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名著阅读现状分析与策略指导
【作者】 刘月萍
【机构】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海滨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阅读名著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浮躁的社会中沉静下来,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充实课余生活、提高个人修养、净化个人心灵。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名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语文课的质量呢?本文将结合本校的初中生阅读现状探讨教师需要掌握的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字:名著阅读;现状分析;策略指导
日本著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根据网上的援引,大前研一如是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一个人口为其十倍之多的大国,人均阅读量仅占其九分之一,这着实足以引起所有炎黄子孙的思考。作为我们祖国希望的青少年一代,他们的阅读状况如何呢?他们阅读经典名著的状况又怎样呢?在我校初三的一项“名著阅读”专项调查显示,初三二百多名学生中,能够较为完整地阅读中外名著达到五本以上的,不足1%,三本以上的,不足20%,两本以上的,不足50%,有至少10%的学生没有读过一本名著。其实,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了中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同时规定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是什么造成我们目前的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
1、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造就了快节奏的"快餐阅读"。当前社会很多人急功近利,心态浮躁,而浮躁是阅读的大忌。他们很难沉下心来静静地品味咀嚼一本好书。他们大都喜欢"快餐式"阅读。受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中学生们也追求时尚,恋上了所谓的"快餐"阅读,"手机"阅读。他们喜欢读校园小说,"穿越"故事,言情小说,动漫读物,却很少有人去阅读经典名著。他们对名著表现出"畏难"情绪。
2、经典名著的内容距离现代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对历史背景的不了解限制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当学生难以对作品产生共鸣时,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自动放弃对名著的选择。
3、教师对学生的名著阅读缺少必要的关怀与指导。很多学校也只停留于完成课内的课文,忽略对于名著的教学,甚至一些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忙,无暇顾及,名著的教学一个学期两三本书更是毫无头绪。临考前,简单地通过课文后面的名著导读,划划重点,走马观花,使得名著的阅读停留于形式,考试出现了,也是让学生去“主观发挥”,这是现如今名著阅读遇到的瓶颈。
综上所述,“名著阅读”势在必行,在这两年中考语文试卷中,名著阅读的分值也在逐年增加,试题形式越来越多变,内容越来越具体。这样,在初中阶段如何有效引领学生阅读名著也就愈加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反思,并力求找出问题关键,探讨解决的办法和途径。我在自己的名著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希望与各位同仁探讨研究。
1、善用技巧,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多种技巧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其主动阅读。如在阅读教学中,当讲到精彩之处时,教师可卖个关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寻找答案。其次,教师还可利用生动形象的插图、精美的名著封面、名著故事简介、引人入胜的故事目录、扣人心弦的故事片段、影视作品与动画、作家生平趣味故事、写作背景等手段,唤起学生的阅读动机,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将学生引入对名著的阅读中。
2、组织读书会,营造阅读的氛围
在教学的过程中,若想让学生保持阅读兴趣,教师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读书会是有效的实施途径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向同学们推荐名著书目,引导学生一起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坚持阅读。如教师可提前提出几个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找出答案,竞争回答。然后,教师记录学生的答题情况,激励学生高质快速地阅读。其次,在读书会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读书展评活动,从而形成阅读的风气。
3、抓住名著体裁的文学特征,指导阅读
初中的名著阅读小说是重头戏,除四大名著外,如《骆驼祥子》、《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那么如何上好小说呢?首先要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其次,小说的三要素的把握对于阅读作品也是很有帮助的。在分析情节时,可以让学生阅读每一章节后试着概括,可以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用一句话概括。再次,小说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写写读后感,一部作品对于学生的启示是很多的,学生的思维在初中是比较活跃的,当教师批改学生的读后感时,就会发现学生的收获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
4、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
如今网络资源非常的丰富,课件、教案、当然还有一些被翻拍的名著电视剧、电影,都是很好的资源,我经常多渠道地收集各种名著小片段,通过视听的感官刺激,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同时,在手机APP盛行的今天,很多听书软件中都有名著的内容,我们可以下载下来,让孩子在吃饭或者休息的时间听听,加深对书的印象。
当然,根据当前我们学生的阅读现状,我们该做的还有很多。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教师们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精心组织阅读交流会,学生们一定会在“悦”读名著中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钱理群.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J].基础教育,2006(12)
[3] 文红,董家平.指导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认识及实践[J]. 成都教育学报: 2006(2).
关键字:名著阅读;现状分析;策略指导
日本著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根据网上的援引,大前研一如是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一个人口为其十倍之多的大国,人均阅读量仅占其九分之一,这着实足以引起所有炎黄子孙的思考。作为我们祖国希望的青少年一代,他们的阅读状况如何呢?他们阅读经典名著的状况又怎样呢?在我校初三的一项“名著阅读”专项调查显示,初三二百多名学生中,能够较为完整地阅读中外名著达到五本以上的,不足1%,三本以上的,不足20%,两本以上的,不足50%,有至少10%的学生没有读过一本名著。其实,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了中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同时规定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是什么造成我们目前的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
1、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造就了快节奏的"快餐阅读"。当前社会很多人急功近利,心态浮躁,而浮躁是阅读的大忌。他们很难沉下心来静静地品味咀嚼一本好书。他们大都喜欢"快餐式"阅读。受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中学生们也追求时尚,恋上了所谓的"快餐"阅读,"手机"阅读。他们喜欢读校园小说,"穿越"故事,言情小说,动漫读物,却很少有人去阅读经典名著。他们对名著表现出"畏难"情绪。
2、经典名著的内容距离现代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对历史背景的不了解限制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当学生难以对作品产生共鸣时,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自动放弃对名著的选择。
3、教师对学生的名著阅读缺少必要的关怀与指导。很多学校也只停留于完成课内的课文,忽略对于名著的教学,甚至一些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忙,无暇顾及,名著的教学一个学期两三本书更是毫无头绪。临考前,简单地通过课文后面的名著导读,划划重点,走马观花,使得名著的阅读停留于形式,考试出现了,也是让学生去“主观发挥”,这是现如今名著阅读遇到的瓶颈。
综上所述,“名著阅读”势在必行,在这两年中考语文试卷中,名著阅读的分值也在逐年增加,试题形式越来越多变,内容越来越具体。这样,在初中阶段如何有效引领学生阅读名著也就愈加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反思,并力求找出问题关键,探讨解决的办法和途径。我在自己的名著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希望与各位同仁探讨研究。
1、善用技巧,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多种技巧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其主动阅读。如在阅读教学中,当讲到精彩之处时,教师可卖个关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寻找答案。其次,教师还可利用生动形象的插图、精美的名著封面、名著故事简介、引人入胜的故事目录、扣人心弦的故事片段、影视作品与动画、作家生平趣味故事、写作背景等手段,唤起学生的阅读动机,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将学生引入对名著的阅读中。
2、组织读书会,营造阅读的氛围
在教学的过程中,若想让学生保持阅读兴趣,教师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读书会是有效的实施途径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向同学们推荐名著书目,引导学生一起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坚持阅读。如教师可提前提出几个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找出答案,竞争回答。然后,教师记录学生的答题情况,激励学生高质快速地阅读。其次,在读书会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读书展评活动,从而形成阅读的风气。
3、抓住名著体裁的文学特征,指导阅读
初中的名著阅读小说是重头戏,除四大名著外,如《骆驼祥子》、《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那么如何上好小说呢?首先要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其次,小说的三要素的把握对于阅读作品也是很有帮助的。在分析情节时,可以让学生阅读每一章节后试着概括,可以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用一句话概括。再次,小说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写写读后感,一部作品对于学生的启示是很多的,学生的思维在初中是比较活跃的,当教师批改学生的读后感时,就会发现学生的收获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
4、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
如今网络资源非常的丰富,课件、教案、当然还有一些被翻拍的名著电视剧、电影,都是很好的资源,我经常多渠道地收集各种名著小片段,通过视听的感官刺激,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同时,在手机APP盛行的今天,很多听书软件中都有名著的内容,我们可以下载下来,让孩子在吃饭或者休息的时间听听,加深对书的印象。
当然,根据当前我们学生的阅读现状,我们该做的还有很多。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教师们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精心组织阅读交流会,学生们一定会在“悦”读名著中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钱理群.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J].基础教育,2006(12)
[3] 文红,董家平.指导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认识及实践[J]. 成都教育学报: 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