚着双手辛勤的劳动,每一个有志于发明创造的学生,都应该拥有一双灵巧的手。
实践是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而学生大都喜欢动手操作,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去引导学生。通过自制各种乐器,了解了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能发出动听的声音,在自制乐器的同时,也给自己树立了自信心。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休息时间制作出更有趣的乐器,比如:用厚纸板、鞋盒作鼓,用筷子做鼓槌;将几个圆柱形纸筒,茶叶桶摆成一排制成少数民族的排鼓等小乐器等。由此可见,动手操作能使孩子们的认识由表面趋向实质,从而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当将要扔弃的物品在他们手中变成了精巧玲珑的乐器时,他们的双手也就变得越来越灵巧了。
三、自制乐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是开启心智之门的钥匙。历史证明,一个国家要振兴,一个民族要独立,就要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既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知识、能力、创造精神,应该在青少年时期协调发展,同步共进。
我国教育专家刘佛年先生指出:“什么是创造?我想只是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造。”有的人认为,青少年即使能搞发明,那也是学习成绩优秀、智力超群的人才敢于问津,而智力平平,连学习成绩搞上去都很困难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创造发明的。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会把很多学生的才智埋没。因此,教师应从一点点小事做起,不放过任何给学生创造发明的机会,同时多用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去创造。
科学家认为,想象要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是无限的,许多事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想象是科学的准备阶段,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现实生活都离不开想象,所有的创造性劳动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儿童终日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张卡片、一盒彩笔、一个生日皇冠等等,这些简单的事物都能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想象天地,画上一只乌龟、一只小兔、一只大鹿、小鸟、蜜蜂,做出各种动物头饰,他们由此而编出许多童稚的音乐故事,随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音乐旋律与节奏,模仿大自然、模仿小动物、模仿各种生活现象,唱着、跳着、表演着,发挥自己的想象,他们可以从这些教具中、音乐中领略到大自然的淙淙流水、鸟语花香、群蜂飞舞、小动物的和睦相处等美妙动人的场景。
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音乐的快乐,许多同学经历了一次创造就敢于自己大胆创新、大胆尝试。高年级的同学用几个材料、质地、形状规格相同的杯子,分别注入不同量的水,用小棒敲一敲,便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把杯子摆成一排,把杯中的水增加或减少,使之成为1、2、3、4、5、6、7音阶序列,便成了音乐杯,像编钟一样,奏出优美的旋律。有的学生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别开生面,将口服液小瓶用胶带连成一排,装上水制成“排箫”;在木板的两边钉上钉子,再绑上橡皮筋为六弦琴……
自制音乐教具,既可以大大减少学校添置音乐教具的资金支出,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想象和创造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实在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