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赞赏,学生作文的动力——浅论小学生作文训练的激励策略
【作者】 陈振华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烈面镇高原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赞赏,是指得到人们的欣赏和高度评价。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只对能够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得到别人的赞赏,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活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特点决定了对其行为大有影响的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重要在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习作,也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赞美。因此,赞赏性的评价,是促使他们迈向成功写作的第一步,能让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为此,本文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就运用赞赏策略激励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进行简单阐述。
一、赞赏学生作文,呵护学生自尊心
教学中,学生最珍重教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教师赞赏性的评价有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批阅小学生习作,坚信赞赏教育理念,就能善待学生的每一次写作练习。赞赏的前提,教师必须明确两点要求:
1.由浅入深,梯次训练。教学中,老师要明确学生作文训练的层次性要求,不擅自提高作文训练要求。小学作文教学大纲,根据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确立了由词到句、由段落到篇章,循序渐进的层次训练原则。作文教学计划制定了具体的训练措施。如人教版六年制第五册作文训练要求是:“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细致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怎么说就怎么写,把话写得完整通顺。”从摄影的角度看,片段练习是教会学生取景、定格、拍摄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到社会中、到大自然中捕捉画面,在头脑中建立表象的过程。每个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顺序不同,内心的体验不同,对景物的理解也就不同。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世界,描摹景物,“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才会展现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和多彩多姿的风情画卷。
2.寻闪光点,珍惜成果。对待学生作文,老师要善于“沙里淘金”一样去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习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作业,最利学生表现自我,最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不应挫伤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老师更不能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对学生作文要充分肯定,就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让学生赞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修改学生作文要注意三点:一是评语里充分肯定。在评语中充分肯定文章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然后再中肯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修改方法,同时实行优等次制。二是课堂中朗读欣赏。安排学生高声诵读自己作文佳篇和好词语,特别是在原有基础上有点滴进步的同学。差生作文面批,并划出闪光点,与其他同学交流。三是定期张贴公布,结集打印或推荐发表。利用班级墙报或学校橱窗、广播电台,定期展示优秀习作。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能作为范文与同学交流,会感到异常兴奋和自豪;其他同学看到的、听到的是自己的同学的好文章,会有亲切感。
二、教会赞赏方法,呵护学生自我实现源泉
小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赖于老师或家长的赞赏、表扬和同学的羡慕,是与荣誉感相通的表现自我、炫耀自我的心理需要。教师抓住时机,采取表扬、激励、竞争等措施,提示简明扼要的写作方法,并结合阅读教学加以训练,必能潜移默化,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如,第七册《海滨小城》中“庭院”描写很有特色。教学中,学生能自发地、自觉地联想到学校的花园,形成潜意识中的对比。课余,我有意识地到花园边观赏,吸引学生到身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饶有兴致地解答,并详细介绍某种花草的生长特点,启发他们比较所观察景物与文中描写景物之异同,学生收获很大。一位学生在《校园一角》中写道:“教室门前的花园里长了许多树木花草。有桂花树、冬青树、黄杨树、美人蕉、月季花……桂花树是园中之王,长得非常茂盛,它的枝条向四面伸展着,叶子碧绿的,远望去,好像一顶撑开的绿绒大伞。农历八月,桂花开了,金灿灿的,学校沉浸在桂花香气中。上课时,闻着那香气,使人神清气爽。美人蕉叶子大大的,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清晨,露珠沾在叶面上,太阳一照,那露珠就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花园真美啊!”
学生掌握概括化的写作方法很有必要。如让学生知道,观察植物的顺序,可以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或由下往上,整体到局部或局部到整体;植物的主要特点有形状、大小、颜色、气味、味道等。人物的特点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懂得了这些写作的概括化方法,就能促使学生改变原有的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的观察习惯,用赞赏的眼光精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真实,才能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农村的学生,不仅“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而且有丰富多采的劳作实践。随着城乡差别的缩小,农村学生“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客观现实更为丰富、真切,头脑中积攒的表象具有真实性、鲜明性,这就为学生描述事物的真实性状提供了保证;农村学生操作机会较多,动手能力较强,对事物的理解、记忆就显得尤为深刻。
三、学会赞赏别人,呵护学生健全人格
“文如其人”,写作文和做人是一个道理。我们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赞美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创造才能,讴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颂扬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风尚,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生心中的世界,是个真、善、美为主体的纯真世界,他们对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难以判别,甚至于盲从。习作或日记是他们心灵的窗户,友爱、憎恶是其真情流露。教师应善于从中发现苗头,引导教育,防微杜渐。如,一位学生写《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她尊敬妈妈,是因为每天放学后,妈妈宁可自己辛苦操劳,什么事也不要她做。她很开心。由于家长教育观念和方式的不当,造成了学生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与教育方针的偏离,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我及时纠正了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明确学习的目的,关心和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果然,近阶段该生进步很快,尤其是作文内容更充实了。既要赞赏别人的优点,也要善于辨别是非曲直,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赞赏是一个人无形生命的阳光,是一个人前进的巨大动力。教学中,运用赞赏策略可有效提高学生作文练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鼓励学生克服作文障碍,不断提升作文水平。
一、赞赏学生作文,呵护学生自尊心
教学中,学生最珍重教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教师赞赏性的评价有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批阅小学生习作,坚信赞赏教育理念,就能善待学生的每一次写作练习。赞赏的前提,教师必须明确两点要求:
1.由浅入深,梯次训练。教学中,老师要明确学生作文训练的层次性要求,不擅自提高作文训练要求。小学作文教学大纲,根据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确立了由词到句、由段落到篇章,循序渐进的层次训练原则。作文教学计划制定了具体的训练措施。如人教版六年制第五册作文训练要求是:“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细致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怎么说就怎么写,把话写得完整通顺。”从摄影的角度看,片段练习是教会学生取景、定格、拍摄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到社会中、到大自然中捕捉画面,在头脑中建立表象的过程。每个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顺序不同,内心的体验不同,对景物的理解也就不同。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世界,描摹景物,“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才会展现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和多彩多姿的风情画卷。
2.寻闪光点,珍惜成果。对待学生作文,老师要善于“沙里淘金”一样去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习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作业,最利学生表现自我,最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不应挫伤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老师更不能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对学生作文要充分肯定,就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闪光点,让学生赞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修改学生作文要注意三点:一是评语里充分肯定。在评语中充分肯定文章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然后再中肯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修改方法,同时实行优等次制。二是课堂中朗读欣赏。安排学生高声诵读自己作文佳篇和好词语,特别是在原有基础上有点滴进步的同学。差生作文面批,并划出闪光点,与其他同学交流。三是定期张贴公布,结集打印或推荐发表。利用班级墙报或学校橱窗、广播电台,定期展示优秀习作。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能作为范文与同学交流,会感到异常兴奋和自豪;其他同学看到的、听到的是自己的同学的好文章,会有亲切感。
二、教会赞赏方法,呵护学生自我实现源泉
小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赖于老师或家长的赞赏、表扬和同学的羡慕,是与荣誉感相通的表现自我、炫耀自我的心理需要。教师抓住时机,采取表扬、激励、竞争等措施,提示简明扼要的写作方法,并结合阅读教学加以训练,必能潜移默化,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如,第七册《海滨小城》中“庭院”描写很有特色。教学中,学生能自发地、自觉地联想到学校的花园,形成潜意识中的对比。课余,我有意识地到花园边观赏,吸引学生到身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饶有兴致地解答,并详细介绍某种花草的生长特点,启发他们比较所观察景物与文中描写景物之异同,学生收获很大。一位学生在《校园一角》中写道:“教室门前的花园里长了许多树木花草。有桂花树、冬青树、黄杨树、美人蕉、月季花……桂花树是园中之王,长得非常茂盛,它的枝条向四面伸展着,叶子碧绿的,远望去,好像一顶撑开的绿绒大伞。农历八月,桂花开了,金灿灿的,学校沉浸在桂花香气中。上课时,闻着那香气,使人神清气爽。美人蕉叶子大大的,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清晨,露珠沾在叶面上,太阳一照,那露珠就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花园真美啊!”
学生掌握概括化的写作方法很有必要。如让学生知道,观察植物的顺序,可以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或由下往上,整体到局部或局部到整体;植物的主要特点有形状、大小、颜色、气味、味道等。人物的特点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懂得了这些写作的概括化方法,就能促使学生改变原有的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的观察习惯,用赞赏的眼光精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真实,才能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农村的学生,不仅“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而且有丰富多采的劳作实践。随着城乡差别的缩小,农村学生“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客观现实更为丰富、真切,头脑中积攒的表象具有真实性、鲜明性,这就为学生描述事物的真实性状提供了保证;农村学生操作机会较多,动手能力较强,对事物的理解、记忆就显得尤为深刻。
三、学会赞赏别人,呵护学生健全人格
“文如其人”,写作文和做人是一个道理。我们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赞美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创造才能,讴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颂扬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风尚,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生心中的世界,是个真、善、美为主体的纯真世界,他们对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难以判别,甚至于盲从。习作或日记是他们心灵的窗户,友爱、憎恶是其真情流露。教师应善于从中发现苗头,引导教育,防微杜渐。如,一位学生写《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她尊敬妈妈,是因为每天放学后,妈妈宁可自己辛苦操劳,什么事也不要她做。她很开心。由于家长教育观念和方式的不当,造成了学生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与教育方针的偏离,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我及时纠正了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明确学习的目的,关心和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果然,近阶段该生进步很快,尤其是作文内容更充实了。既要赞赏别人的优点,也要善于辨别是非曲直,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赞赏是一个人无形生命的阳光,是一个人前进的巨大动力。教学中,运用赞赏策略可有效提高学生作文练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鼓励学生克服作文障碍,不断提升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