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因境补文”类语句连贯题的应试策略

【作者】 唐斌彬

【机构】 简阳市阳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句连贯题是课标全国卷的必考点。近几年每年都在考,而且不止一道题。高考对语言表达“连贯”的考查,往往有三种形式:语句排序、语句复位、因境补文。其中因境补文类连贯题是高考的热点,也是学生做题的难点。因境补文,顾名思义,即要求考生根据语段语意,结合上下文语境自己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不仅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能力,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考虑。
  一、整体把握文意,理清写作思路
  一个语段有它相对集中的主题,句子与句子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常见的有总分关系、分总关系、总分总关系、因果关系、逻辑顺序等。做题时要理清语段的思路,同时还有理清每句的句意。
  例:(2013年全国课标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 ① ,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 ② 。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他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因此,   ③   。
  解析:首先读完全段文字,明白该语段讲的是水的作用。句子间是总分关系。第一句写水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句,讲水的溶合作用;第三句是水的代谢作用。最后一句,“因此”提示我们,这句是一个表结果的总结句。
  答案:①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 ②才能被植物吸收③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
  二、了解文段位置 联系上下语境
  语句处在语段的不同位置,往往有不同的作用,处在语段的开头,往往是总括句;处在语段的中间,往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处在后边往往是对前文的总结。在答题时,要关注需填语句在句中的位置,同时,要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语境填写合适的句子。
  例:(2015课标全国2)16、请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丨5个字。(5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①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性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②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疑问,  ③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題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曰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解析:本段文字介绍两种读书方法。第①句后面分别介绍记忆型阅和批判性阅读,从位置上我们可以判断出,它应该是填一个总括句,与后面两句形成总分关系。第②处,联系前文,“批判读是一种创造性阅,它不追求”可知应从反面来讲,即跟记忆型阅读对比来说。第③处就要联系上下文,注意前后的句式“通过……”,同时还要注意上下文内容的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①阅读分为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②简单、机械的知识记忆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三、抓住关键词  注意暗示语
  关键词包括:代词、指示代词、连词等。
  暗示性的词语:“换句话说”,表示同等关系;“否则”、“反过来说”“与之相反”,表示相对、相反关系;“总之”“因此”“所以”“由此看来”,表示综合与总结;“比如”表示列举。
  暗示性的符号:“?”表设有疑问;“:”表解释或总分关系;“——”表解释;“;”表示并列的层次等。
  例:(2015年河北石家庄二中一模)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6分)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 ① ?
  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是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他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 ② 我相信不是从网上得来的,而是  ③  ,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解析:本段论述读书的重要性。填第①句就特别需要大家注意它后面的关键词“文化就是”,“就是”二字,它其实暗示两句话之间是解释与被解释关系。第二要注意暗示符号“?”,联系两者就知道①句应是引出“什么是文化”这一问题。第②句,联系下文“我相信不是从网上得来的”,此处应该填写人的素质来源,但也要特别注意暗示的符号“?”,所填内容,应该以问句的形式表现出来。③要注意关联词“不是…而是…”,这标志着后面一句所填内容和前句相反。
  参考答案:①什么叫文化。②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③他自己正真度过一点书。
  小试牛刀:
  1、请根据上下文,将空缺处补写完整。要求:语意连贯,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东坡曾经感慨地说:“庇者竹瓦,载者竹筏,书者竹纸,戴者竹冠,衣者竹皮,履者竹鞋,食者竹笋,焚者竹薪,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竹与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有着极深的渊源。竹子竿直、空心、清拔有节,被人们赋予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不畏风霜,能在严寒时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松、梅并尊为“岁寒三友”,深受历代文人的青睐。一首叫《弹歌》的歌谣这样唱道:“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说明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竹子用途广泛,和人们生活密切。②正直、谦虚、有气节的美德。③用竹子制成的弹弓来获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