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关于美术教学的几点心得

【作者】 韩新红

【机构】 新疆鄯善县双水磨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美术是一门基础教育课,一方面,它是一门寓德育于美育的思想教育课;另一方面,美术教育也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的基础素质教育课。但是现在的学生,多数都对美术课不怎么感兴趣,上课只是应付老师,这样就使得美术课不好上,学生没有积极性,不好好的配合老师,那么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想让学生喜欢美术课,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美术活动。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由于多媒体的广泛使用,美术课也开始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往,上欣赏课都局限在教室,学生只能看到有限的挂图,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甚至看不清,这样大大的减弱了学生的积极性。借助多媒体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清晰的看到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而且还可以在轻松愉悦的音乐声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上《制作环保招贴画》这一课时,运用Powerpoint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先是在开头插入一段今年出现的暴风雪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地球的环境遭到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些触目惊心的现象让他们感叹不已,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然后让学生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许多同学争先恐后的回答。这样以来,学生都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然后讲解这节课我们如何去制作招贴画,这样学生就很有兴趣了。同学们就用颜料、画笔等工具设计了各种不同的关于环保的海报,呼吁人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地球。最后学生展示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二、音乐辅助教学
  美术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这两是不可触摸的。音乐有极其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它能调动人们的情绪反映,在美术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将会更好的辅助教学。
  如在欣赏达芬奇《蒙娜丽莎》时,一边倾听波澜壮阔的钢琴曲《献给爱丽丝》,一边欣赏绚烂夺目的色彩魅力,一边为主人翁失子后忧郁的心情而感到伤痛;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一边欣赏画中的韵味、情趣、意境,一边欣赏如流水般叮咚的琴声;上色彩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听几段音乐,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再转入对美术色彩的感受;在上手工制作课时,可以让学生边制作边欣赏爵士音乐,学生通过音乐的熏陶,把心中所想,眼中所见的表现出来。我们俗话说“音乐与美术是想通的”这就可以充分的体现了。
  三、与文学相结合
  文学的语言环境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背景、运用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教师在平时就应注意上欣赏课多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多写欣赏评述,字数不限,有感觉的可以多写,没有感觉的可以少写,文体不限。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也可以是“记流水账”的形式,时间久了学生就有了要表达的东西,上《中国山水画》时,我制作了古诗词与绘画相结合的课件,供学生学习欣赏,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作品的画意又理解了诗词的含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国画中我们常说“诗书画印于一体”,历代的国画大师们一幅画做完后,诗词总是随手拈来,所以在平时我就去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让学生从现在开始就要热爱我们的祖国文化。
  四、让学生做课堂的“节目主持人”
  美术课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画画,如何欣赏,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这种观点已被大多数美术教师所认可。在课堂上,老师如果意味着“表演”,而没有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的。
  我在讲述凡·高《向日葵》时,请同学们思考这个花瓶为什么不对称,学生纷纷发言“凡·高的心理不平衡”,“当时的社会黑暗”,“凡·高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等等。然后我把同学们的意见加以总结。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而不是上一节课总是老师在不停的讲,一味的给学生注入,最后老师也不知道到底学生知道了多少,掌握了多少。
  我还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比如:我校举行“元旦文艺晚会”,我给学生布置舞台背景的设计作业,开展“运动会”时,我给学生布置运动会秩序册封面的设计作业。学生总是很兴致勃勃的去完成,无论作业做的好与坏,都给学生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
  在学期末把学生的作品在全校展出,这样更能增加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总之,我希望所有学生真正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让他们对学习生活充满自信,并懂得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