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物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
【作者】 谭秋元
【机构】 桂林市荔浦县杜莫镇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义务教育新的物理教学目标明确指出:"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有的演示实验可以安排为学生的随堂实验,采取边教边实验的方式进行,以利于学生仔细观察现象,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不但是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重要源泉,而且更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为学生使用、操作仪器作示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求知欲,开发学生创造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作用
在物理学中得出的原理和规律的依据是实验,它并不是一门单纯靠理论想象得出结论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基础,在物理学长期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演示实验能够通过老师的操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习习惯,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1、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只要对一门科目产生足够的兴趣,他就会自主地想去接触它.而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恰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教学中的一些实验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热情,长此以往,就会喜欢上物理,这样就使物理教学变得更加简单,学生能够在教学中保持着很高的积极性,教师就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时,教师可以拿来两块透明玻璃,在两块玻璃中间放一些肥皂水,将他们叠加到一起,组织学生观察,学生会发现上面会出现许多形态不一、大大小小的彩色花纹,这时再将肥皂水吹成大大小小的泡沫,就会发现泡沫上出现很多七彩的光线,由于泡沫会来回摆动,而上面的光线的形态也会随之变化.这时,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这是“光的反射”的原理.再结合现象,向学生具体阐述其中蕴涵的道理.为了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了解得更加深刻,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对这一部分知识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设置疑问,然后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物理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教师若是不能采取创新的手段开展教学,就无法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实现.为了让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设置疑问,然后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从而让学生对学习新的物理知识产生期待.例如:教师在讲解“大气压强”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表演魔术——广口瓶吸鸡蛋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先用火烤一下广口瓶,然后以非常迅速的动作将鸡蛋放在广口瓶上,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鸡蛋被推到了瓶子内部,当学生看到这一现象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要知道鸡蛋是怎么进入瓶子内部的.在这个时候,教师不用急于给出答案,可以通过演示另一个实验更进一步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在半球内有空气的时候,教师可以很轻易地就将半球拉开,当教师把半球内的空气抽出来之后,半球就变成真空的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半球拉开,学生实际上会发现半球是很难拉开.两次实验结果非常的出人意料,学生就不禁会想:“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当学生开始思考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最终揭示答案.此种教学方式就是演示实验教学,通过此方法的应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
3、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建立概念和对规律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一旦碰到一些常生难以理解的,比较抽象的或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概念和规律时,教师常用演示实验来展现出其中的变化过程。而这时的演示实验将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丰富的感性素材,帮助他们建立物理概念和认识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的有些些概念和规律是来源于实验的基础和生活的实践中,因此通过演示实验能起到旁敲侧击的作用,能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物理模型,进而理解内涵。比如在讲授透镜成像时,如果没有采用演示实验加以理论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这比较抽象的东西,而透镜成像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那必将影响到下面所要学习的光学中非常重要的透镜成像的应用,学生们很难能理解照相机的原理,投影器的应用及调节和放大镜的原理。因此,充分的利用演示实验于课堂教学中,有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用创新性演示实验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一部分内容完全可以设计成让学生自已发现真理,不断更新知识,探求结果的过程;也完全可以设计一个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的过程。因而利用设计性实验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一节中关于碘升华和凝华实验,教材中碘升华和凝华实验直观而又简便易行,但常由于一些不当操作,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给学生认识过程带来负面影响。多见的不合理之处有:加热时有的火焰太大,碘的温度升得过高,致使一部分碘熔化变成溶液;烧杯冷热不均匀,上部温度过低,碘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发生凝华,出现碘的小颗粒——碘烟。就此提出疑问,让学生思考,并指导学生想办法改进实验。要避免这两种现象,关键是控制加热。实验前手持烧杯在酒精灯上烘烤,给整个烧杯均匀预热,可减少出现磺的小颗粒。实验时用酒精灯均匀地微微给碘加热,不要一味追求紫色蒸气产生得快和多;注意移动酒精灯,出现紫色蒸气后,能维持碘蒸气持续产生即可。实验改进后,能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物理现象,并拓宽了学生创新思路。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演示实验具有积极的作用.演示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导入新课,打破教学难点,揭示物理规律,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物理知识,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熊明忠.物理有效教学重要途径--演示实验[J].中学课程辅导.2011年07期
[2] 朱秀萍.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作用性分析[J].成功(教育).2012年07期
[3] 张波.如何发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功能[J].吉林教育.2009年22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作用
在物理学中得出的原理和规律的依据是实验,它并不是一门单纯靠理论想象得出结论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基础,在物理学长期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演示实验能够通过老师的操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习习惯,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1、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只要对一门科目产生足够的兴趣,他就会自主地想去接触它.而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恰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教学中的一些实验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热情,长此以往,就会喜欢上物理,这样就使物理教学变得更加简单,学生能够在教学中保持着很高的积极性,教师就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时,教师可以拿来两块透明玻璃,在两块玻璃中间放一些肥皂水,将他们叠加到一起,组织学生观察,学生会发现上面会出现许多形态不一、大大小小的彩色花纹,这时再将肥皂水吹成大大小小的泡沫,就会发现泡沫上出现很多七彩的光线,由于泡沫会来回摆动,而上面的光线的形态也会随之变化.这时,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这是“光的反射”的原理.再结合现象,向学生具体阐述其中蕴涵的道理.为了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了解得更加深刻,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对这一部分知识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设置疑问,然后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物理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教师若是不能采取创新的手段开展教学,就无法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实现.为了让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设置疑问,然后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从而让学生对学习新的物理知识产生期待.例如:教师在讲解“大气压强”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表演魔术——广口瓶吸鸡蛋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先用火烤一下广口瓶,然后以非常迅速的动作将鸡蛋放在广口瓶上,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鸡蛋被推到了瓶子内部,当学生看到这一现象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要知道鸡蛋是怎么进入瓶子内部的.在这个时候,教师不用急于给出答案,可以通过演示另一个实验更进一步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在半球内有空气的时候,教师可以很轻易地就将半球拉开,当教师把半球内的空气抽出来之后,半球就变成真空的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半球拉开,学生实际上会发现半球是很难拉开.两次实验结果非常的出人意料,学生就不禁会想:“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当学生开始思考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最终揭示答案.此种教学方式就是演示实验教学,通过此方法的应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
3、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建立概念和对规律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一旦碰到一些常生难以理解的,比较抽象的或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概念和规律时,教师常用演示实验来展现出其中的变化过程。而这时的演示实验将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丰富的感性素材,帮助他们建立物理概念和认识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的有些些概念和规律是来源于实验的基础和生活的实践中,因此通过演示实验能起到旁敲侧击的作用,能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物理模型,进而理解内涵。比如在讲授透镜成像时,如果没有采用演示实验加以理论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这比较抽象的东西,而透镜成像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那必将影响到下面所要学习的光学中非常重要的透镜成像的应用,学生们很难能理解照相机的原理,投影器的应用及调节和放大镜的原理。因此,充分的利用演示实验于课堂教学中,有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用创新性演示实验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一部分内容完全可以设计成让学生自已发现真理,不断更新知识,探求结果的过程;也完全可以设计一个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的过程。因而利用设计性实验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一节中关于碘升华和凝华实验,教材中碘升华和凝华实验直观而又简便易行,但常由于一些不当操作,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给学生认识过程带来负面影响。多见的不合理之处有:加热时有的火焰太大,碘的温度升得过高,致使一部分碘熔化变成溶液;烧杯冷热不均匀,上部温度过低,碘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发生凝华,出现碘的小颗粒——碘烟。就此提出疑问,让学生思考,并指导学生想办法改进实验。要避免这两种现象,关键是控制加热。实验前手持烧杯在酒精灯上烘烤,给整个烧杯均匀预热,可减少出现磺的小颗粒。实验时用酒精灯均匀地微微给碘加热,不要一味追求紫色蒸气产生得快和多;注意移动酒精灯,出现紫色蒸气后,能维持碘蒸气持续产生即可。实验改进后,能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物理现象,并拓宽了学生创新思路。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演示实验具有积极的作用.演示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导入新课,打破教学难点,揭示物理规律,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物理知识,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熊明忠.物理有效教学重要途径--演示实验[J].中学课程辅导.2011年07期
[2] 朱秀萍.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作用性分析[J].成功(教育).2012年07期
[3] 张波.如何发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功能[J].吉林教育.2009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