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幼儿在民间游戏中的成长
【作者】 刘 丹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机关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发创编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游戏,它包括古代流传下来的游戏和现代人改编、创编而成的游戏。它在无数人的脑海中都留下了许多童年美好的回忆……,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一有时间便和邻居小伙伴们在空地上、院子里、小巷子里、田坎上、课桌上等玩踢毽子、跳房子、捡棋子等等游戏。它趣味性强、材料简便、玩法简单易学,不受环境、人数、场地的限制,它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有极强的实用、娱乐性,因此广范流传并深受幼儿的喜爱。同时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的能力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正如维果茨基说:“儿童在游戏中的水平高于在其他活动中的水平,淤戏创造了最近发展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概括:
其一、民间游戏可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多种能力。
柳布林斯卡娅曾说:“游戏是使幼儿产生巨大愉快的源泉”。民间游戏因适应幼儿的需要与其身心发展的水平,而使孩子感到满足和愉快。幼儿在游戏中没有额外限制,能够身心放松,积极活动,充分表现自己并实现个人愿望。幼儿通过操纵物品材料,控制所处的环境,体会自己的力量和自信,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在游戏中,幼儿通过积极参与,体会游戏带来的快乐,感受欢快的气氛,这对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大有好处。如:许多民间游戏都伴以简单的游戏儿歌,幼儿在游戏时边吟边玩变动,活动中充满了鲜明的节奏感,情趣盎然。如在“拍手”歌为“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开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娃娃打电话;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娃娃吃饼干……”幼儿吟诵儿歌并随儿歌拍手或根据儿歌内容自编动作,以此来促进幼儿口语能力和想像力的发展。如:在“花儿朵朵”这个游戏中,通过“x 花x花x月开”“x 花x花x开。”在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中巩固了幼儿的科学常识,加深了幼儿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二、民间游戏以群体性游戏为主,有助于培养幼儿团结合作意识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幼儿在游戏中,有些要与小伙伴一起协助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并通过努力,使自己的行为能为同伴接受。民间游戏大都是群体性游戏,需要个人作为集体成员服从共同的行为准则,要彼此相互适应,掌握和学习轮流、协商、合作等基本社会技能。如:如“坐轿子”游戏,参加人数为3~7人,游戏目的为单腿相连协调的跳动。游戏时,参加者站成圆圈手拉手,第一人的左脚弯曲钩在手上,然后依次后一人把脚钩在前一人的脚弯里,最后再把第一人的脚钩在最后一人的脚弯里,面向外形成一个圆圈,大家一起边拍手边念儿歌,单脚跳着绕圈前进。在这个游戏中,对幼儿的集体协作要求更高,只有大家齐心协力,编好的花篮才不会散。再如 "挤香油"游戏,参加人数不限,在游戏过程中,参加者靠墙而立,边念儿歌边用肩部力量集体协调而有节奏地挤出一人,被挤出的人向旁边跑去,再向中间挤,如此往复。在这个游戏中,每个游戏者都要遵守集体规则,团结一致,友好合作,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
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互相配合,共同合作,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但由于参加游戏的人多,免不了会出现争执和矛盾。幼儿在运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另外,很多民间游戏都带有一定的竞赛性质,可激发幼儿的好胜心,培养他们的进取心。
三、民间游戏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有助于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玩具如果只是让儿童看或只是按固定的模式让儿童模仿,那就是死的。这类玩具表面上变化多端,实际上是死的玩具”。好的玩具应该便于幼儿操作、组合和重新设计。而民间游戏中的玩具材料则正符合这一点,其玩具材料一般直接取自于自然,甚至是废旧物品。如:削树枝做弹弓、折纸做小船等这些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的玩具材料,无不凝聚着幼儿的智慧和力量。同时,幼儿在利用自然材料自制玩具的过程中,需要独立思考,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自然界中的小石头、贝壳、麦秆、玉米杆、小木棍、扭扣等等都会给幼儿带来无限的灵感和欢乐,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的神气与伟大,从而产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如:“绕线线”游戏只需一根细线,两名游戏者一人将绳绷在手上,另一人用手指通过自己的想像和思考,挑出不同的花纹图案,除了现成的,还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图形来。大大锻炼了幼儿独立思考和动手创造的能力。在玩"狗尾巴草"游戏中,只需在野外随意采几根狗尾巴草,将草的顶端打成结,让草秆从草结中穿过来回拉动即成,十分有趣。也可将两根狗尾巴草的秆子互相钩住,两名幼儿对拉,比一比谁的草不易拉断,这样又变成了另一个游戏"比输赢"。
四、民间游戏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可培养幼儿爱家乡和爱祖国的情感。
所有的民间游戏富有浓厚的地方生活气息和色彩,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了解和加深对本地风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充分感受到家乡人民的聪明才智,由此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师的循循引导下,还能扩大到爱祖国的情感,促使幼儿从小树立爱学习的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以后建设家乡,献身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如:“烙面、扯面”游戏的玩法为两人一组,对面站立或坐下,双手五指交叉互握,随儿歌做推来推去的动作。若用贵州方言来演绎儿歌为:烙面、扯面,大人吃白面,娃娃吃麸子。而用湘西方言来演绎儿歌则为:“推呀,拉呀,摇船,过江。”一种游戏具有两种地方特色,不同地区的幼儿在玩游戏时的知识体验和情感体验也是不一样的,他们各自感受到的是本地人民的智慧结晶。让幼儿多玩这些民间游戏和玩具,能使他们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民间游戏可纳入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首先,由于它具有小型分散的特点,符合晨练的要求,在晨间锻炼就可组织,幼儿无需过多的准备,其次,每天上午集体活动后的游戏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充裕,幼儿除了可以自选区角游戏外,还可以玩“跳皮筋”“弹弹子”“挑小棍”“铲木牛”等游戏。另外,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较多,如进餐前后、午睡前后等。由于这些过渡环节的时间比较零散,不容易组织集体活动,教师可安排幼儿玩一些安静的肢体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对幼儿是一种“快乐的教育”,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伙伴。民间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生活,更重要的是幼儿在这些民间游戏自由、轻松的玩耍过程中,促进了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我们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现代游戏的优越性,又要巧妙地结合民间游戏来弥补现代游戏的不足,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发挥出它奇异的光彩,愿我们的民间体育游戏之花越开越美,更愿我们的小朋友在民间游戏的伴随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其一、民间游戏可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多种能力。
柳布林斯卡娅曾说:“游戏是使幼儿产生巨大愉快的源泉”。民间游戏因适应幼儿的需要与其身心发展的水平,而使孩子感到满足和愉快。幼儿在游戏中没有额外限制,能够身心放松,积极活动,充分表现自己并实现个人愿望。幼儿通过操纵物品材料,控制所处的环境,体会自己的力量和自信,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在游戏中,幼儿通过积极参与,体会游戏带来的快乐,感受欢快的气氛,这对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大有好处。如:许多民间游戏都伴以简单的游戏儿歌,幼儿在游戏时边吟边玩变动,活动中充满了鲜明的节奏感,情趣盎然。如在“拍手”歌为“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开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娃娃打电话;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娃娃吃饼干……”幼儿吟诵儿歌并随儿歌拍手或根据儿歌内容自编动作,以此来促进幼儿口语能力和想像力的发展。如:在“花儿朵朵”这个游戏中,通过“x 花x花x月开”“x 花x花x开。”在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中巩固了幼儿的科学常识,加深了幼儿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二、民间游戏以群体性游戏为主,有助于培养幼儿团结合作意识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幼儿在游戏中,有些要与小伙伴一起协助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并通过努力,使自己的行为能为同伴接受。民间游戏大都是群体性游戏,需要个人作为集体成员服从共同的行为准则,要彼此相互适应,掌握和学习轮流、协商、合作等基本社会技能。如:如“坐轿子”游戏,参加人数为3~7人,游戏目的为单腿相连协调的跳动。游戏时,参加者站成圆圈手拉手,第一人的左脚弯曲钩在手上,然后依次后一人把脚钩在前一人的脚弯里,最后再把第一人的脚钩在最后一人的脚弯里,面向外形成一个圆圈,大家一起边拍手边念儿歌,单脚跳着绕圈前进。在这个游戏中,对幼儿的集体协作要求更高,只有大家齐心协力,编好的花篮才不会散。再如 "挤香油"游戏,参加人数不限,在游戏过程中,参加者靠墙而立,边念儿歌边用肩部力量集体协调而有节奏地挤出一人,被挤出的人向旁边跑去,再向中间挤,如此往复。在这个游戏中,每个游戏者都要遵守集体规则,团结一致,友好合作,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
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互相配合,共同合作,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但由于参加游戏的人多,免不了会出现争执和矛盾。幼儿在运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另外,很多民间游戏都带有一定的竞赛性质,可激发幼儿的好胜心,培养他们的进取心。
三、民间游戏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有助于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玩具如果只是让儿童看或只是按固定的模式让儿童模仿,那就是死的。这类玩具表面上变化多端,实际上是死的玩具”。好的玩具应该便于幼儿操作、组合和重新设计。而民间游戏中的玩具材料则正符合这一点,其玩具材料一般直接取自于自然,甚至是废旧物品。如:削树枝做弹弓、折纸做小船等这些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的玩具材料,无不凝聚着幼儿的智慧和力量。同时,幼儿在利用自然材料自制玩具的过程中,需要独立思考,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自然界中的小石头、贝壳、麦秆、玉米杆、小木棍、扭扣等等都会给幼儿带来无限的灵感和欢乐,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的神气与伟大,从而产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如:“绕线线”游戏只需一根细线,两名游戏者一人将绳绷在手上,另一人用手指通过自己的想像和思考,挑出不同的花纹图案,除了现成的,还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图形来。大大锻炼了幼儿独立思考和动手创造的能力。在玩"狗尾巴草"游戏中,只需在野外随意采几根狗尾巴草,将草的顶端打成结,让草秆从草结中穿过来回拉动即成,十分有趣。也可将两根狗尾巴草的秆子互相钩住,两名幼儿对拉,比一比谁的草不易拉断,这样又变成了另一个游戏"比输赢"。
四、民间游戏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可培养幼儿爱家乡和爱祖国的情感。
所有的民间游戏富有浓厚的地方生活气息和色彩,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了解和加深对本地风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充分感受到家乡人民的聪明才智,由此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师的循循引导下,还能扩大到爱祖国的情感,促使幼儿从小树立爱学习的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以后建设家乡,献身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如:“烙面、扯面”游戏的玩法为两人一组,对面站立或坐下,双手五指交叉互握,随儿歌做推来推去的动作。若用贵州方言来演绎儿歌为:烙面、扯面,大人吃白面,娃娃吃麸子。而用湘西方言来演绎儿歌则为:“推呀,拉呀,摇船,过江。”一种游戏具有两种地方特色,不同地区的幼儿在玩游戏时的知识体验和情感体验也是不一样的,他们各自感受到的是本地人民的智慧结晶。让幼儿多玩这些民间游戏和玩具,能使他们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民间游戏可纳入幼儿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首先,由于它具有小型分散的特点,符合晨练的要求,在晨间锻炼就可组织,幼儿无需过多的准备,其次,每天上午集体活动后的游戏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充裕,幼儿除了可以自选区角游戏外,还可以玩“跳皮筋”“弹弹子”“挑小棍”“铲木牛”等游戏。另外,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较多,如进餐前后、午睡前后等。由于这些过渡环节的时间比较零散,不容易组织集体活动,教师可安排幼儿玩一些安静的肢体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对幼儿是一种“快乐的教育”,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伙伴。民间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生活,更重要的是幼儿在这些民间游戏自由、轻松的玩耍过程中,促进了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我们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现代游戏的优越性,又要巧妙地结合民间游戏来弥补现代游戏的不足,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发挥出它奇异的光彩,愿我们的民间体育游戏之花越开越美,更愿我们的小朋友在民间游戏的伴随下,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