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实践

【作者】 彭宪琼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肖溪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需要我们在科学建构学习小组、明确分工基础上,确定好合作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后积极交流讨论,把所获、所惑互换,达成共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合作学习 实施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中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其学会合作方法。我们知道,单打独斗已成为过去,在日趋竞争激烈的今天,合作互助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初中语文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学科,理所当然地要为什么学生将来发展负责,肩负起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方法的培养大任。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让我们对其实施合作学习主题下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多收获感慨。
  一、现行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纵观现行合作学习,大多是课堂点缀,意义不实,效果极低,形式化严重,有“走过场”之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性不强。首先表现在合作学习主题性不强,教师不能围绕主题进行积极引导,致使学生各说各话,各读各书,没有交流讨论,更没有智慧碰撞。尽管教师来回走动教室,不停巡视学生,但没有躬下身来参与到学生合作学习中去,没有指导引领,而采取放任自流式的教学,既浪费了时间,也影响了合作学习质量。虽然,初中学生有了一定学习方法,但我们仍然不能缺乏必要引导,学有困难的小组是存在的,个别学生也需要教师相机支持。
  (二)形式化严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仅仅随便地将附近或者同排的学生分为合作小组,导致学生表面上应用合作学习来进行教学,但是在实质内容上却没有被运用。第二,合作学习内容过于简单,没有探究性,只是为合作而设置的合作学习。第三,合作次数过多,不注重合作过程,给学生开展大量的学习活动,消耗学生积极性,特别是在公开课上,合作学习使用的次数很多,使合作学习没有从根本上被执行,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应付。
  (三)激趣性不够。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的方法,也是一种教的理念,落实这种理念,就应设计以教促学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然而,合作也需要兴趣作动力,也需要情感作内驱,不能说有了教师下的命令,学生就一定要主动参与,认真合作。因此,合作学习过程,仍需要我们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兴趣,特别是合作前的激趣和合作中的激励,很有必要。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
  (一)科学建构学习分组。分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先将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分组,并选择一个管理者,方便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另外,教师还要明确每个小组在活动中的任务,详细地记录每组的发言,从而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对每个小组进行有效的掌握,具有很强的实效性。通常来说,教师可以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或者“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两个原则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且每个小组的水平尽可能维持在平衡的状态中,而在位置安排上,尽可能缩短组与组之间的距离。
  (二)加强学习过程指导。加强学习过程指导是提高合作质量的有效保障。因为学生的个体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很高,合作效度就不会很大。因此,我们应在科学分组基础上加强过程指导,防止学生由于吵架以及兴趣不大而使学习时间被白白浪费,提高合作效率。①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教师要想设法,多在学生互动合作基础上下功夫,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交谈上,要让他们形成分工合作、共同修正以及一起研究等合作学习的习惯。例如,教师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们就可先告诉学生,此文主题非常多,可用多种说法来概括,然后再让学生以文章主题为讨论内容开展讨论,认为哪种好,原因是什么等,接着再提问,以产生极强的合作学习效果。②确保充足的学习时间。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考虑、讨论、处理问题的时间,使学生在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里,通过讨论交流,互换学习收获,促使再学习、再探索交流。例如我们在教学《我与地摊》时,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讨论时间,使其通过共同讨论,体会作者和母亲之间的情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主动性。
  (三)搭建学生合作交流平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分工学习,是在分任务前提下的自主学习后的交流讨论学习。其重点在交流讨论环节,而我们很多教师忽视这一环节,没有让学生组内讨论,或者做得不够,没有真正让学生把各自学习所获、所思、所惑进行有效交流,也没让学生有时间达成共识。这样的合作学习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要提高合作有效性,就必须重视并很好运用这一环节。当然,实现这些需要我们搭建学生合作交流平台。实践中,我们要给学生构建一个氛围活跃、平等自由的课堂,鼓励学生主动沟通、积极发言。如在教学《背影》时,我们就营造交流氛围,搭建讨论平台,从以下三个步骤推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一是设计问题。以“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多少次背影?”作为合作主题,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讨论,同时讨论每个背影的含义;二是以父亲为作者买桔时的背影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述,让学生仔细思考,并发现自己最感动的背影;三是在课文学习完后,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在生活中最感动的事情,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总之,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赋予教育的新的学习模式,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并想方设法把这一理念落实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合作,发展合作意识。这既是语文奠基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所应担当的时代责任。
  参考文献:
  [1]李志远,初中语文教学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1年。
  [2]彭正霞,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3年。
  [3]杜爱印,从合作走向成功——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实施目的及教学过程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11年。
  [4]夏广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的高效性浅析[J].新课程(教研),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