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作者】 安 庆

【机构】 贵州省思南县青杠坡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开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创新。且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学校教育中最为基础的学科之一,同时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可以转变对语文的看法,从而参与到学习中去。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德育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受到德育知识的影响,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得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还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德育教育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显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影响,虽然已经认识到在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但是从实际上来讲,还远远达不到理想的要求,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也就造成了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在思想上也没有过多的认识。最终也就不能发挥出德育教育的作用了[1]。
  (二)融入德育教育可以充实语文课堂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可以养成热爱学习、孝敬父母等思想认识。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的措施
  (一)积极开展课堂教学
  就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进行课堂教学就成为了主要的教学方式,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依靠语文教材,而教材中又以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内容为主,因此也为德育教学的融入奠定了基础。
  首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进行讲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好这一知识。且对于德育教学来说,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教师的讲解理解好教材中的意义。教师德育教育与语文知识结合在一起还可以间接的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塑造出良好的人格。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保证自身教学方法上的生活化,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育要求联系在一起,实现教学的目标,如学生在学习与诚实守信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分享给其他同学,并进行探讨,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保证德育教育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进行情感教育来影响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文中语句上的情感来影响学生,并为学生创建出相应的语境,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还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此外对于学生来讲,通过情境的引导,可以更好的理解文中的内容[2]。
  最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文章中英雄人物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在道德品质的基础上,利用人物来帮助学生形成英雄形象,这样也就可以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出了民族自豪感,从而受到了人物的影响,实现了德育教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灵活性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德育知识,如在教导学生要感恩父母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父母的生日与年龄写在纸上,由于有些学生并不清楚这些信息,因此教师要顺势引导学生,让学生懂得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关心父母,实现孝敬父母,通过在心理上关心父母与行为上的帮助父母,来增强学生的德育观念,帮助学生实现长远的发展。
  (二)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要想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就离不开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在丰富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实现品质的提升。因此在实际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为学生选择一些适合的材料来阅读,同时还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质。
  (三)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开始突破了传统课堂模式的限制,向课外进行了延伸,通过实践可以看出,让学生进行语文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从实际上来讲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教学内容已经成为了必不可缺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活动中去。因此教师要在设计语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要保证具有针对性与层次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受到德育教育的影响。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语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要结合这一阶段中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一些正面的形象。加之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因此教师通过英雄人物进行爱国教育,就可以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基础上,加强了德育教育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是了解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3]。
  结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所具有的特点正好也为德育教育的融入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要做好两者之间的协调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陆志明.“倾听”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例[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1,(12):98-99.
  [2]朱晓娟.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新课改后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09):64-65.
  [3]庞光辉.秦锡纯.识读结合?识写一体——新编小学语文第一册《影子》教学述评[J].黑龙江教育,2010,(0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