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作者】 陈 瑶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乐善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就是鼓励教师在有限的历史教学时间内充分历史的教育功能,想方设法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有效性  提高
  历史,是一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我们倡导提高其教学有效性,就是鼓励教师在有限的历史教学时间内充分历史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但以宣讲著称的传统历史教学,不仅高耗低效,还使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接收的依赖习惯。这显然不利于高效课堂建设。在大力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达到既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激发参与兴趣
  培养学生参与兴趣是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头等大事。课堂是教师、学生和教材的三维对话,学生是知识内化与建构的主人,如果没有学的有效性是无法谈教的有效性的。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参与兴趣,这是启动以学彰教的前提。正如赞科夫所说:“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然落空。”因此,我们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做到课伊始,趣已激,而且课堂趣味丛生,让学生自始至终都能满腔兴致。当然,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方法很多,直观教学、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等都是良好的激趣策略。但这些策略都是外在策略,与学科并不密切关系,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告诉我们:“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我们可用历史学科自身特征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一)挖掘历史的生活性。历史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概括。我们知道,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包含了前人一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正是历史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因此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努力挖掘历史的生活性,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生活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科学地使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广泛性,从而增强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二)运用历史思维分析社会问题。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学生学习目标:“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要求学生从历史角度、历史观点和历史思维去观察、思考,解决社会问题。这是历史学科特有问题解决方法与途径。当然,这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进行培养。实践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去联系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分析历史现象,以达到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素养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例如,在讲到苏联与德国法西斯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为防范德国的侵略,为作战做了一些准备,加紧东部的开发和经济建设,并将重工业迁往东部。这些准备工作为苏联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就此我们可联系到我们国家正在开发大西北事宜,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其作用。结果学生普遍认为,开发大西北不仅仅是发展了中国经济,还具有战略意义。这样学以致用的做法,可以说是历史学习的良好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受到思想教育,还能让学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二、灵活教学方法
  方法决定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障。传统“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我们已没有必要再去探讨其效果了,在大力倡导新课改的今天,历史也要作为重要载体进入其中。虽然讲解式教学亦步亦趋,通过时间累积也能达到一定效果,但新课改“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的理念告诉我们必须有创新,必须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于其中,让学生在丰富的教的方式中感到新颖有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实践中,我们可“杂耍”,如增加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历史故事、古诗,如给同学朗读苏联大清洗运动中的布哈林遗书,就使同学很受感动。又如,发挥直观教具的功能,利用挂图、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手段创设知识与氛围双重的情境。当然,也可以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横向迁移,如讲一战二战影响,讲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平民主思想深入人心时,我们就可联系语文课中《蒲公英》一课,讲辛亥革命失败时联系鲁迅的文章《药》,以此来引起学生共鸣,感受到知识的纵横联系。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还丰富了教学方法,灵活了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课堂的趣味丛生。
  三、引导学生阅读
  阅读,不仅能让学生初步感知内容,为进一步深刻理解建构打下基础,也能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交流奠定知识基础。传统历史教学,很少有教师专门安排上课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的,担心学生费时无效。实际不然,让学生阅读,不仅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也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但学生怎样阅读,教师是需要为授予读书方法的。实践中,具体方法是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如出示阅读提纲应是本节或本段的重点内容。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可告诉学生规律,如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例如二战影响,每一段的第一句就是重点句,它概括了整段文章的内容,另外阅读时要理解重点词的含义,如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是重点词,应理解,否则无法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除了这些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内容讲的是什么,然后自己组织语言表达。
  当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阐述。在众多方法途径中,我们唯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实际,才能选择到更好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总之,培养学生历史素养,使其汲取历史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最终追求。
  参考文献:
  [1]李德军,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做法[J].神州,2012年。
  [2]王冲,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J].文理导航(下旬),2012年。
  [3]蓝秋金,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