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中职金融事务专业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 刘 岩

【机构】 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与传统的学科体系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方针要求中职教育应以市场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显然单一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已不能满足我国中职教育的要求。本文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金融事务专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实施为例,说明这一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适合相关用人企业要求的就业人员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职金融事务专业;课堂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是指受教育者通过接受教育,在获得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并最终能够胜任某类职业。可见,传统的一本教科书加一支粉笔的讲授教学法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则是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德国称雄全球的制造业向我们证实了其“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德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为“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拓展的一个新领域。“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职业教育中运用的最早、亦最成功,该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将具体工作过程作为教学组织的参照系,从而摆脱了学科体系教学内容循序讲授的约束。
  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时,以职业工作过程为依据,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组织学习活动。其根本特征是将教学过程置于某一职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按照特定岗位的工作程序或要求,完成特定的行动项目。“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往往通过实际工作案例或仿真工作案例来引导和辅导学生完成相关学习。该教学法具体包括引导文教学法、小组学习法、探索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等。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金融事务专业课堂中的应用
  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金融事务专业课堂中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求专业任课教师从学生金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认知规律出发,将金融专业知识与岗位工作技能要求相融合,并有机结合教学实施载体和教学实施环境,完成教学实施过程。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导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练”,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1教学实施载体
  “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职业工作过程为依据,组织教学活动。这需要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课程设置及配套教材的使用应满足实际岗位工作的要求,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科书显然不能胜任这一要求。职业教育者需要通过与金融企业专家访谈和赴金融企业实践,熟悉金融行业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确定所需的能力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设置金融事务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编写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结合相关专业知识的配套专业课程教材,为专业课堂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提供实施载体。
  表1:中职金融事务专业课程体系









  2教学实施环境
  专业的实训室可以为“行动导向”的教学活动提供有利的教学环境,利用仿真实训室、移动实训室等教学场景开展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事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训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教学实施过程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贯穿于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其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图1:“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实施过程图
  


















  (1)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应组织相关课程的金融事务专业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拟定教学计划、把控教学进度、讨论教学实施活动环节的具体措施,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将教学改革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课上实施阶段
  在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设置具体的金融岗位工作内容及要求,比如保险业务人销售或理赔车险的工作内容及要求,再比如银行柜员办理柜台个人存款业务的工作内容及要求。并将金融专业知识融入工作任务中,专业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不追求学术体系的完整性。
  在中职金融事务专业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小组学习法、探索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岗位体验教学法等)开展教学活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描述、工作任务步骤、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工作过程评价、任务拓展),同时配以仿真实训室、移动实训室等教学场景实现特定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水平,并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达到企业岗位标准。
  (3)课后拓展阶段
  将工作任务拓展至课后,让学生继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活动,不断进行修正。
  通过专业课程设置和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旨在培养出能够胜任金融行业一线柜员、客户服务、产品营销以及会计、出纳、收银等基层岗位工作的金融行业服务人员,兼具基础文化知识、金融事务基本专业知识与技能,拥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乐观进取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中职金融事务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
  我们将金融事务专业课在传统讲授课堂和“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的课堂进行教学效果对比,并对所授学生、任课教师和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教师和企业普遍认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1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课堂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先自学专业知识,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则进行引导和辅导,学生任务完成后教师再进行专业知识讲解,能够养成独立的工作思维和学习思维方式,以及良好的职业习惯。
  2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课堂学习的学生,更加乐于接受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综合运用金融专业知识方面和开展团队合作、与人沟通方面普遍优于传统授课模式下的中职学生。
  3小组学习、探索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实训室的使用,让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融洽,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而且教师的教学工作得到学生更大程度的认可。
  4金融企业对于基层岗位的人员需求很大,他们更乐于接受“上岗快,留得住,素质高”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而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较强的抗压能力,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教学任务设置应与企业实际工作要求相吻合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对于工作任务的内容及要求的设置应尽可能的与实际工作相吻合,这要求课程体系设置教师、教材编写教师及任课教师应多赴企业参加实践工作,多与企业专家进行经验交流。专业教师切忌闭门造车,倘若编写的教材、设置的任务不当或是有误,教学效果将适得其反。因此,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增加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沟通的机会和力度:(1)积极寻求和拓展校企合作项目,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增加教师和学生赴对口企业实习的机会,能够深层次、多角度地与企业工作人员接触,熟悉岗位工作流程和相关工作要求;(2)增加企业专家来校任兼职教师或是客座教师的机会,让企业工作人员进校开展实际教学工作,同时,充分利用企业人员来校的机会开展集体教研活动,让企业人员教学指导工作;(3)加大专业任课教师教学和技术实践的培训力度,使虚拟操作与真实业务的切换更加有机协调,从而促进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持续上升。
  2.任课教师的备课工作量会大幅增加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专业课堂上的运用,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适度地指导,不需要过多的讲授和干预。这样的教学模式看似教师会很轻松,但实际上,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和课后反思工作量是大大增加了的。对于金融事务专业课的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在课前充分熟悉实际工作内容和要求,还要准备大量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工具,如各类票据、凭证、单据等,供学生在课堂上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而课后,教师的总结反馈和教学修正也较传统的教学难度有很大增加。若想上好一堂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的专业课,教师课前课后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开展这类教学活动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工作量,若按传统的授课工作量安排教学工作的话,“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课堂开展活动多数将流于形式。
  3.对教学场地及教辅工具有较高要求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金融事务专业课堂上的运用,还需要有仿真的金融实训室作为教学场地,以及开展各项金融业务工作的教辅工具,如各类交易软件、单据凭证等。这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教学活动,可见,配备充足的教学资源是顺利开展“行动导向”课堂教学的有利支持。
  4.“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运用应结合实际教学需求
  “行动导向教学法”并非万金油,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专业课堂。通常这类教学法适用于可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内容,但有些专业基础知识或是考证类课程仍应以传统的讲授教学为主,才能达到应试的目的。当然,在面对比较枯燥的金融理论或是规则的学习时,我们也可以采用小组竞赛法等灵活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所学知识。
  5.教学评价体系应多元化,注重过程评价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是希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这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不能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应做到一是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如教师、同学、自己,甚至是企业专家都可是参与评价;二是评价的环节多元化,可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如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团队合作情况、任务进展情况等方面。教学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使教学评价过程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结论:“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从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以及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在中职金融事务专业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有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练”,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冷晶.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8)
  [2]韩茂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释义及实践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6)
  [3]邓晓春.读《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创新》随感[J].现代教育管理,2011(01)
  [4]于宏.职业院校金融专业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J].大观周刊,20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