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王长英

【机构】 简阳市三星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前提背景下,传统教学方式一直遵循“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性的地位,由于初中数学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其有效性势在必行,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个性,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满足不同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需求,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上,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着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仍然有一些问题阻碍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彻底的解决这些问题,是目前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教学中所面临的首要挑战。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同学们不再以传统的独立个体为单位进行学习,而是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学生为核心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良好合作和交流沟通功用完成教学任务,从而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它既比个人学习有组织性和纪律性,又比班级集中教学更具灵活性和机动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一)为学生合理设置讨论问题,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一定要真正的重视起合作教学,让合作教学真正的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首先,教师一定要合理的设置讨论问题,让学生通过对真正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收获有价值的知识。其次,教师还要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板块来进行,而不仅仅是课堂进程不顺利时候才会想起的备用手段。最后,由于具有抽象性和很强的逻辑性,数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门十分枯燥并且困难的学科,许多学生对于数学没有学习热情,在进行小组学习的时候,也是浑水摸鱼,不认真进行思考以及与其他学生之间的讨论。所以,教师应当通过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式,设置一些有趣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的讨论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真正的投入进小组的学习与讨论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
  (二)立足初中数学教学实际、运用多种合作分组形式
  《课标》对于课堂的不同授课内容的要求是不同的,分为了掌握、理解、了解等不同的程度。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授课。在利用合作学习模式上,教师需要开动脑筋运用多种方法。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道应用题:某班教师新购买了一批笔作为奖励发给全班同学,如果每名同学发四根,那么最终会剩余二十根;如果每名同学发八根,那么最终会差四根,呢么请问,这个班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教师出题之后先不着急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而是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究一个问题:这道应用题利用普通的算式可以解答出结果吗?小组之间经过讨论很容易就可以得出“可以解答”的结论,教师就可以趁着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找到更加快捷的方式对这道应用题进行解答,并给出一个小提示:设一个未知数“X”,并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学生在讨论之中不仅自己思考了,也与其他的同学之间的思想进行了碰撞和交流,不仅思考能力得到了提升,更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分组形式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尽量让每个小组的成员数量都控制在3-6人左右。在确定小组规模之后,教师要科学的设置小组内的成员,教师可以选择成绩比较相近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保证小组内成员讨论问题的时候保持一致的进度,也可以将几名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让学习稍差的学生也能够参与进课堂讨论之中,逐渐的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下提升自己的数学成绩。合作学习方法有很多,关键是立足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和遵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合作学习中学到知识、才能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能力。
  (三)重视学生学习需求,运用交流辩论的形式增强学生理解
  交流和辩论并不是语文学科的专利,数学学科也可以通过表述的形式增加学生对数学的理解。通常情况下,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都是在大脑里默默进行的。不同的学生可能具有不同的思考过程和思维方式,但是不表述出来的话,就很难知道思考过程是否存在偏差。有时学生可能通过思考获得了正确结果,但是有可能思考过程并不合理,再换一道题目不改变思考方式,可能就会得出错误结论。通过交流和辩论的形式进行理解性教学,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要位置上,学生的阐述相当于一次才能的展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条件讲解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一些特性进行复习,然后对全等三角形的基础概念讲解,全等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就是每条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面积周长都相等、可以重合。最后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提出探究性的题目,让学生自主的展开讨论。题目可以设定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几个条件。学生们对问题进行自主的交流,并通过写写画画的方法判断答案的正确性。等学生通过交流都得到自己的结论后,学生自己设问全等三角形一定是性质相同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吗?总结是对所有学生的理解精华汇总,有效的开展了合作学习。除了交流的形式,还可以通过辩论的形式开展合作教学。教师出一道题目,让学生通过交流得出结论后,将学生分成辩论小组。一方为正方,要通过充分的例子证明结论的正确性。而反方则要拿出例子证明结论的错误性。通过这种辩论的形式,可以让辩论双方充分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能够更深入的理解。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而要想真正的在实践中将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出来,还需要教师的不断重视和努力,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