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初中音乐有效教学之我见
【作者】 郭哲强
【机构】 宁夏盐池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下的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心情感世界。新课标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它为音乐教学指出了一个方向,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 有效 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如:“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的发展为本”、“注重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不断地被音乐教师们所理解和接受,并实践于各自的教学过程中。下面谈谈我对新课程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第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根据新的理念来改变教学方法。过去是“教教材”,现在应是“用教材教”。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改技能性的方法为审美性的方法,改灌输的方法为创造性的方法,改教师为主的方法为学生为主体的方法。可以改为让学生来主持一部分教学,会唱的、唱得好的学生可以教其他人唱。音乐活动还可以分成小组,小组中各组员根据各自的长处来配合小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信和表现力等,最大限度的使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机能发挥出来。
首先,转化教学角色。教学角色的转化,把原来课堂上教师教的主体地位转换成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的参与教育过程,这样可以激活他们内在的原动力,最大限度的把他们的智力潜能发挥出来,逐渐的形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培养他们注意倾听,喜欢提问,独立思考,善于联想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去探索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会非常注意倾听,并善于联想与思考,这个时候是课堂气氛最活跃,最热闹的时候,也是学生主体性得到最大发挥的时候。
其次,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必然条件,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而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在音乐中有学唱新歌、学习乐理、乐器演奏,欣赏音乐等教学内容,这些教学活动内容,无不存在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因素。
再次,更新教学方式。为了使音乐知识能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教学观念要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要更新。一方面,我们要教学生音乐知识的用途,另一方面也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知识并注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为学生今后热爱音乐,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综合其他学科,帮助学生必须认识到音乐是一门多元文化,它自身就综合了其他很多学科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看待音乐的机会、文学艺术素养会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想象,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会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了解音乐背后所凝结的历史、地理、政治等人文知识,特别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会促使学生从新的角度看待熟悉的问题。
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随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和社会的一体化都呼唤创造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的范围,还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识,情感,想象和个性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和认识,使自己融入艺术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使他们的个性化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通过生动活泼又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创编活动,并从中感受美,领悟美,体验美。
(一)自编旋律,让学生领悟创造的乐趣。
每当我们问学生是否自己创作音乐时,学生们往往会很疑惑的摇摇头,觉得创作歌曲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其实我们可要求学生按老师指定的节奏,即兴加上音高或即兴加上节奏唱出来,或可以用指定的音进行旋律接龙。也许学生加上的音高配上节奏不是特别好听,但学生也会觉得很高兴,因为这毕竟是他们的劳动果实,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当然老师在这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二)自编律动,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
音乐是能表现丰富形象的,给不同的歌曲赋予不同的表现形式,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协调性,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例如:七年级的《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的舞曲。学生们都知道新疆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能歌善舞的民族。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新疆舞蹈的一些特色,并教学生们一些简单的舞蹈元素,请学生根据《青春舞曲》的旋律及歌词自己组合,为其编配舞蹈,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
(三)编配伴奏,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在编配伴奏中感悟和谐之美。
为歌曲编配伴奏,可以是乐器伴奏和人声或其他声源伴奏。教师根据各种不同的歌曲风格,选择不同的方式来伴奏。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表现力,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学生不仅能体验创造的愉悦发挥创造个性,还能让学生形成具有发散性思维的品质。
新课改的探索,全国很多老师在做,也取得了也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也将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为之奋斗的方向。
关键词:音乐 有效 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如:“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的发展为本”、“注重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不断地被音乐教师们所理解和接受,并实践于各自的教学过程中。下面谈谈我对新课程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第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根据新的理念来改变教学方法。过去是“教教材”,现在应是“用教材教”。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改技能性的方法为审美性的方法,改灌输的方法为创造性的方法,改教师为主的方法为学生为主体的方法。可以改为让学生来主持一部分教学,会唱的、唱得好的学生可以教其他人唱。音乐活动还可以分成小组,小组中各组员根据各自的长处来配合小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信和表现力等,最大限度的使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机能发挥出来。
首先,转化教学角色。教学角色的转化,把原来课堂上教师教的主体地位转换成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的参与教育过程,这样可以激活他们内在的原动力,最大限度的把他们的智力潜能发挥出来,逐渐的形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培养他们注意倾听,喜欢提问,独立思考,善于联想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去探索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会非常注意倾听,并善于联想与思考,这个时候是课堂气氛最活跃,最热闹的时候,也是学生主体性得到最大发挥的时候。
其次,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必然条件,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而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在音乐中有学唱新歌、学习乐理、乐器演奏,欣赏音乐等教学内容,这些教学活动内容,无不存在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因素。
再次,更新教学方式。为了使音乐知识能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教学观念要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要更新。一方面,我们要教学生音乐知识的用途,另一方面也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取知识并注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为学生今后热爱音乐,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综合其他学科,帮助学生必须认识到音乐是一门多元文化,它自身就综合了其他很多学科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看待音乐的机会、文学艺术素养会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想象,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会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了解音乐背后所凝结的历史、地理、政治等人文知识,特别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会促使学生从新的角度看待熟悉的问题。
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随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和社会的一体化都呼唤创造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的范围,还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识,情感,想象和个性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和认识,使自己融入艺术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使他们的个性化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通过生动活泼又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创编活动,并从中感受美,领悟美,体验美。
(一)自编旋律,让学生领悟创造的乐趣。
每当我们问学生是否自己创作音乐时,学生们往往会很疑惑的摇摇头,觉得创作歌曲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其实我们可要求学生按老师指定的节奏,即兴加上音高或即兴加上节奏唱出来,或可以用指定的音进行旋律接龙。也许学生加上的音高配上节奏不是特别好听,但学生也会觉得很高兴,因为这毕竟是他们的劳动果实,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当然老师在这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二)自编律动,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
音乐是能表现丰富形象的,给不同的歌曲赋予不同的表现形式,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协调性,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例如:七年级的《青春舞曲》是一首新疆的舞曲。学生们都知道新疆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能歌善舞的民族。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新疆舞蹈的一些特色,并教学生们一些简单的舞蹈元素,请学生根据《青春舞曲》的旋律及歌词自己组合,为其编配舞蹈,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
(三)编配伴奏,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在编配伴奏中感悟和谐之美。
为歌曲编配伴奏,可以是乐器伴奏和人声或其他声源伴奏。教师根据各种不同的歌曲风格,选择不同的方式来伴奏。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表现力,还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学生不仅能体验创造的愉悦发挥创造个性,还能让学生形成具有发散性思维的品质。
新课改的探索,全国很多老师在做,也取得了也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也将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为之奋斗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