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一些思考
【作者】 马如英 马全林
【机构】 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有效作业设计、新课标、培养兴趣、巩固所学
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作业设计的好坏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好数学的问题,好的作业既能激发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目前常见的问题还是要克服题海战术,克服以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为目的的呆板的题型,这样的题型是单调的形式,是封闭的内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的作业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的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如何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性的作业呢?我认为要做好下面几点。
一、数学作业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
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作业数量有弹性,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针对性作业的设计是要针对学生平时经常错的、容易混淆的题型进行重点训练,有利于帮助学生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公式中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专门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做。下面哪一个算式是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呢?为什么?
(1)6×3 (2)5×6
这种题目的设计,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有利于学生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新大纲)
二、数学作业设计要体现出层次性
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练习设计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既要关注特困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特困生吃得饱,让优等生吃得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数学课堂作业设计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数学课堂上的基础练习,第二个层次是课堂上的基础加小综合,第三个层次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层次。三个层次体现了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覆盖了数学学科元素的最核心训练模块内容。(也可以在达标测评环节中体现)例如,在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后,我设计了这样三个层次的练习训练学生。
(1) 我会算。请根据5040÷63=80,76800÷240=320,5600÷140=40,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得数50400÷63= 76800÷24= 560÷14=
(2)我会填。根据规定36÷9=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符号。
(36×5)÷(9○□)=4 (36○□)÷(9÷3)=4
(36○□)÷(9○10)=4 (36○□)÷(9○□)=4
(3)我会简算。运用学过的规律不列竖式进行口算。(写出简便计算的过程)
①1200÷25= ②1500÷125=
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数学作业设计要体现出选择性
“选择性”是要让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这样做的目的是从实际出发进行训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应将学生都锁定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分层选择作业的题型、作业要求,教师布置作业要注意分层次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除降低作业难度外,还可减少作业量;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则相反,可以做难度稍为提高一些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后,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有选择地做。
请选择你喜欢的题组进行练习:
(1) 54×18+54×82 (2)(125+25)×8
(1) 25×99+25 (2) 78×101
(1) 74×56+74×54-74 (2)84×72+84×28
丰富多彩的数学作业,产生多彩的数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学习数学的成功愉悦,令人兴奋。孩子们乐于接受,产生出有趣味性的数学画图。这样的数学学习,才会产生出数学的生命的色彩,有童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四、作业设计要体现出多样化。
布置作业时,除了布置一些如计算题、基本应用题等常规作业外,还应编选一些操作题和开放性习题。如今的数学远非只是算术和几何,而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一门学科。它要处理各种数据、度量和科学观察;进行推理、演绎和证明。而“做数学”的方法也远非只是计算或演绎,还包括观察模式、验证猜想、估计结果和动手操作。所以在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这一方面,如:四年级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之后,可以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
1.做一做:用纸条或木条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平面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哪些平面图形是梯形?
3.说一说: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梯形有哪些特征?
4.涂一涂:在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些平面图形并涂上不同颜色。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做、说、涂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理解、认识和应用。
例如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将学习数学的内容、感受、掌握情况、存在问题真实的记录下来,以书面的形式与老师交流。下面是一位学生学习了《圆的认识》后的一则日记。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认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和画圆。这些内容是老师让我们自己折呀、画呀、量呀总结出来的,我学得很高兴、很认真,也都能理解。但在练习时,我把直径2厘米的圆画成了半径2厘米的圆,原因不仅是粗心,这由于我当时不是很明确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现在当然明白啦!
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的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数学学习呈现出多样化。与此相适应,数学作业形式也不仅仅是解题,也应呈现出多样化。
五、数学作业设计要体现出目的性。
布置作业要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布置的作业应该练习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全体学生掌握,应合理分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如简便计算就应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布置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的题目,对一些大数目多数位的计算允许学生借助计算器计算或验算,如在兴趣课计算较复杂数字的教学时,把计算器引入课堂,就能化解计算复杂易错的矛盾。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及时完成作业,把精力放在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上,也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把数学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原理与实际操作中学数学,通过实际操作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使每一个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喜欢做数学作业,在数学作业这个乐园中全面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芳.浅谈小学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J].学周刊,2014(87)
[2]曹宇.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3(43)
[3]朱雪梅.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与评价[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8)
[4]刘时范.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2(02).
[5]吴爱萍.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J].中知网交流平台,2012(109).
[6]付旭东.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应用探析[J].小学数学研究,2015(20).
关键词:有效作业设计、新课标、培养兴趣、巩固所学
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作业设计的好坏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好数学的问题,好的作业既能激发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目前常见的问题还是要克服题海战术,克服以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为目的的呆板的题型,这样的题型是单调的形式,是封闭的内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的作业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的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如何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性的作业呢?我认为要做好下面几点。
一、数学作业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
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作业数量有弹性,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针对性作业的设计是要针对学生平时经常错的、容易混淆的题型进行重点训练,有利于帮助学生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公式中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专门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做。下面哪一个算式是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呢?为什么?
(1)6×3 (2)5×6
这种题目的设计,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有利于学生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新大纲)
二、数学作业设计要体现出层次性
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练习设计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既要关注特困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特困生吃得饱,让优等生吃得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数学课堂作业设计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数学课堂上的基础练习,第二个层次是课堂上的基础加小综合,第三个层次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层次。三个层次体现了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覆盖了数学学科元素的最核心训练模块内容。(也可以在达标测评环节中体现)例如,在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后,我设计了这样三个层次的练习训练学生。
(1) 我会算。请根据5040÷63=80,76800÷240=320,5600÷140=40,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得数50400÷63= 76800÷24= 560÷14=
(2)我会填。根据规定36÷9=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符号。
(36×5)÷(9○□)=4 (36○□)÷(9÷3)=4
(36○□)÷(9○10)=4 (36○□)÷(9○□)=4
(3)我会简算。运用学过的规律不列竖式进行口算。(写出简便计算的过程)
①1200÷25= ②1500÷125=
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数学作业设计要体现出选择性
“选择性”是要让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这样做的目的是从实际出发进行训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应将学生都锁定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分层选择作业的题型、作业要求,教师布置作业要注意分层次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除降低作业难度外,还可减少作业量;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则相反,可以做难度稍为提高一些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后,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有选择地做。
请选择你喜欢的题组进行练习:
(1) 54×18+54×82 (2)(125+25)×8
(1) 25×99+25 (2) 78×101
(1) 74×56+74×54-74 (2)84×72+84×28
丰富多彩的数学作业,产生多彩的数学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学习数学的成功愉悦,令人兴奋。孩子们乐于接受,产生出有趣味性的数学画图。这样的数学学习,才会产生出数学的生命的色彩,有童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四、作业设计要体现出多样化。
布置作业时,除了布置一些如计算题、基本应用题等常规作业外,还应编选一些操作题和开放性习题。如今的数学远非只是算术和几何,而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一门学科。它要处理各种数据、度量和科学观察;进行推理、演绎和证明。而“做数学”的方法也远非只是计算或演绎,还包括观察模式、验证猜想、估计结果和动手操作。所以在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这一方面,如:四年级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之后,可以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
1.做一做:用纸条或木条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平面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哪些平面图形是梯形?
3.说一说: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梯形有哪些特征?
4.涂一涂:在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些平面图形并涂上不同颜色。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做、说、涂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理解、认识和应用。
例如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将学习数学的内容、感受、掌握情况、存在问题真实的记录下来,以书面的形式与老师交流。下面是一位学生学习了《圆的认识》后的一则日记。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认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和画圆。这些内容是老师让我们自己折呀、画呀、量呀总结出来的,我学得很高兴、很认真,也都能理解。但在练习时,我把直径2厘米的圆画成了半径2厘米的圆,原因不仅是粗心,这由于我当时不是很明确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现在当然明白啦!
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的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数学学习呈现出多样化。与此相适应,数学作业形式也不仅仅是解题,也应呈现出多样化。
五、数学作业设计要体现出目的性。
布置作业要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简单而言,就是布置的作业应该练习什么,教师心中要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全体学生掌握,应合理分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如简便计算就应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对学生易接受知识连贯性强的内容,宜布置有关开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的题目,对一些大数目多数位的计算允许学生借助计算器计算或验算,如在兴趣课计算较复杂数字的教学时,把计算器引入课堂,就能化解计算复杂易错的矛盾。这样既能保证让学生及时完成作业,把精力放在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上,也能让他们在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把数学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原理与实际操作中学数学,通过实际操作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使每一个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喜欢做数学作业,在数学作业这个乐园中全面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芳.浅谈小学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J].学周刊,2014(87)
[2]曹宇.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3(43)
[3]朱雪梅.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与评价[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8)
[4]刘时范.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2(02).
[5]吴爱萍.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J].中知网交流平台,2012(109).
[6]付旭东.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应用探析[J].小学数学研究,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