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语言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 叶忠华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古宋镇第二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幼儿语言获得的最佳途径是创造性模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中又有新的发现和创造,如何利用语言教育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呢?要做创新型教师,增强自身的创造性;发挥环境的作用,让环境与幼儿“对话”;利用童话故事给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儿歌、诗歌、唐诗是幼儿创造性语言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语言教育;创造性思维;语言能力
  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幼儿语言获得的最佳途径是创造性模仿:在文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在讲述活动中,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从谈话活动中,把自己的所感、所知、所想,通过创造地运用语言表达出来。那么,如何利用语言教育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培养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的、自由的语言交流的环境。孩子们喜欢与同伴交往,他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无拘无束、争先恐后的发言。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要与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以关怀接纳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让孩子感觉与你“零距离”,这样,你的孩子才会敢说,才能激发孩子交流的兴趣。
  其次,我们要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提炼生活中的经验,概括事物内在联系,这样可以促使幼儿触发联想,迁移经验,达到认识上的升华。例如在讲述活动“有用的绳子”中,我就设置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以前人们用绳子记事,现在人们又利用各种各样的绳子来做各种各样的事,你认识什么样的绳子呢?他们用在哪些地方?让幼儿与同伴之间进行讨论、交谈,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还让幼儿迁移经验,如果我们的手和脚是粗绳子,他们可以干什么呢?等等,这样的例子,能使我和孩子们平等地交谈起来,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除此之外,我们还鼓励孩子“有没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和建议?”在启发幼儿时提出不同层次的开放性提问,例如:在阅读活动《小胖扫地》中,我请幼儿想一想垃圾应放在哪里?风还有什么作用?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等,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幼儿逐渐地有了自己许多独特的见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活动中的思考便能迁移到日常生活中,以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所以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某种知识,而是开发幼儿的潜能,让他们做事能有创见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二、营造幼儿语言活动中的宽松氛围
  实施过程营造幼儿语言活动中的宽松氛围,鼓励幼儿敢说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随意自由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教师要坚持“理解接纳,支持鼓励”。
  1、允许并接受孩子的语言特点在进行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支持、少反对;多欣赏、少讽刺;多启发引导、少消极灌输。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限制,以成人的标准来说,有时幼儿的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准确或恰当,在讲述时小班幼儿往往有些词还不会用,有的孩子就会用方言来表达。尽管这样,这时我除了引导幼儿准确地表达,还极力地鼓励与表扬幼儿,因为他们能使用语言解决问题比正确地造句更为重要。
  2、耐心满足孩子语言交往的需要以前在集体语言教育活动时,当有个别孩子把问题答的与教师设想的大致符合时,教师马上就此小结了,迅速进展下一个问题,这样往往容易在幼儿之间形成一个思维定势。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幼儿突破定势,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
  3、减轻孩子语言发展的压力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竞争来刺激孩子发展,比如在语言活动中,也有比比谁想得快、说得多之类的内容,结果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语言发展好的孩子,语言水平稍弱的孩子就干脆不举手了,以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师总是表扬他们说得好”。其实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学习优势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承认差异,并重视差异,不要总是一概以“说得完整”、“用词丰富”这些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而可以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来对待语言水平不一的孩子。例对稍滞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了,真好!”来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而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那些滞后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而减轻语言发展的压力,从而让所有的孩子在真正宽松的语言氛围中敢说。
  4、 掌握提问技巧,开阔幼儿思路在集体语言活动中,常通过提问来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通过提问来完成我们的教育目标。
  因此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始终坚持问题要提得“活”,要尽量开阔幼儿思路,具体体现在:
  1、变单一性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
  2、变回忆式的问题为启发式的问题
  3、变封闭式提问为开放式提问
  4、由教师提问到幼儿提问
  5、多让幼儿仿编或创编,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等。
  三、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环境,让环境与幼儿“对话”
  环境是幼儿学习和探索的中介和桥梁,要能充分利用身边的环境,在观察中发展幼儿语言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经常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让幼儿仔细观察它们,并要求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如“五颜六色的花朵”“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枝条”。从一年四季中各种天气的变化来观察身边环境的变化,并说出自己看到的事物。在下雨天,让幼儿去观察,然后表达下雨前是谁在预报天气,“小蚂蚁搬家”“小燕子低飞”,然后可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下雨时的地面、树、马路、房子和人们都有什么样的变化?”让幼儿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和句子,并可用比赛的形式看谁说得多,看谁说得好。
  在与幼儿的语言交往中,能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才能启迪幼儿的创造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尝出了艰辛和幸福。我深感高兴的是,实践证明:在语言教育中确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只要教师坚持不懈,为幼儿创造各种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就能取得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