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设思路探讨
【作者】 刘福兵
【机构】 简阳通材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初中语文在中学教育中拥有重要的意义,是提升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科目。初中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是对学生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考察,因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革新就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点。高效课堂,也就是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这对于深化语文教学也有着重要意义。但高效课堂的开展依旧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一、对高效课堂概念及特征的理解
高效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通俗来说,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人力、物力的投入,来获取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对高效课堂的特征进行精确地定位,是正确发挥高效课堂作用的前提,也是在各科目教学活动中合理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一)对目标有准确的定位
有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衡量是否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只有在课堂上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进一步科学地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高效课堂中的目标定位应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具体化,应将教学目标由知识性目标延伸到学生的认知、学习技能、个人情感等各项目标,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是实际化,真正的高效课堂应将教学目标建立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特点之上,从而确定教学重点,因材施教;三是层次化,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合理的层次性,将学习难点分解成一个个小的过程,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二)高度重视课前预习
高效课堂对预习活动的利用十分到位,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所不具备的。教师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而且在预习过程中有明确的任务,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升目标达成率。高效课堂中教师将课堂学习变成导学案,为学生解决预习活动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或者在教学中重点研究,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拥有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三)较强的互动性
互动和交流是高效课堂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高效课堂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地进行综合性交流,实现师生之间的共同交流、讨论、探究和探索。高效课堂中师生关系不再是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最大程度地突破传统的教学桎梏,随时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或不同的见解,师生之间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师生之间敞开心扉,对教学任务进行共同的探索和学习,从而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或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开设思路探讨
(一)切合不同的课程实际,灵活设计导学案
我国的语文教育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是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熏陶和感染,是对人们精神境界的升华,让人们产生独特的体验。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上好佳作,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应充分考虑语文教材各个文章的独特性,根据实际灵活设计导学案。因而在高效课堂的设计中要充分把握文章中的“情”,带领学生合理预习课文。例如在七年级下册文章《斑羚飞渡》的导学案中,教师可以设计关于动物的“爱”的导学教案,通过“有这样一种感情,至情至纯,无畏无私;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经得起磨练,耐得住寂寞;可以撼天动地,亦可以悄无声息,这种感情就叫做‘爱’”等有丰富含义的导语,从而帮助师生更好地完成教学。
(二)深化交流与互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在教学中,沟通是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而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沟通还是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的重要的手段。一方面教师要带着满腔热情开展教学活动,将文章的魅力尽情的展现出来,还要通过教师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带动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应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开展教学活动。这其中主要的手段就是课堂讨论与提问。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进行适当的引导,既要让学生拥有自己督导的见解,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将文章的正确思路传授给学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分析能力。
(三)结合实际生活,灵活处理教材
如今新课改深入进行,很多中学都开始了教学改革,新的课程观念和教学模式逐渐普及到每一个中学校园,但有时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也扼杀了教师的个性化教育手段。每一名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习惯,而每一篇文章所联系的实际生活的方面也不一样,如果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只用一种模式的话就过于机械化,这就失去了语文教学本身的目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跟随改革的步伐的同时也要联系实际生活,将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展现出来,从而深化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制作PPT或播放视频等方式展现济南在冬天的形象,或者搜集老舍先生在济南居住时的影像、视频资料,给学生构建起冬天济南的特征,利用实际生活场景对课文进行整体的把握。
结语
初中语文教育是学生启蒙之路上重要的一部分,合理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说,深化对高效课堂的应用,深入研究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设思路,对提升实现新时期中学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看来,初中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开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高效课堂的创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实现中学语文教育现代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一、对高效课堂概念及特征的理解
高效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通俗来说,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人力、物力的投入,来获取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对高效课堂的特征进行精确地定位,是正确发挥高效课堂作用的前提,也是在各科目教学活动中合理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一)对目标有准确的定位
有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衡量是否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只有在课堂上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进一步科学地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高效课堂中的目标定位应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具体化,应将教学目标由知识性目标延伸到学生的认知、学习技能、个人情感等各项目标,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是实际化,真正的高效课堂应将教学目标建立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特点之上,从而确定教学重点,因材施教;三是层次化,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合理的层次性,将学习难点分解成一个个小的过程,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二)高度重视课前预习
高效课堂对预习活动的利用十分到位,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所不具备的。教师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而且在预习过程中有明确的任务,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升目标达成率。高效课堂中教师将课堂学习变成导学案,为学生解决预习活动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或者在教学中重点研究,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拥有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三)较强的互动性
互动和交流是高效课堂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高效课堂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地进行综合性交流,实现师生之间的共同交流、讨论、探究和探索。高效课堂中师生关系不再是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最大程度地突破传统的教学桎梏,随时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或不同的见解,师生之间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师生之间敞开心扉,对教学任务进行共同的探索和学习,从而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或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开设思路探讨
(一)切合不同的课程实际,灵活设计导学案
我国的语文教育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是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熏陶和感染,是对人们精神境界的升华,让人们产生独特的体验。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上好佳作,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应充分考虑语文教材各个文章的独特性,根据实际灵活设计导学案。因而在高效课堂的设计中要充分把握文章中的“情”,带领学生合理预习课文。例如在七年级下册文章《斑羚飞渡》的导学案中,教师可以设计关于动物的“爱”的导学教案,通过“有这样一种感情,至情至纯,无畏无私;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经得起磨练,耐得住寂寞;可以撼天动地,亦可以悄无声息,这种感情就叫做‘爱’”等有丰富含义的导语,从而帮助师生更好地完成教学。
(二)深化交流与互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在教学中,沟通是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而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沟通还是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的重要的手段。一方面教师要带着满腔热情开展教学活动,将文章的魅力尽情的展现出来,还要通过教师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带动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应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开展教学活动。这其中主要的手段就是课堂讨论与提问。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进行适当的引导,既要让学生拥有自己督导的见解,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将文章的正确思路传授给学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分析能力。
(三)结合实际生活,灵活处理教材
如今新课改深入进行,很多中学都开始了教学改革,新的课程观念和教学模式逐渐普及到每一个中学校园,但有时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也扼杀了教师的个性化教育手段。每一名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习惯,而每一篇文章所联系的实际生活的方面也不一样,如果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只用一种模式的话就过于机械化,这就失去了语文教学本身的目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跟随改革的步伐的同时也要联系实际生活,将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展现出来,从而深化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制作PPT或播放视频等方式展现济南在冬天的形象,或者搜集老舍先生在济南居住时的影像、视频资料,给学生构建起冬天济南的特征,利用实际生活场景对课文进行整体的把握。
结语
初中语文教育是学生启蒙之路上重要的一部分,合理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说,深化对高效课堂的应用,深入研究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设思路,对提升实现新时期中学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看来,初中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开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高效课堂的创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实现中学语文教育现代化之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