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冷思考

【作者】 唐东平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新桥乡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是我们现今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更新理念,从传统宣讲中走出来,运用多种方法创新实践,让学生在更多语文接触中发展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提高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其将来全面发展奠基的常用手段。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教学有效性就是我们语文教育人的极力追求。但传统阅读教学,由于方法简单,“一言堂”模式惯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大打折扣。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我们如何提高其教学有效性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我们知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才是阅读的主人,他们的阅读效果才是教的效果。因此,要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就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使其主动建构、内化。而学生主体性又源于对阅读是否感兴趣,源于他们是否具有强烈的阅读动机。这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关系到我们阅读教学的成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激趣为先导,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快速进入到阅读材料中去,从而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针对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等特点,我们可在阅读教学中引入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当然也可把直观教学多媒体用上课堂,这样就能大大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更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学习需求,从而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来向学生形象、直观地播放能够展现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各种图片、图像与视频资料,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感受着桂林山水风光的秀丽与优美。这比起教师运用纯语言讲解要富有吸引力得多,更能引起小学生学习兴趣,催发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进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与动力,就能形成内驱力,突破文字阅读障碍,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从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珍视学生感悟
  语文来源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现行每篇教材都是文质优美的,每篇都是披文融情的,在文字背后都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凝聚着作者的智慧与心血,是作者基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对生活的再加工与再创造,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要想与教材、作者进行生动对话,达到真正理解,我们必须联系生活,用生活化的思想、经历去解读、去理解文本。这既是对文本的珍视,也是对学生独特体验的珍视。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有着丰富而多彩的心理世界与情感世界,他们在面对同样的文本时,就可能产生不的的阅读感受。我们不能拿别人的感受评价学生的感受,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答案,或许,学生的答案在他们角度来说,就是正确的,新课标要求我们“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或许这就是正确的解释的。而这也说明这些差异性是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并不是将文本简单地进行还原,更为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将学习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基于文本,以文本为中心,同时又超越文本,透过文字表面,达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色彩的见解与看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设施再现教学,并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搭建起通往语文殿堂的桥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展开主动思考,真正达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个性化阅读效果。
  三、搭建交流平台,升华学生认知
  交流平台,既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展示机会,也为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搭建内化平台,有利于促进学生把阅读体验形成更为深刻、更有正确的阅读所获。实践中,我们要在学生充分阅读、主动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表达出来,在学生间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交流与互动平台,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发言、学会倾听、学会总结,在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中拓宽学生的认知空间,延伸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入。当学生认知出现偏差时,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来自行修正;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时,通过激烈的讨论来让学生达成共识。这样才能真正打破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参为中心,一切以标准答案来约束学生的封闭教学观,才能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与思维的枷锁,让学生放开想象、发挥联想,这样课堂才能出现更多的标新立异,拥有更多不同的声音,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教学,才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落实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上去。
  总之,提高语文阅读有效性不仅需要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更要创新实践策略,运用多种手段加以推进落实。虽然上述方法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细化研究,但只要我们抱着务实之心,就能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路跨出一大步。
  参考文献:
  [1]任敬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三点做法[J].广西教育,2014年。
  [2]张玲,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5年。
  [3]刘京菊,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