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聆听”

【作者】 刘玉洁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音乐教学以听为本,教给孩子们聆听的方法、提高孩子们聆听的能力,形成一种聆听音乐的习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聆听”,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听众”状态,激起他们“聆听”的兴趣。只有学会聆听,才会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使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音乐 欣赏 有效的聆听音乐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让学生学会聆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聆听”,关注孩子们的“听众”状态,激起他们“聆听”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聆听、认真聆听和善于聆听的习惯和能力。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使孩子们逐步养成聆听老师讲解、聆听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只有学会聆听,才会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使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
  一、有效“聆听”从了解音乐欣赏的本质开始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逐步养成的。为了“聆听”习惯的养成,我首先向学生阐明在音乐课上欣赏的这些音乐作品都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出来的音乐珍品,感受这些作品,理解这些作品,能够很好的陶冶情操,使同学们认识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放松娱乐,更是为了树立高尚的人格。学生走进音乐课堂的目的就是学习音乐,聆听音乐,和平时在音乐课外听音乐是有本质区别的。
  平时同学们更多采用的是背景式的欣赏方式,这种欣赏方式为许多人所采用。背景式的欣赏是一种以消遣与休息为目的的音乐欣赏方式,它的特点是欣赏者并不以听音乐为主要目的,而是把它作为休息或从事其他工作和活动的衬托与背景。它对改善环境、调解精神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欣赏方式对欣赏者不做要求,欣赏者听到音乐,可以当作相识的朋友,也可以把它当作漠不相识的路人,可以听而有感,也可以听而不闻,人们的主要注意力不是放在音乐上。所以说背景式欣赏和审美的艺术欣赏是有本质区别的,为了保证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式艺术欣赏,同学们要养成聆听、聆听、再聆听的欣赏习惯。
  二、有效“聆听”要善于营造欣赏音乐的氛围
  为了培养“聆听”的习惯,我努力营造适合孩子们“聆听”的氛围。首先音乐教室应有它特有的教学环境:清新的空气,充足的阳光,可以给予学生“聆听”的心情;教室内中外著名音乐家的肖像和音乐知识的挂图可以引发学生“聆听”的兴趣;而高质量的音响设备,以及其它当今音乐教学中所必备的教学设备和教具,则可以提高孩子“聆听”的质量。总而言之,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以优美的音乐教学环境和优质的音响教材吸引孩子去聆听。
  为了培养“聆听”的习惯,我们教师要以亲切和蔼的教态形成课堂教学中师生融洽的情感基调,同时根据作品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孩子对音乐的思考,从而激发孩子们“聆听”的愿望。如欣赏古琴曲《流水》时,我先不出示标题,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这音乐曲是俗的还是雅的?是悠远古朴的还是时尚激烈的?是中国的乐曲还是外国的乐曲?这一连串的问题必然激发孩子们聆听音乐的愿望,从而使同学们以积极的态度去聆听音乐作品。
  三、有效“聆听”需要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1.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欣赏教育也是如此。学生的不同性格爱好,也应该作为我们采用不同教法的依据,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必强求他们在每堂课都得发言,可以采用分小组议论再派代表发言或写书面体会的做法,而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则可以鼓励他们自由发言、即兴创作表演,进一步提高他们参与积极性。如:在上《小白菜》这课时,我在最后的创编部分就安排了小组活动,学生们通过小组创作歌词,最后学生代表上台展示小组创作结果,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收到了很好的参与效果。
  2.从“听”上巧做文章
  欣赏课主要是以听为主,但是听的做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快乐的听到理解的听再到分析批判的听,历经听的三个阶段开始;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听法。对于听音乐时坐不住的学生,可以把较长的作品分成若干个片段来听;对于音乐听辨能力弱的学生,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图文并茂,多种感官起作用的情况下感受音乐;对于音乐记忆力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将乐曲中的主题或重要片段唱奏几遍,待学生有了印象以后,再完整地听全曲。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有效的听。在欣赏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把欣赏与歌唱、器乐相结合,作为有效的欣赏教学方法。从中,我们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充实、生动,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小学中、低年级。
  在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聆听内容的选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面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我们就要选择节奏感强的音乐,能暗示动作和有韵律感强的作品;再者,情绪对比鲜明的音乐和有故事情节的音乐就是能非常吸引学生。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低年级的学生就非常的喜欢。另一方面,教师在选材时抓住一个中心素材进行有效的欣赏也是一种方法。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只要在音乐教学中重视“聆听”习惯的培养,发展孩子们“聆听”音乐的能力,每一节课都锲而不舍地坚持,学生音乐艺术审美能力一定能够不断提高。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使孩子们逐步养成聆听老师讲解、聆听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只有学会聆听,才会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使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我们才能引领着孩子们向音乐的殿堂迈进;我们才能在音乐课堂中发现更多意外通道和美丽图景;才会有师生共同创设的音乐激情旅行;也一定能让孩子们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从而为他们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