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作者】 马 冬
【机构】 简阳市石桥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高中物理是高中学科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也是大多数理科生头疼的一门学科。虽然很多是记概念、背公式的部分,但是多数情况下是不了解概念和公式的,在学习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很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不愿意学物理。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教师的关注,并在教学方法上进一步的改善,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熟记概念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对具体的概念进行理解,物理概念是对事物的观察和实验后总结出来的科学性的结论,学生只有了解了概念的本质,才能更好的去运用。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通过对事物的比较、分析、抽象、判断等思维,来揭示概念的本质,从而是学生能够对概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利于他们掌握。本文通过分析物理概念问题的情景和事实,来探讨物理教学的方法。
一、高中物理传统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对概念的形成过程不够重视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对概念的讲授也只限于对物理概念的强调,让学生记住概念,忽视了对概念的形成过程的讲授。在教学中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学习,教师没有讲解概念得来的缘由,而是直接给出学生物理概念。学生的记忆只能是死记硬背物理概念,而不能正真的了解物理概念。比如在学习加速度的时候,教师没有进行实际的演示,就给出了概念和表达公式,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只能生搬硬套的去运用。这也大大的减弱了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不理解物理概念,只靠死记是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长此以往下去,就会对物理产生厌倦情绪。
(二)对物理概念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认识不足
在整个物理教学中,教师对于物理概念的教授不足课堂的20%,就急于让学生应用公式去计算题目。多是教师认为题海战术是提高学生做题能力的有效方法,然而却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缩短对概念知识的讲授可以提高教学的进度,然而却没有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思维应该是建立学生对于知识的思考和对实际事物的认知基础上的,建立在学生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上的物理概念才有更大的运用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的安排对概念知识的讲授,不能一味的求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掌握情况。高中物理教学应高精选一些学生终身学习能够用得上的知识和技能加以强化学习,体现出高中物理教学的基础性。在新课改下,物理教学更要体现出对学生实际素养的培训,而不是进行高端知识的训练。
二、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参与性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重视物理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得到结论。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去探究物理概念形成的过程,在参与中得出结论。同时,教师应该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的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物理概念。教师要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生一起来探讨物理知识。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学习物理知识。而不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育。教师要重视对物理概念的还原,让学生在讲授或是在概念得出的情景中理解掌握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激发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适合学生对规律认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让学生了解,这个概念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又适用于那些情况,是在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中建立起来的。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情景问题中得出结论,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和探索进一步的掌握物理概念。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近的概念进行区分,通过对比对概念形成正确的认知。比如,个别物体的运动的共同特点是“动”,用“动”来描述机械运动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是需要进行概括和抽象,因此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来表达机械运功的共同特征就更能体现出物体运动的本质。
(三)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物理概念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教材,从教材走向实际。了解物理概念形成的背景。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地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在试验中得到概念和理解概念。在学习牛顿三大定律的时候,这种实际操作的活动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总之,物理概念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一,也要让学生知其二。讲授物理概念要从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去引导学生,重视物理概念的形成教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建党,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种常用方法,[J],成功(教育),2011(09)
[2]董艳兰,浅谈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新突破,[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
一、高中物理传统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对概念的形成过程不够重视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对概念的讲授也只限于对物理概念的强调,让学生记住概念,忽视了对概念的形成过程的讲授。在教学中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学习,教师没有讲解概念得来的缘由,而是直接给出学生物理概念。学生的记忆只能是死记硬背物理概念,而不能正真的了解物理概念。比如在学习加速度的时候,教师没有进行实际的演示,就给出了概念和表达公式,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只能生搬硬套的去运用。这也大大的减弱了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不理解物理概念,只靠死记是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长此以往下去,就会对物理产生厌倦情绪。
(二)对物理概念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认识不足
在整个物理教学中,教师对于物理概念的教授不足课堂的20%,就急于让学生应用公式去计算题目。多是教师认为题海战术是提高学生做题能力的有效方法,然而却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缩短对概念知识的讲授可以提高教学的进度,然而却没有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思维应该是建立学生对于知识的思考和对实际事物的认知基础上的,建立在学生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上的物理概念才有更大的运用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的安排对概念知识的讲授,不能一味的求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掌握情况。高中物理教学应高精选一些学生终身学习能够用得上的知识和技能加以强化学习,体现出高中物理教学的基础性。在新课改下,物理教学更要体现出对学生实际素养的培训,而不是进行高端知识的训练。
二、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参与性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重视物理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得到结论。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去探究物理概念形成的过程,在参与中得出结论。同时,教师应该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的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物理概念。教师要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生一起来探讨物理知识。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学习物理知识。而不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育。教师要重视对物理概念的还原,让学生在讲授或是在概念得出的情景中理解掌握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激发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适合学生对规律认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让学生了解,这个概念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又适用于那些情况,是在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中建立起来的。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情景问题中得出结论,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和探索进一步的掌握物理概念。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近的概念进行区分,通过对比对概念形成正确的认知。比如,个别物体的运动的共同特点是“动”,用“动”来描述机械运动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是需要进行概括和抽象,因此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来表达机械运功的共同特征就更能体现出物体运动的本质。
(三)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物理概念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教材,从教材走向实际。了解物理概念形成的背景。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地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在试验中得到概念和理解概念。在学习牛顿三大定律的时候,这种实际操作的活动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总之,物理概念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一,也要让学生知其二。讲授物理概念要从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去引导学生,重视物理概念的形成教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建党,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种常用方法,[J],成功(教育),2011(09)
[2]董艳兰,浅谈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新突破,[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