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探讨
【作者】 毛 林
【机构】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白马镇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学生活化是旨在将生活素材融入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作为生活的主导者来获得更实在有用的知识,并让学生在教学中燃起无限激情。而小学数学的教学则为未来的学习以及生活数学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就变得尤其重要。为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
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可追溯到人类在地球出现的那一刻,比如“结绳记事”。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也可从买菜这一小事发展到金融这一复杂业务。又因为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早期准备阶段。所以,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这一理念就应该付诸于行动,让学生从小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在数学学习中融入生活。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过程
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使用大脑和精确性极高的理学学科,而且,数学是困扰着大多数的从小学到大学或以上学生的“烧脑”课程,为此,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学习数学,甚至放弃学习数学。从而导致不少人经常使用计算器来计算简单的加减乘除问题。不仅如此,还有些小学生家长在教导子女数学问题时经常摸不着头脑。这时候,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就使得数学问题简单化。
传统的数学课教学就只是老师枯燥无味的传达知识点,讲解题目,让学生熟记题型,以至于学生感觉在数学学习上力不从心,从而导致学生学得云里雾里。因此,要使学生完全理解数学,学好数学就少不了对数学的兴趣。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正是提起来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通过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来解决生活问题使得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的大脑敏捷程度。
1、老师的备课
老师在上课前应该通过知识点联系多种生活问题并收集相关的资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提前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该知识点来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实践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过程,就是学生更具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来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过程一般分以下步骤进行,即:创建情景、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归纳数学信息、获得答案。为进一步说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过程,现以归一问题为例:
(1)创建情景:小明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2)发现数学问题:在算16支铅笔的价钱时需要先算1支铅笔的价钱,再用一支铅笔的价钱乘以16支,最后才得出最终价钱。而其中的过程需要运用到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整理归纳数学信息: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首先,求出买1支铅笔需要多少钱?(元);然后,再以1支铅笔为标准求出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元)。
(4)获得答案:需要(元)。
3、课后的实践
要求学生在课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要联想到今天课堂上的知识点,并能迅速算出答案。在课堂小测上把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融入试题中,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点并引出不同的生活现象却有着相同的数学解题思维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思考欲望,并让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比如归一问题:老师在课堂小测上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归一问题?”这一问题,这时学生不仅会想起老师在课堂上说过的铅笔案例,还会联想到类似的买东西或吃东西、做作业等问题。而这就能让形成归一问题的反射弧和规划时间的好习惯。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结果分析
通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过程发现,这种联系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问题的教学方式最容易使学生养成时刻思考的能力,并学以致用,不仅使得老师的教导事半功倍,还在教学中发现习以为常事物的深层含义。除此之外,还使得学生摆脱死记硬背公式和例题却不理解的苦恼。
具体以归一问题为例:在学生外出买东西的时候,学生看到某事物会联想到老师所说的归一问题,此时会使学生的兴趣集中在归一问题上,学生就会运用思考和观察能力来判断其余事件是否也是归一问题,而学生的这一思维恰好在无形中锻炼了其思维思考和仔细观察的能力。而同时,学生也会很惊讶原来平时很习以为常的事情竟然隐含着数学问题,而这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励了学生学习数学。经过这一系列的行为,学生对于归一问题已经牢记于脑海中,并且对于类似问题的解决也游刃有余,而不用再苦恼数学的难学。老师也不用再纠结着该如何向学生更简单的传授知识点。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一种为小学生学习数学并运用于生活中而量身打造的有趣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从而喜欢上数学这一门学科,还符合小学生乐趣大于知识的特性,并让小学生学会动脑思考而不是依靠电子设备的行为方式;它也让老师更好地教导并理解知识。
参考文献:
[1] 张彦林.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2):104-104.
[2] 王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性探讨[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4,(4):112-112.
[3] 刘秀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析[J].新课程·上旬,2015,(2):104-10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
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可追溯到人类在地球出现的那一刻,比如“结绳记事”。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也可从买菜这一小事发展到金融这一复杂业务。又因为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早期准备阶段。所以,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这一理念就应该付诸于行动,让学生从小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在数学学习中融入生活。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过程
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使用大脑和精确性极高的理学学科,而且,数学是困扰着大多数的从小学到大学或以上学生的“烧脑”课程,为此,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学习数学,甚至放弃学习数学。从而导致不少人经常使用计算器来计算简单的加减乘除问题。不仅如此,还有些小学生家长在教导子女数学问题时经常摸不着头脑。这时候,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就使得数学问题简单化。
传统的数学课教学就只是老师枯燥无味的传达知识点,讲解题目,让学生熟记题型,以至于学生感觉在数学学习上力不从心,从而导致学生学得云里雾里。因此,要使学生完全理解数学,学好数学就少不了对数学的兴趣。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正是提起来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通过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来解决生活问题使得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的大脑敏捷程度。
1、老师的备课
老师在上课前应该通过知识点联系多种生活问题并收集相关的资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提前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该知识点来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实践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过程,就是学生更具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来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过程一般分以下步骤进行,即:创建情景、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归纳数学信息、获得答案。为进一步说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过程,现以归一问题为例:
(1)创建情景:小明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2)发现数学问题:在算16支铅笔的价钱时需要先算1支铅笔的价钱,再用一支铅笔的价钱乘以16支,最后才得出最终价钱。而其中的过程需要运用到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整理归纳数学信息: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首先,求出买1支铅笔需要多少钱?(元);然后,再以1支铅笔为标准求出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元)。
(4)获得答案:需要(元)。
3、课后的实践
要求学生在课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要联想到今天课堂上的知识点,并能迅速算出答案。在课堂小测上把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融入试题中,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点并引出不同的生活现象却有着相同的数学解题思维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思考欲望,并让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比如归一问题:老师在课堂小测上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归一问题?”这一问题,这时学生不仅会想起老师在课堂上说过的铅笔案例,还会联想到类似的买东西或吃东西、做作业等问题。而这就能让形成归一问题的反射弧和规划时间的好习惯。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结果分析
通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过程发现,这种联系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问题的教学方式最容易使学生养成时刻思考的能力,并学以致用,不仅使得老师的教导事半功倍,还在教学中发现习以为常事物的深层含义。除此之外,还使得学生摆脱死记硬背公式和例题却不理解的苦恼。
具体以归一问题为例:在学生外出买东西的时候,学生看到某事物会联想到老师所说的归一问题,此时会使学生的兴趣集中在归一问题上,学生就会运用思考和观察能力来判断其余事件是否也是归一问题,而学生的这一思维恰好在无形中锻炼了其思维思考和仔细观察的能力。而同时,学生也会很惊讶原来平时很习以为常的事情竟然隐含着数学问题,而这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励了学生学习数学。经过这一系列的行为,学生对于归一问题已经牢记于脑海中,并且对于类似问题的解决也游刃有余,而不用再苦恼数学的难学。老师也不用再纠结着该如何向学生更简单的传授知识点。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一种为小学生学习数学并运用于生活中而量身打造的有趣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从而喜欢上数学这一门学科,还符合小学生乐趣大于知识的特性,并让小学生学会动脑思考而不是依靠电子设备的行为方式;它也让老师更好地教导并理解知识。
参考文献:
[1] 张彦林.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2):104-104.
[2] 王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性探讨[J].今日湖北(下旬刊),2014,(4):112-112.
[3] 刘秀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析[J].新课程·上旬,2015,(2):10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