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数学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作者】 王 彬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凤溪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习积极性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动力源泉,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容。实践中我们要创新教学策略,多措促进学生积极性调动,使其他们主动参与其中。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积极性 调动
学习积极性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动力源泉,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容。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不仅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学习效果,还能促进课堂动态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但传统“应试”教育课程中,由于教师不太注重学生积极性调动,采取“直奔主题”的教学策略,结果高耗低效,不仅费时耗力,学生也不能其中感受学习快乐。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新课改践行的今天,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家独言”,而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学也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知识领域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情感领域的进步。因此,我们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教师中心论”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疑惑的点拨者、学习的引导者、讨论的发起者。为此,表现在课堂上就应做到变主宰为主导;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注重知识灌输”为“引导学生发现”,让学生由“被动”走向“主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积极性,提升学习参与性,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可在稳中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概念”时,我们先可通过多媒体呈现两道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简单的应用题,然后让学生简答出来,再要求他们仔细比较解答方式的异同点,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次函数的定义”。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可以让学生经历“一般——特殊——一般”的过程,有利于他们知识形成、建构,帮助他们有效掌握一次函数概念。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坚持参与活动完整过程的动力支撑,没有兴趣作动力,学生是不可能表现出积极性的,也不可能长时间“一心只读圣贤书”。因此,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学习,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模仿与记忆,而是要促使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所以,我们要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实例来促进教学,比如利润的计算、树木高度的测量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发展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另外,我们从教学手段上也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例如直观教学、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都是有效的激趣策略。
三、促进学生动机迁移
所谓动机迁移,就是将已有的动机转移到相关的事物上,对另外的事物也产生需求动机。我们知道,需求是产生动力、产生积极性的最好解释。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学生对其它活动的动机与学习发生关系,通过巧妙的办法,找出学习与原有动机的相通点,把这种动机引导到学习上,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新的需要,并指导他们克服困难,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办法。在教学实践中,那些不喜欢学习的学生,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某种因素,造成他们缺乏学习动机。我们应注意运用动机迁移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产生学习需求,产生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他们学习境遇,发挥其主体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不仅跟人们的需要、兴趣、活动目的有直接联系,而且也与人们从事活动时大脑皮层神经元兴奋程度密切相关。当大脑皮层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时,注意力就容易集中,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挖掘、开发那些富有生活趣味的教学内容,采用新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兴奋程度,扩大兴奋面积,促进学生注意力稳定集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根据取值情况,可以总结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小小大大取无解”。但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面对这样具有绞强逻辑性的教学内容,我们就不能“以讲代灌”,而是要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实践中,我们编顺口溜的方式,即利用口诀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还能帮助学生快速记忆。
五、引导学生体验成功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感,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引导他们在体验中感受快乐,发展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和成就动机,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受人尊重的需要。学生获得学习成功,成绩好,就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好评,受人尊重的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实施分层教学,选择一些经学生努力能解答的问题,让各处学力层次都能获得学习成功。中等生、优生获得教师好评很容易,对于后进生,他们进步趋势不明显,我们要善于捕捉发现,也可用其闪光点及时表扬,让他们从教师激励评价中感受到学习成功,增强学习自信。
总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是我们所有努力的目标追求。因为有他们的参与,我们才能构成完整的师生互动,我们才能达成以学彰教的教学目标。长期以来,不少教师都采取加快教学进度,压缩新课课时的做法,以此腾出更长时间来进行总复习。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学习时间变短后,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抑制,导致学生知识静化。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让他们积极性换巨大学习成果,从而扬起学习自信。
参考文献:
[1]陈丽君,精彩数学课堂源于细节演绎[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
[2]蒋立光,数学课堂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
[3]符德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营造快乐的数学课堂[J].成功(教育),2013年。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积极性 调动
学习积极性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动力源泉,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内容。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不仅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学习效果,还能促进课堂动态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但传统“应试”教育课程中,由于教师不太注重学生积极性调动,采取“直奔主题”的教学策略,结果高耗低效,不仅费时耗力,学生也不能其中感受学习快乐。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新课改践行的今天,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家独言”,而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学也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知识领域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情感领域的进步。因此,我们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教师中心论”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疑惑的点拨者、学习的引导者、讨论的发起者。为此,表现在课堂上就应做到变主宰为主导;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注重知识灌输”为“引导学生发现”,让学生由“被动”走向“主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积极性,提升学习参与性,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可在稳中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概念”时,我们先可通过多媒体呈现两道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简单的应用题,然后让学生简答出来,再要求他们仔细比较解答方式的异同点,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次函数的定义”。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可以让学生经历“一般——特殊——一般”的过程,有利于他们知识形成、建构,帮助他们有效掌握一次函数概念。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坚持参与活动完整过程的动力支撑,没有兴趣作动力,学生是不可能表现出积极性的,也不可能长时间“一心只读圣贤书”。因此,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学习,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模仿与记忆,而是要促使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所以,我们要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实例来促进教学,比如利润的计算、树木高度的测量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发展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另外,我们从教学手段上也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例如直观教学、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都是有效的激趣策略。
三、促进学生动机迁移
所谓动机迁移,就是将已有的动机转移到相关的事物上,对另外的事物也产生需求动机。我们知道,需求是产生动力、产生积极性的最好解释。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学生对其它活动的动机与学习发生关系,通过巧妙的办法,找出学习与原有动机的相通点,把这种动机引导到学习上,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新的需要,并指导他们克服困难,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办法。在教学实践中,那些不喜欢学习的学生,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某种因素,造成他们缺乏学习动机。我们应注意运用动机迁移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产生学习需求,产生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他们学习境遇,发挥其主体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不仅跟人们的需要、兴趣、活动目的有直接联系,而且也与人们从事活动时大脑皮层神经元兴奋程度密切相关。当大脑皮层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时,注意力就容易集中,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挖掘、开发那些富有生活趣味的教学内容,采用新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兴奋程度,扩大兴奋面积,促进学生注意力稳定集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根据取值情况,可以总结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小小大大取无解”。但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面对这样具有绞强逻辑性的教学内容,我们就不能“以讲代灌”,而是要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实践中,我们编顺口溜的方式,即利用口诀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还能帮助学生快速记忆。
五、引导学生体验成功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感,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引导他们在体验中感受快乐,发展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和成就动机,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受人尊重的需要。学生获得学习成功,成绩好,就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好评,受人尊重的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实施分层教学,选择一些经学生努力能解答的问题,让各处学力层次都能获得学习成功。中等生、优生获得教师好评很容易,对于后进生,他们进步趋势不明显,我们要善于捕捉发现,也可用其闪光点及时表扬,让他们从教师激励评价中感受到学习成功,增强学习自信。
总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是我们所有努力的目标追求。因为有他们的参与,我们才能构成完整的师生互动,我们才能达成以学彰教的教学目标。长期以来,不少教师都采取加快教学进度,压缩新课课时的做法,以此腾出更长时间来进行总复习。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学习时间变短后,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抑制,导致学生知识静化。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让他们积极性换巨大学习成果,从而扬起学习自信。
参考文献:
[1]陈丽君,精彩数学课堂源于细节演绎[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
[2]蒋立光,数学课堂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
[3]符德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营造快乐的数学课堂[J].成功(教育),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