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

【作者】 付天凤

【机构】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民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运用这一手段,使其在学生语文素养培养提升过程中很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媒体 应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正昂首踏进教室,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作为奠基教育的初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结缘更是教育改革的发展之势。的确,多媒体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惠及,帮助教师取得了高效育人、快速授业的众多优势。但从众多课堂教学来看,还存在着乱用、滥用现象。所以,我们完全有必要商此。下面,我以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心得。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教学事件。很多教师都认为情境是学生读、写、听、说等语文实践的最有效平台,因它其具有趣味性、煽情性、诱思性,能很好地诱发学生参与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驱,是学生持续参与的源动力。如果学生失去了语文学习兴趣,就会对语文教学漠不关心,只是机械地完成学习任务,基本没有情感的投入,更谈不上与作品、作者的情感共鸣和心灵互动了。而多媒体的引入,能有机整合优质的课程资源,给学生喜欢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为学生提供了适合学生需求的语文素材,并且不断地变化着视觉和听觉的出现形式和效果,为学生创设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效率。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很多学生都听说过苏州园林,或者是从网络上、电视上看见过相关介绍,但基本没有几个学生去过苏州园林,没法体会那里真实的美。我们上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体CAI课件展示苏州园林的系列图片,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园林美景。第一组图片主要展示的是园林的流水。那波光粼粼的水面,那淙淙的流水声给学生一种身在溪边的意境,使人望溪止步、流连忘返。第二组图片是园林的花卉。含苞待放的、争先斗艳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水中亭亭玉立的,叫学生目不暇接、凝神静气。第三组图片的是园林的建筑。雅俗共赏、独具风格的一座座亭台镶嵌在林中,使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一组组的图片无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二、运用多媒体鼓励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人的发展的最常学习方式,也是每个人获得竞争力的最有效武器。新课标明确要求要改变学生习惯的被动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为主,辅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语文作为学生奠基教育的最重要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理念。特别是在互联网调整发展的今天,学生很多学习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因此,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实践中,我们要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优势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孟子〉二章》时,我们在课前就安排学生预习,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上网查询、工具书查询、同学之间的讨论、搜集生活课程资源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结果,有的学生负责查阅孟子的简介,详细查询孟子的基本信息,包括孟子的生辰、名、字、国别、学派代表人、思想、政治和哲学主张等;有的学生查阅有关孟子的言行记录,有关孟子的大事年表;还有的学生查询孟子在历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等。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不令效果好,而且积极性很高,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很快就体验到了学习成功。还有很多学生查阅了教师布置任务之外的信息,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课上,在自主学习之后,我们还可以组织讨论分享实践,让学生进行成果交流,并利用ppt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在这个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过多的言语,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下来,充分彰显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理念,体显了新课改教学特色。
  三、运用多媒体搭建实践平台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运用多媒体搭建语文实践平台是再好不过的平台了。我们知道,传统语文教学,教师和学生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生想办法逃避教师的管理和责罚。这样,师生之间很难做到友好相处,基本上没有多少沟通和交流,使得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样的教学,很难实现新课程理念,很难落实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各种图片、声音,并通过多媒体、网络的互动效果进行教学,组建班级网络平台,不定期分享教学课件、教材上的视频资料、课堂训练、专家讲座、名师微课等资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还锻炼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使语文课堂延伸到家庭,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我们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博客等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家庭里、在学校、在社会上寻找自己最可爱的人,并把自己最可爱的人的可爱之处告诉身边的人。这一活动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综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之,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合,是科技、教育发展的必然。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这样理念,有效地把多媒体与语文充分融合,发挥其优势,为教、学增添新的活力,让我们学生在新手段带来的新的学习方式中感受到新的学习快乐,从而扬起学习信心,产生“我要学”内需,自觉成为学习主体,进行自主学习,获得语文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林,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
  [2]高秀兰,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
  [3]刘昌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教研),2011年。
  [4]贺颖,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