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新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 桑 蓉
【机构】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先进教育理念的逐步提出,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积极贯彻新课程标准,切实有效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必然趋势。笔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相信学生 还原能力 创新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先进教育理念的逐步提出,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积极贯彻新课程标准,切实有效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必然趋势。笔者在不断的学习与改革实践中,有一些体会和想法,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改变心态,相信学生
一直以来,我们总担心学生不会,还是自己都讲一遍,最好是彻底、扎实地细讲,确保学生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学会。可是这样的心情是好的,这样的事情我们也原来一直在做,可效果呢,还是有许多学生前学后忘,不会的照样不会,该会的也由于某些原因而表现为不会,所以说原来的模式,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宽心。反观现在的学生思维能力很好,现在的社会科技发展飞速,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还要讲,而且强迫他们用他们不习惯的思维方式接受呢?因此,笔者认为我们要改变心态,相信学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所以,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还课堂一自主,还学生一自主,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成绩和各自的发展水平。
二、克隆嘴巴,还原能力
一个问题有好多学生质疑,我们惯用的做法是集体组织,老师精讲,这样我们自己觉得应该每个同学都会了,如果还不会,肯定是注意力不集中,不好好听的原因。试想,我们在讲的时候,是按照自己的思维体系和知识层次进行,而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笔者认为采用克隆嘴巴,还原能力,效果则会更好。可以把这个问题给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讲透,讲明白,让不会的同学去问他们——“克隆的嘴巴”,这样理解的思维多了,则可满足不同层次的个体水平,还原了学生的能力,解决了不同个体的不同层次的问题。
三、创新模式,防教条化
现在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很多,譬如“2+5”、“343”、“三学三导”、“诱思探究,以案导学”等。笔者认为不一定非要走某一种模式,应该有个人自己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章节内容,合理分配课堂中的师生时间,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今天的内容简单,学生通过讨论,师生答疑、释疑即可解决,我们就尽量少讲、精讲;如果今天的内容难,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很难整合,那我们可以多讲、细讲。其实模式的创新和变换是有必要的,一味的追求某一模式,可能就教条化了。
总之,新课堂教学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到锻炼,灵感得以激发,我们的课堂也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关键词:相信学生 还原能力 创新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先进教育理念的逐步提出,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积极贯彻新课程标准,切实有效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必然趋势。笔者在不断的学习与改革实践中,有一些体会和想法,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改变心态,相信学生
一直以来,我们总担心学生不会,还是自己都讲一遍,最好是彻底、扎实地细讲,确保学生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学会。可是这样的心情是好的,这样的事情我们也原来一直在做,可效果呢,还是有许多学生前学后忘,不会的照样不会,该会的也由于某些原因而表现为不会,所以说原来的模式,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宽心。反观现在的学生思维能力很好,现在的社会科技发展飞速,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还要讲,而且强迫他们用他们不习惯的思维方式接受呢?因此,笔者认为我们要改变心态,相信学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所以,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还课堂一自主,还学生一自主,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成绩和各自的发展水平。
二、克隆嘴巴,还原能力
一个问题有好多学生质疑,我们惯用的做法是集体组织,老师精讲,这样我们自己觉得应该每个同学都会了,如果还不会,肯定是注意力不集中,不好好听的原因。试想,我们在讲的时候,是按照自己的思维体系和知识层次进行,而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笔者认为采用克隆嘴巴,还原能力,效果则会更好。可以把这个问题给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讲透,讲明白,让不会的同学去问他们——“克隆的嘴巴”,这样理解的思维多了,则可满足不同层次的个体水平,还原了学生的能力,解决了不同个体的不同层次的问题。
三、创新模式,防教条化
现在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很多,譬如“2+5”、“343”、“三学三导”、“诱思探究,以案导学”等。笔者认为不一定非要走某一种模式,应该有个人自己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章节内容,合理分配课堂中的师生时间,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今天的内容简单,学生通过讨论,师生答疑、释疑即可解决,我们就尽量少讲、精讲;如果今天的内容难,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很难整合,那我们可以多讲、细讲。其实模式的创新和变换是有必要的,一味的追求某一模式,可能就教条化了。
总之,新课堂教学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到锻炼,灵感得以激发,我们的课堂也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