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规范办学行为,推行三效课改
【作者】 高连科
【机构】 山东省昌乐外国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一、规范办学行为的背景
2009年4月16日至17日,教育部在山东济南召开了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现场经验交流会,对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作出明确部署。随后于4月22日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检查。迄今已整整三年。在当前,从官方到民方,规范办学行为已经成为上到教育主管部门,下到基层教师,甚至到学生及家长的热情肯定。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命线,更是教育的永恒课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有些学校特别是领导老师仍没转过弯来,在当前如此形势下,仍然顶风而上,违规办学行为屡禁不止。并不是他们不明白其中的危害,不理解教育主管部门的苦心。究其原因,是多年的传统教学习惯制约着他们,他们不愿改变,通俗的说就是他们不愿在下力气研究如何高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实每所学校的领导及教师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并且不同的学校都在不断地探索着适合自己校情的具体办法。我们都知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项巨大的工程,它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刚成立四年多的新校,面对当前规范办学行为的形势,如果再走以前那些老校的路子,明手抓规范,暗手却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这条路明显走不通,也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肯定,也就等于自毁我们学校的名声,因此,我们昌乐外国语学校在规范办学行为背景之下就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出了自己的新路,这就是推进三效课堂教学改革。
二、规范办学行为,推行三效课堂带来的变化及思考
(一)变化:我是一名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从教已有十八年的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规范办学行为推进三效课堂改革所带来的种种变化。三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为本,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素质达效”。“三效课堂基本式”,那就是每节课“四环节一评价”:导入,先学、后教、训练、评价贯穿始终。在三效课堂的实践过程中,评课的唯一标准不是看老师而是看学生,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生动,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激发、开发、诱发、启发、焕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这与以往评课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材挖掘程度、个人风采展示相比,已经是大不相同。比如,早晚自习和双休日不安排正课,即使是住校生的早晚自习教师也不进教室讲课,这样,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上就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这种模式对于那些自制力强、学法得当的学生来说不仅有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且还增强了他们对自我学习和生活的自主设计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还学生以学习的权利。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画一画、练一练、议一议、辩一辩、讲一讲;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寻找,步骤让学生去实验,答案让学生去总结。学校所有老师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听到的容易忘,看到的记得牢,亲身做过的学得最好。所以,老师们在课堂里把权利、兴趣、自由与空间还给了学生。课堂的关键价值在于学生的发现,在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只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空间与环境。在三效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彻底变化,从主演走向了导演,课堂由独演走向了合演,教师有时也变成了学生。但是,由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多,教师讲课时间被大幅压缩,每堂课只有10分钟,所以在课堂改革推进初期,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总是不愿放弃这一主阵地,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大说特说”,从上课铃说到下课铃,甚至连课间十分钟也不放过,而下面的学生却早已无精打采,目光呆滞。
(二)思考:这就必须要引起我们从教者的思考,规范办学背景下,正课的时间少了,但知识量还是一定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考虑如何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去争时间。记得有这样一句一直被我奉为经典的话,“教是为了不教”。规范办学背景下的我们要适时终止“拐杖”行为,因为学生们都早已过了蹒跚学步的时代,我们在给予学生启蒙教育的同时,更要教给学生以方法,要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这样,老师给了学生足够的方法指导,学生有了可自主支配时间,又有了恰当的学习方法,就会使得实现高效学习成为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课时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要求我们的教师讲求课堂的高效,课时的减少虽将我们从繁重的课时负担中解放了出来,但同时也给了我们充裕的备课研讨时间,所以我们应该将解放出来的时间多用在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思路上来。
三、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提出及破解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教育形势下就会出现新的问题。从我校规范办学的运作情况上来看,有两大问题逐渐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一是个别学科通过加大作业量来挤占学生的自习时间,这样的后果可想而之。所以,我们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各科作业量,争取让学生们均衡发展。
二是早晚自习和双休日回归到学生手中,教师上正课的时间少了,与学生尤其是走读生的接触也相应变少了,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就不能够及时地与老师沟通,那么我们就要鼓励学生在闲暇时间或者是利用自习课来组织探讨,加强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问题的破解: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杜绝上述情况的存在,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上下了很大工夫:
一是坚持三查:查课堂,查出勤,查集体备课,学校专门设立监控室,中层干部每天轮流值班监控课堂,并建立每天督查通报制度,严肃查处课堂上讲课时间超时教师,让老师随时自律,自省。
二是坚持集体备课制度。自新学期开始以来,为了真正将三效课堂落到实处,各教研组备课组实行了集体备课磨课制度,每周一二集体备课,每周固定有一名教师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然后大家在一起组织探讨反复打磨,提出修改整合意见,然后再出示一节打磨课,磨课活动开展以来,受到每位教师的欢迎,特别是青年教师,在磨课中成长很快,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高效课堂思路。
三是及时做好质量分析。每个年级部在质量检测后都坚持开好每次质量分析会,优秀老师做典型发言,介绍教学先进经验,以及日常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让大家经验共享,共同提高,并为下一步的教学提出了目标。
经过一年的调整,我校每位教师都已经逐步适应了三效课堂的理念,课堂上学生已经成为了主角,教师已经真正由“演”转变成了“导”。
规范办学行为,推进三效课堂,已越来越受到师生以及家长的欢迎和关注,但在规范的办学行为之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携手缔造。
作者简介:高连科,男,昌乐县外国语学校一级教师,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从教十八年,班主任工作十五年,致力于研究学生心理健康、班级管理以及减负高效教学研究工作。
2009年4月16日至17日,教育部在山东济南召开了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现场经验交流会,对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作出明确部署。随后于4月22日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检查。迄今已整整三年。在当前,从官方到民方,规范办学行为已经成为上到教育主管部门,下到基层教师,甚至到学生及家长的热情肯定。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命线,更是教育的永恒课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有些学校特别是领导老师仍没转过弯来,在当前如此形势下,仍然顶风而上,违规办学行为屡禁不止。并不是他们不明白其中的危害,不理解教育主管部门的苦心。究其原因,是多年的传统教学习惯制约着他们,他们不愿改变,通俗的说就是他们不愿在下力气研究如何高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实每所学校的领导及教师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并且不同的学校都在不断地探索着适合自己校情的具体办法。我们都知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项巨大的工程,它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我们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刚成立四年多的新校,面对当前规范办学行为的形势,如果再走以前那些老校的路子,明手抓规范,暗手却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这条路明显走不通,也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肯定,也就等于自毁我们学校的名声,因此,我们昌乐外国语学校在规范办学行为背景之下就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出了自己的新路,这就是推进三效课堂教学改革。
二、规范办学行为,推行三效课堂带来的变化及思考
(一)变化:我是一名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从教已有十八年的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规范办学行为推进三效课堂改革所带来的种种变化。三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为本,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素质达效”。“三效课堂基本式”,那就是每节课“四环节一评价”:导入,先学、后教、训练、评价贯穿始终。在三效课堂的实践过程中,评课的唯一标准不是看老师而是看学生,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生动,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激发、开发、诱发、启发、焕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这与以往评课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材挖掘程度、个人风采展示相比,已经是大不相同。比如,早晚自习和双休日不安排正课,即使是住校生的早晚自习教师也不进教室讲课,这样,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上就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这种模式对于那些自制力强、学法得当的学生来说不仅有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且还增强了他们对自我学习和生活的自主设计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还学生以学习的权利。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画一画、练一练、议一议、辩一辩、讲一讲;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寻找,步骤让学生去实验,答案让学生去总结。学校所有老师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听到的容易忘,看到的记得牢,亲身做过的学得最好。所以,老师们在课堂里把权利、兴趣、自由与空间还给了学生。课堂的关键价值在于学生的发现,在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只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空间与环境。在三效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彻底变化,从主演走向了导演,课堂由独演走向了合演,教师有时也变成了学生。但是,由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多,教师讲课时间被大幅压缩,每堂课只有10分钟,所以在课堂改革推进初期,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总是不愿放弃这一主阵地,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大说特说”,从上课铃说到下课铃,甚至连课间十分钟也不放过,而下面的学生却早已无精打采,目光呆滞。
(二)思考:这就必须要引起我们从教者的思考,规范办学背景下,正课的时间少了,但知识量还是一定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考虑如何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去争时间。记得有这样一句一直被我奉为经典的话,“教是为了不教”。规范办学背景下的我们要适时终止“拐杖”行为,因为学生们都早已过了蹒跚学步的时代,我们在给予学生启蒙教育的同时,更要教给学生以方法,要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这样,老师给了学生足够的方法指导,学生有了可自主支配时间,又有了恰当的学习方法,就会使得实现高效学习成为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课时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要求我们的教师讲求课堂的高效,课时的减少虽将我们从繁重的课时负担中解放了出来,但同时也给了我们充裕的备课研讨时间,所以我们应该将解放出来的时间多用在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思路上来。
三、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提出及破解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教育形势下就会出现新的问题。从我校规范办学的运作情况上来看,有两大问题逐渐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一是个别学科通过加大作业量来挤占学生的自习时间,这样的后果可想而之。所以,我们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各科作业量,争取让学生们均衡发展。
二是早晚自习和双休日回归到学生手中,教师上正课的时间少了,与学生尤其是走读生的接触也相应变少了,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就不能够及时地与老师沟通,那么我们就要鼓励学生在闲暇时间或者是利用自习课来组织探讨,加强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问题的破解: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杜绝上述情况的存在,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上下了很大工夫:
一是坚持三查:查课堂,查出勤,查集体备课,学校专门设立监控室,中层干部每天轮流值班监控课堂,并建立每天督查通报制度,严肃查处课堂上讲课时间超时教师,让老师随时自律,自省。
二是坚持集体备课制度。自新学期开始以来,为了真正将三效课堂落到实处,各教研组备课组实行了集体备课磨课制度,每周一二集体备课,每周固定有一名教师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然后大家在一起组织探讨反复打磨,提出修改整合意见,然后再出示一节打磨课,磨课活动开展以来,受到每位教师的欢迎,特别是青年教师,在磨课中成长很快,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高效课堂思路。
三是及时做好质量分析。每个年级部在质量检测后都坚持开好每次质量分析会,优秀老师做典型发言,介绍教学先进经验,以及日常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让大家经验共享,共同提高,并为下一步的教学提出了目标。
经过一年的调整,我校每位教师都已经逐步适应了三效课堂的理念,课堂上学生已经成为了主角,教师已经真正由“演”转变成了“导”。
规范办学行为,推进三效课堂,已越来越受到师生以及家长的欢迎和关注,但在规范的办学行为之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携手缔造。
作者简介:高连科,男,昌乐县外国语学校一级教师,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从教十八年,班主任工作十五年,致力于研究学生心理健康、班级管理以及减负高效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