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作者】 李雪梅

【机构】 四川简阳贾家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语文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初中学业考试必考内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对各门课程提出的共同要求。《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语文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语文思想和方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没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不行的。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如果阅读粗略,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将成为终身之果。”可见,如果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将会终身受益。所谓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养成平时多读、多背的习惯,持之以恒,以培养语感。二是阅读时,引导学生采取认真的阅读态度和正确的阅读方法。然而,在现实的阅读中,大多数学生逐字逐句读,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正确地把握整篇文章的观点。每篇文章要有选择地阅读,有的地方要精读,有的地方要略读,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还要理解文章深层含义,达到不只见树木又见森林的目的。所以,在阅读中只有深刻领会文章要旨及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分析,做到真正读懂文章,长期坚持这样的阅读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会大有好处。
  二、指点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教师一方面要教给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泛读、精读、略读、跳读),一方面要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反复训练阅读理解的技巧。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努力,一步步提高。
  1、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读,其本身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一种学习语文(或者说训练语文能力)的根本方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语文知识积累的多少,多读、博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在初中语文阅读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必须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使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才会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精读一一一提升深度。精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精读教学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质量,那么语文老师如何指导学生精读文章,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呢?我认为,精读课文的“精读”应着眼于教师的“精导”,立足于学生的“多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为本,多读少讲,重视阅读实践。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速读、范读、品读、研读、诵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散文《春》、《背影》,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及其抨击时政的、语言含蓄犀利的杂文等,还有每册书中所选的优美古诗文)时,就要采用范读、品读、赛读、诵读等朗读方式。而教学那些通俗易懂的自读课文,往往采用速读、默读等朗读方式。
  (2)泛读一一拓宽广度
  怎样泛读呢?如果有很多书,可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等。对于一本书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不必探究某个字、词、句的意思。“一目十行”,就是这种走马观花似的快速阅读方法。为了提高读书速度,泛读通常用默读的方式。当然,泛读不是读完了事,每次泛读完,也应该回想一下所读的内容。
  当然,精读和泛读没有严格的界限,到底该用哪种阅读方式,要根据阅读目的、要求来定,需要详细了解的就精读,反之就泛读。只要我们把精读和泛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2、有效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要使学生的阅读从被动消积转向主动积极。首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阅读材料。如果读物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是要选适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尽可能与课文联系的篇章或书籍,使学生读得轻松愉快,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同时必须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如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我就会让他们读《语文读本》上相对应单元的内容(因为《语文读本》上所选文章是与对应单元的课文内容有联系的名家美文)。又如,初一上学期是小学、初中的过渡期,学生的阅读习惯仅停留在小学阶段,所以,在初一上学期的前1个月我使用的是与6年级水平相当的阅读教材,并且侧重于故事性强的文章。从而适当降低了起点,减小了坡度,增强了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的信心和兴趣。从初一上期第2月开始就使用初一上期的阅读材料,慢慢地阅读内容已和课本同步。然后,因为对一篇文章的阅读理解,既要领会字面意思,也要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文章的主题等,所以我鼓励学生平时多读一些关于科技、地理、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书,力求体现时代感、现实性和生活化,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课外阅读最好采用限时阅读。如课本附录涉及到的名著,我往往指定篇目要求学生在暑假或寒假里读完一本或两本等,读后还要写出故事所涉及到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心得体会等。当然,对课堂上进行的课外阅读更要限时了。如果对学生做题时间不加限制,就只能导致学生优柔寡断,思维太慢,而不能适应新的考试要求。同时长时间地做同一类型的练习,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鉴于此,我常在班内举行小型竞赛,对成绩较好和进步较快的学生及时表扬和鼓励,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我相信,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利用有效的阅读策略,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排除阅读障碍,会逐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有了较强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各科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