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在农村小学加强“节减”教育的思考
【作者】 周初学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高店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对于教育部门,国务院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就明确要求:“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等开展经常性的节能环保宣传,广泛开展节能环保科普宣传活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然而目前在农村,“节能减排”这个概念几乎是空白,学校亦如此。笔者近期对周边几个学校做过一次调查,有近98%的学生不懂“减排”,有49%的学生知道“节能”这回事,更不知道如何“节能”。几乎所有的农村学校在日常教育中很少提及这个词,所以说节能减排的意识在农村学校是非常淡薄的。正是因为意识淡薄,所以在学校行政管理、教师的教育管理、教育过程中对于节能减排的措施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对于节能部分学校出于节约的考虑,潜意识对用电、用水、有一些零星的规章。但对于学校全方位从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去考虑则措施甚少。如现行学校师生办公、教学、学习用纸、用水基本处于自由状态,浪费惊人。因此,节能减排应从教育开始。将节能减排教育作为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进行长期而深入的节能减排教育,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参与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平衡、和谐文明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行为习惯,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周围的人。这样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不但可以治标更可以治本,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农村小学加强节能减排知识普及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借助学校有限资源,务实营造”节减”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教师育人的主阵地,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如中午的红领巾广播站、班级黑板报、教育专栏、每周一的全校师生集会,校门口的LED显示屏、楼上的布标语等地方把节能减排作为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让学生、家长、教师一到学校就能感受到浓浓的节能减排氛围。
二、发挥学生潜在优势,全面落实”节减”教育
小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逐步形成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必要的节能减排教育,对学生养成正确的节能减排观大有裨益。这个时期是节能减排教育的关键阶段,必须在学校开展并强化节能减排教育。他们的可塑性强,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在校期间接受节能减排教育,对他们正确人生观、环境观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学生以后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骨干力量,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将会成为不同层次的执行者、管理者、甚至决策者,对社会有着极大影响力的群体。通过实施节能减排教育,学生形成了正确节能减排观念.具备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时刻保持对节能减排的敏感性,自觉地养成节能减排的行为习惯,消费习惯,形成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三、重视多种教育形式,积极夯实”节减”教育
1、开展节能减排的竞赛活动。通过演讲、知识抢答、办手抄报等竞赛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意识上、情感上尊重节能减排、关心节能减排、理解节能减排。进而形成对待节能减排的正确认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节能减排知识,又有一定节能减排意识。
2、加强科学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在教师演示、操作与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或到实地参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一些学生具备一定解决节能减排问题的能力。
3、建立相应的节能减排评价制度。学校可以制定相关评价制度,评价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体现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评价的形式通过期终考试或班级讨论会评出若干等级,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四、加强六点结合,扎实推进”节减”教育
1、与开学第一课相结合。每期把节能减排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使他们深刻感受到节能减排就在身边,应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从自己做起。
2、与重大节日相结合。重大节日安排专题讲座,每学期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及土地日等时机进行“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主题教育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节能减排的教育,使节能减排的观念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3、与寝室文化相结合。节能减排教育进宿舍。通过举办“绿色宿舍”评选活动。开展“绿色助学”活动。评选“节能减排先进个人、先进班集体”,营造一种学生之间节能减排相比的良好氛围。
4、与食育文化相结合。节能减排教育进食堂。在学生餐厅悬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警语,首先做好食堂工作人员的节能示范,再组织学生参观食堂的节能设施,并与同学们开展节能主题座谈会等。从而进一步倡导“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
5、与绘本教材相结合。学校可以组织人员开发一套地方教材(绘本的),在地方课中落实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教材,使学生掌握节能减排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节能减排的意识,逐步提高学生节能减排能力。
6、与师资队伍相结合。对于学校来说,教师节能减排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节能减排的认知程度,前面的各种设想,要靠学校教师的推行和身体力行。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学校节能减排教育关键所在。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不断完善节能减排教育,逐步提高教师节能减排的水平。
总之,加强农村小学的节能减排教育,把节能减排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农村小学学生自身优势特点,构建节能减排教育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
然而目前在农村,“节能减排”这个概念几乎是空白,学校亦如此。笔者近期对周边几个学校做过一次调查,有近98%的学生不懂“减排”,有49%的学生知道“节能”这回事,更不知道如何“节能”。几乎所有的农村学校在日常教育中很少提及这个词,所以说节能减排的意识在农村学校是非常淡薄的。正是因为意识淡薄,所以在学校行政管理、教师的教育管理、教育过程中对于节能减排的措施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对于节能部分学校出于节约的考虑,潜意识对用电、用水、有一些零星的规章。但对于学校全方位从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去考虑则措施甚少。如现行学校师生办公、教学、学习用纸、用水基本处于自由状态,浪费惊人。因此,节能减排应从教育开始。将节能减排教育作为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进行长期而深入的节能减排教育,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参与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平衡、和谐文明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行为习惯,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周围的人。这样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不但可以治标更可以治本,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农村小学加强节能减排知识普及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借助学校有限资源,务实营造”节减”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教师育人的主阵地,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如中午的红领巾广播站、班级黑板报、教育专栏、每周一的全校师生集会,校门口的LED显示屏、楼上的布标语等地方把节能减排作为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让学生、家长、教师一到学校就能感受到浓浓的节能减排氛围。
二、发挥学生潜在优势,全面落实”节减”教育
小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逐步形成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必要的节能减排教育,对学生养成正确的节能减排观大有裨益。这个时期是节能减排教育的关键阶段,必须在学校开展并强化节能减排教育。他们的可塑性强,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在校期间接受节能减排教育,对他们正确人生观、环境观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学生以后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骨干力量,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将会成为不同层次的执行者、管理者、甚至决策者,对社会有着极大影响力的群体。通过实施节能减排教育,学生形成了正确节能减排观念.具备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时刻保持对节能减排的敏感性,自觉地养成节能减排的行为习惯,消费习惯,形成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三、重视多种教育形式,积极夯实”节减”教育
1、开展节能减排的竞赛活动。通过演讲、知识抢答、办手抄报等竞赛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意识上、情感上尊重节能减排、关心节能减排、理解节能减排。进而形成对待节能减排的正确认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节能减排知识,又有一定节能减排意识。
2、加强科学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在教师演示、操作与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或到实地参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一些学生具备一定解决节能减排问题的能力。
3、建立相应的节能减排评价制度。学校可以制定相关评价制度,评价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体现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评价的形式通过期终考试或班级讨论会评出若干等级,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四、加强六点结合,扎实推进”节减”教育
1、与开学第一课相结合。每期把节能减排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使他们深刻感受到节能减排就在身边,应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从自己做起。
2、与重大节日相结合。重大节日安排专题讲座,每学期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及土地日等时机进行“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主题教育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节能减排的教育,使节能减排的观念深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3、与寝室文化相结合。节能减排教育进宿舍。通过举办“绿色宿舍”评选活动。开展“绿色助学”活动。评选“节能减排先进个人、先进班集体”,营造一种学生之间节能减排相比的良好氛围。
4、与食育文化相结合。节能减排教育进食堂。在学生餐厅悬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警语,首先做好食堂工作人员的节能示范,再组织学生参观食堂的节能设施,并与同学们开展节能主题座谈会等。从而进一步倡导“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
5、与绘本教材相结合。学校可以组织人员开发一套地方教材(绘本的),在地方课中落实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教材,使学生掌握节能减排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节能减排的意识,逐步提高学生节能减排能力。
6、与师资队伍相结合。对于学校来说,教师节能减排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节能减排的认知程度,前面的各种设想,要靠学校教师的推行和身体力行。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学校节能减排教育关键所在。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不断完善节能减排教育,逐步提高教师节能减排的水平。
总之,加强农村小学的节能减排教育,把节能减排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农村小学学生自身优势特点,构建节能减排教育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