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 佘秋颖

【机构】 山东郯城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英语阅读即是我国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又是其学习手段。因此,培养英语学习者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阅读教学理论,可以从激发兴趣、夯实基础、指导方法和培养习惯等四个途径来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阅读是人类学习语言和获得知识财富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任务。为了探求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我们首先要了解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的心理机制和相关因素很多。因此,人们对阅读过程的认识也不断的发展。传统的观点认为阅读是一个从字母→词→句子→语篇的有序的自下而上的理解过程。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就是对构成该文章的语言的理解过程,阅读过程所遇到的问题被单纯地归结为语言上的问题。而新的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阅读理解是语言知识和人脑中的各种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效率的阅读要依靠两个知识处理过程:一个是以语言输入为基础的感知输入;另一个是以读者原有的知识处理为基础的非感知输入。只有两种输入共同作用,才能达到最佳理解,取得较好的学产效果。
  根据阅读过程的理论,结合我校的学生的实际,为提高学生的新闻记者能力,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个体对待特定的事物、活动主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性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的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进行,首先,从新闻记者内容方面入手,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应尽可能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新闻记者内容。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要改变新闻记者教学一定就是做新闻记者理解思想。当然,不做题并不意味不思不想。第三,在教学中,始终要注重与学生情感交流,注重师生平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上好阅读课。
  二、夯实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阅读同样如此,离开了基础,要想提高阅读能力显然是空话。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夯实学生阅读的基础千万不可忽视。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夯实学生基础。
  1、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词汇是基础,是辩认信号输入的基础手段,因此,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要积累一定的词汇量。要求学生从词形、词义、词音、词的功能方面着手,真正理解、掌握和正确运用词汇。
  2、讲解必要的语法知识。语法教学好像越来越不受注视。事实上离开了语法知识,阅读很难进行。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西方文化背景、风土人情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基础,语言交流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各方面,拥有较广知识面的人,对各类文章才能读懂。
  三、指导方法
  凡事都有方法的问题,有了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在阅读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语篇。由于受传统理论的影响,过去英语的教学中往往侧重语言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阅读中“见木不见林”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语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文章,达到阅读的目的,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细读、略读、跳读等阅读策略。不同阅读的材料,采用不同的策略。当然有时也可以根据阅读的需要采用多种阅读策略相结合,如对于教材的课文可以先略读了解课文大意,然后细读掌握内容结构,甚至记住一些优美句子。
  3、引导学生学会推测生词词义。英语单词汇量大,有成千上万的新词出现,无论谁在阅读中都会遇到生词。因此,掌握推测生词词义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可根据构词方法、语法结构、语境或上下文线索及个人的一般知识来推测词义。以下主要有两种常用方法:
  英语构词主要有三种方法:1)词缀法。即在词根的前/尾部加上前,后缀构成新词。2)复合词。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词根用或不用连字符连起构成新词的方法。3)词性的转换。即通过改变词性而不改变词形构成新词。如果学生能学点构词方面的知识,熟记一些常见的词缀和词根,并有意识的使用,这样对他们的阅读速度的提高和词汇量的扩大有帮助。通过上下文猜词有以下四种方法:1)利用文中所给的定义、解释。2)利用常识或相关信息。3)利用例举的例子。4)利用对比关系。
  4、寻找主题句 
  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段落只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个段落都有一个句子表达这个段落的主题思想,这个句子叫做主题句。大多数主题句出现在段首,有些主题句出现在段尾,也有少部分的主题句出现在该段中间。但一般文章的写作都是遵循把重要信息放在第一句这种原则。所以“首行”读法对于学生读自己太熟悉的题材的文章时尤为适用,这样可以帮助读者先在头脑里树立整篇文章的内容框架,然后再补充框架,仔细阅读。
  5、首末段落与各段首句读法
  每篇文章或章节的首段和末段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作者会在首段里陈述他的写作意图,也可能会在末段里对整个章节做出总结。因此,应十分重视首末段落。同时,还要重视各段的第一句,因为往往首段后的各个段落是对首段的展开。再有,重视各段首句可以弥补有时首段陈述不详的缺陷,解决末段综述性话语里的疑难问题。
  6、正确判断和推理
  在读完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后,还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根据作者使用的语言,叙述的事实、引用例证、人物的对话及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等推断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想要说明什么问题,表达什么观点及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这是一个通过表面文字推测文章深层结构含义的判断、推理过程,它能推动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较高的理解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果断的推理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有利于学生顺利地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率。
  四、培养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不少学生在阅读中不经意养成了以下一些不良习惯:阅读时放声或小声念出每个单词;阅读时用手指或笔尖指点着单词逐词逐句的“精讲细作”;一碰到生词就查阅词典。这些习惯无疑都会破坏阅读的连贯性影响阅读的速度,甚至影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我们要不断纠正学生的这些不良习惯。
  有了兴趣、基础、方法、习惯做保障,学生就能持之以恒,不断扩大阅读量。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