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充分利用学生错解搭建高效纠错课堂
【作者】 余春林
【机构】 四川省武胜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相信每位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面对书写工整、格式正确的高质量作业,我们心情愉悦,赞赏有加;面对书写潦草,格式错乱的的低质量作业我们怨声载道,不可理喻;老师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不愿看到学生出错,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其实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非常普遍的,也是非常自然的现象,但老师的态度对于犯错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若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学情绪,相反我们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对学生的错题巧妙地加以利用,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减轻教师负担,使得高效课堂真正得以实现。
一、学生错解的再编策略
(一)把法则、计算类的错解编成选择题,让学生再次探究。例如:
1、 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A.3x2-x2=3 B.3a2+2a2=5a2
C.3+x=3x D.-0.25ab+■ba=0
2、下列方程变形中,正确的是( )
A方程3x-2=2x+1,移项,得3x-2x=-1+2
B方程3-x=2-5(x-1),去括号,得3-x=2-5x-1
C方程■t=■,未知数系数化为1,得x=1
D由2(x+1)=x+7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5。
这些题的错误选项全部来自学生作业中的错解,通过对这些题的解答,学生对整式的加法法则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几个关键步骤:移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法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理解,有效地避免了再次错误的发生。
(二)、加工错解成诊断题,让学生再次探究。例如:
1、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x-■=■-■
解:去分母,得6x-3x+1=4-2x+4……①
即-3x+2=-2x+8 ……②
移项,得-3x+2x=8-1……③
合并同类项,得-x=7……④
∴x=-7……⑤
上述解方程的过程中,是否有错误?答:__________;如果有错误,则错在__________步。错误的原因是 ,如果上述解方程有错误,请你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
2、请阅读某同学解下面分式方程的具体过程.
请你回答:
(1)得到①式的做法是_______;得到②式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得到③式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得到④式的根据是_______.
(2)上述解答正确吗?如果不正确,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答:_______.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若第一格回答“正确”的,此空不填).
(3)给出正确答案(不要求重新解答,只需把你认为应改正的进行修改或加上即可)
3、下面是两位学生的探讨过程:学习了等腰三角形内容后,李老师布置了一道题:等腰三角形上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求顶角的度数.小王说:“顶角的度数应为60°”;小张说:“应该等于120°吧”.这时许多同学一起来议论…
(1)假如你也参加了讨论,你的意见如何?为什么?
(2)通过上面问题的讨论,结合平时的学习,写写自己的想法.(用一句话表示)通过对这类习题的解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诊断错误的能力,弄清了错误原因,掌握了正确解法,可谓一举多得,省时省力,有效地减轻了学生负担。
(三)将错就错以两道错解为背景编成一道综合题,让学生再次探究。例如:
甲、乙两人同解方程组ax+5y=154x=by-2 时,甲看错了方程①中的a,解得x=-3y=-1,乙看错了②中的b,解得x=5y=4试求a2006+(-■)2007的值.
通过此类题目的练习,学生深入理解了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意义,学会了从甲乙两人的解答中建立起了关于a、b的新方程组,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纠错课的实施策略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采用多媒体收集错解,分类重组制作成练习卷或课件,以备课堂上使用。统计好错误率,整理好出错类型,并根据学生情况设计类似问题,让学生重新解答。
2、学生在独立诊断的基础上,动手实验或分组讨论,彻底分析出错的原因,提出合理的矫正方案和后续学习建议,然后全班交流。同时对错解中的合理性充分肯定,保护出错同学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受伤害。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和纠正,总结方法,表扬先进。
3、学生提出本题其他错误设想,改换题中的条件或结论提出新问题对题目进行拓展延伸,给其他同学提供再学习机会。组内同学交换作业,交换纠错,互相讲解,取长补短,共同勉励,共同进步。
5、对学生进行答题时的心理疏导,克服解题时的自卑、浮躁、惰性、轻视畏难等不良心理的影响。克服思维定式,保持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沉着冷静答题。
6、独立完成补救练习,检验纠错效果,教师当堂订正和讲评,针对问题再作分析和补救。督促学生及时复习遗漏的知识,补充解法,健全知识体系,提高解题能力。
7、学生独立反思纠错过程,总结纠错经验,建立错解档案,记录纠错心得。在活动中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的错解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学生的错解给我们反馈了知识体系上的漏洞,理解能力薄弱的现状,答题的不良习惯,答题技巧的匮乏,答题格式的不规范,思维方式的缺陷等诸多信息。这些信息为教师的后续教学和命制补救练习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学生所犯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分析是学生巩固知识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错解的再次探究,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弄清了易混知识的区别,掌握了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方法,规范了解题格式,甚至可以从分析研究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规律,从而防微杜渐,提高学习成绩。可见合理使用学生的错题意义重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解搭建高效纠错课堂。
相信每位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面对书写工整、格式正确的高质量作业,我们心情愉悦,赞赏有加;面对书写潦草,格式错乱的的低质量作业我们怨声载道,不可理喻;老师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不愿看到学生出错,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其实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非常普遍的,也是非常自然的现象,但老师的态度对于犯错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若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学情绪,相反我们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对学生的错题巧妙地加以利用,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减轻教师负担,使得高效课堂真正得以实现。
一、学生错解的再编策略
(一)把法则、计算类的错解编成选择题,让学生再次探究。例如:
1、 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A.3x2-x2=3 B.3a2+2a2=5a2
C.3+x=3x D.-0.25ab+■ba=0
2、下列方程变形中,正确的是( )
A方程3x-2=2x+1,移项,得3x-2x=-1+2
B方程3-x=2-5(x-1),去括号,得3-x=2-5x-1
C方程■t=■,未知数系数化为1,得x=1
D由2(x+1)=x+7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5。
这些题的错误选项全部来自学生作业中的错解,通过对这些题的解答,学生对整式的加法法则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几个关键步骤:移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法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理解,有效地避免了再次错误的发生。
(二)、加工错解成诊断题,让学生再次探究。例如:
1、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x-■=■-■
解:去分母,得6x-3x+1=4-2x+4……①
即-3x+2=-2x+8 ……②
移项,得-3x+2x=8-1……③
合并同类项,得-x=7……④
∴x=-7……⑤
上述解方程的过程中,是否有错误?答:__________;如果有错误,则错在__________步。错误的原因是 ,如果上述解方程有错误,请你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
2、请阅读某同学解下面分式方程的具体过程.
请你回答:
(1)得到①式的做法是_______;得到②式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得到③式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得到④式的根据是_______.
(2)上述解答正确吗?如果不正确,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答:_______.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若第一格回答“正确”的,此空不填).
(3)给出正确答案(不要求重新解答,只需把你认为应改正的进行修改或加上即可)
3、下面是两位学生的探讨过程:学习了等腰三角形内容后,李老师布置了一道题:等腰三角形上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求顶角的度数.小王说:“顶角的度数应为60°”;小张说:“应该等于120°吧”.这时许多同学一起来议论…
(1)假如你也参加了讨论,你的意见如何?为什么?
(2)通过上面问题的讨论,结合平时的学习,写写自己的想法.(用一句话表示)通过对这类习题的解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诊断错误的能力,弄清了错误原因,掌握了正确解法,可谓一举多得,省时省力,有效地减轻了学生负担。
(三)将错就错以两道错解为背景编成一道综合题,让学生再次探究。例如:
甲、乙两人同解方程组ax+5y=154x=by-2 时,甲看错了方程①中的a,解得x=-3y=-1,乙看错了②中的b,解得x=5y=4试求a2006+(-■)2007的值.
通过此类题目的练习,学生深入理解了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意义,学会了从甲乙两人的解答中建立起了关于a、b的新方程组,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纠错课的实施策略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采用多媒体收集错解,分类重组制作成练习卷或课件,以备课堂上使用。统计好错误率,整理好出错类型,并根据学生情况设计类似问题,让学生重新解答。
2、学生在独立诊断的基础上,动手实验或分组讨论,彻底分析出错的原因,提出合理的矫正方案和后续学习建议,然后全班交流。同时对错解中的合理性充分肯定,保护出错同学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受伤害。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和纠正,总结方法,表扬先进。
3、学生提出本题其他错误设想,改换题中的条件或结论提出新问题对题目进行拓展延伸,给其他同学提供再学习机会。组内同学交换作业,交换纠错,互相讲解,取长补短,共同勉励,共同进步。
5、对学生进行答题时的心理疏导,克服解题时的自卑、浮躁、惰性、轻视畏难等不良心理的影响。克服思维定式,保持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沉着冷静答题。
6、独立完成补救练习,检验纠错效果,教师当堂订正和讲评,针对问题再作分析和补救。督促学生及时复习遗漏的知识,补充解法,健全知识体系,提高解题能力。
7、学生独立反思纠错过程,总结纠错经验,建立错解档案,记录纠错心得。在活动中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的错解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学生的错解给我们反馈了知识体系上的漏洞,理解能力薄弱的现状,答题的不良习惯,答题技巧的匮乏,答题格式的不规范,思维方式的缺陷等诸多信息。这些信息为教师的后续教学和命制补救练习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学生所犯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分析是学生巩固知识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错解的再次探究,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弄清了易混知识的区别,掌握了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方法,规范了解题格式,甚至可以从分析研究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规律,从而防微杜渐,提高学习成绩。可见合理使用学生的错题意义重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解搭建高效纠错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