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议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 任 松

【机构】 重庆市彭水县森林希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质量。计算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是深入研究数学知识的前提条件,在小学阶段的计算学习,对于小学生今后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重要部分之一。本文就如何实施有效性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
  计算是数学科目学习的基础,也是后续数学学习的前提条件。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变化比较大,内容和形式越来越生活化、趣味化,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但现实调查却表明,学生的计算能力并没有因教材的变化而提高,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能力较差等方面。而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不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因此,应强化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培养其独立计算意识,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应,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把问题解决与计算教学进行了融合,呈现模式生动,语言描述生活化,这样的呈现,让学生感到了新奇和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如教材安排零散,没有体系;有的板块既要引导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又要完成算法探究教学,教学任务重,而且重、难点也不好把握。这样就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鱼和熊掌难以兼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难以体现。另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很多操作活动,内容过于简单,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操作动机,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任务,反而会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分析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每一位教师应该首先认真研究的。新教材的知识体系编排,初看给人的感觉是知识点较为零散,不易把握。因此,首先要把零散的知识汇编成系统的网络,注重把计算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而算,做到计算有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总结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关系。在解决问题占比重较大的课题里,教师应着重联系情境中的问题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把握问题解决的数量关系。通过认真分析教材,把握知道结构体系,找准课时重难点,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包括口算、笔算、估算和简单的计算,巧妙对小学生进行灌输,在个性化的教学中来锻炼小学生的计算能力[3]。为了彰显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个性化,可创设教学情境,将计算教学与情境建立联系,以此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注重计算部分知识点教学的层层递进,既能实现对以往知识的复习,也可大大提高小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计算能力会大大增强。
  例如,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学笔算,教师可以先从多位数乘一位数无需进位的题目,如“24×2”,进而引出进位的知识点如“24×5”,通过不进位向进位过渡,来让小学生了解乘法的特点和计算规律,掌握基本的计算规律。在进行笔算时,则对口算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且笔算的难度越来越大,口算出现的频率就越来越高,强化小学生的口算训练是重要基础。
  3、提倡小组合作,开展动手操作
  小组合作教学是现代教学模式中的主要方式,在课程教学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可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应用到计算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由于学生思维方式、计算方式等的不同,在参与小组合作的同时,能实现学习方法的共享,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每个人相处一种算法,最终将各类算法进行总结,有利于开发与挖掘学生的思维,对小学生的思维扩散积极影响。例如,在进行“简便计算”时,教师们可以不用规定算法,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计算,同组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算法,在此环节中就是知识不断积累以分享的过程。 
  4、发散思维,开放解题方法
  发散思维就是对熟悉的事物,能够采用新的方法或从新的角度加以研究,从而在相同或相似之中看出不同的思维形式,见人所未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数学计算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能有力促进学生广泛、灵活地思考,拓宽思路,增强想象能力和应变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开放解题方法。对于学生的猜想教师不应该立即下结论,或不予理睬,而应当让他充分说明他的想法,肯定其合理的一面,并对答法进行组合和改进,充分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
  5、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巩固练习是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解题技能的工具,而且能促进学生以思维为核心的智力发展,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因此计算教学需要适时的巩固练习,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和估计,分析哪些是学生已知的学习方法或容易解决的问题,哪些是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或渗透的新的学习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较好的应付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情况。另外,练习要注意分层,从基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到拓展练习等层次要分明,难易程度适合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结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计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广大教师们永远讨论和研究的话题。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运用趣味性、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 罗秋苑.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1 (28) 
  [2] 刘海燕.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15(08) 
  [3] 张艳艳.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 吉林教育 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