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做实课题研究 凸显幼教个性

【作者】 李碧容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机关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我园市级课题承研三年来,坚定不移的走科研兴园发展之路,牢牢坚持“抓队伍、强创建、兴科研、创特色”发展目标,全力践行“做实做亮课题研究,用科研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用成果服务幼儿全面发展,拓展“革新幼教内涵,激发活力彰显特色”发展理念,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充分挖掘课题资源,发挥团队优势,强化实践研究,注重提炼总结,形成研究成果。现以我园市级课题《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实践与研究》为例,在此作《做实课题研究?凸显幼教个性》主题发言,与各位分享科研工作中取得的点滴经验,以期共勉。
  一、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以此引领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研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一切教育活动的载体,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开发民间游戏是幼儿园游戏课程的需要;是丰富幼儿园活动形式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玩民间游戏可以搭建家园沟通的桥梁,促进家园共育。传承民间游戏是时代的需要,传承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应从娃娃抓起。
  二、做好选题,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
  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研究,选题有没有价值,是否贴近教育,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师生在生活中有没有经验,题目要做到规范、简介、醒目,看到题目就能明白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选择本课题的原因:一是昭化区地属三国名城,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底,农村蕴藏着丰富的游戏题材。而且在我园就读的基本上是城区农村和在街上做生意家庭的孩子,经济条件较差。二是我园是昭化区唯一一所独立公办园,应该走在学前教育的前列,我们认为首先应该让老师、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幼儿教育的新理念:“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坚决杜绝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坚持小学零起步教育。三是老师、家长小时候基本上都玩过民间游戏,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所以我们选择了本课题《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实践与研究》,希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推广民间游戏,不断开发民间游戏,充分发挥它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同时也希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理清思路,制定计划,扎实研究是课题研究的必要途径。
  (一)根据研究目标,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要解决这样四个问题:一是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明确每个组员的职责。小组由园长、业务副园长、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园长负责经费的落实、根据幼儿园的总体规划,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业务副园长负责监督课题研究的落实情况;教科室主任负责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按计划顺利开展,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归纳总结;教研组长负责每月资料的发放、收集、汇总以及组内研究活动。年级组长负责各年龄段阶段性任务的研究;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事做。形成我参与、我快乐、我成长、积极向上的良好科研氛围。二是明确每一阶段的任务,并把任务分配到每一学期。三是明确研究的途径、方法、重难点。四是预设研究成果。根据时间的推进,研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二)制定阶段性计划,扎实开展研究活动
  1.加强培训,扩大宣传,收集整理,夯实基础。
  利用间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时间,由骨干教师组织民间游戏理论培训十多次,让老师了解民间游戏的来源、特点、种类,以及如何开展民间游戏,怎样合理的应用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怎样对民间游戏进行收集、整理等等,拓宽老师的视野,加强课题研究的知识储备。并且每次培训前,培训的老师先教会老师们玩两个民间游戏,激发老师对民间游戏的兴趣。到社区、街道,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发放问卷调查表500份,收回200份,拓宽了民间游戏来源的渠道。
  教科室制作民间游戏收集表,每月要求教师收集3个不同类别的民间游戏,每个家庭收集2个,写好游戏名称,类别、玩法、需要的器械、游戏玩法示意图等。利用千名教师访万家的时间,到市场、街道、社区、农村收集,一年共收集民间游戏365个。每月对收集来的游戏进行筛选,整理出民间体育游戏40个,民间语言游戏25个,并配有我园幼儿玩耍的图片,构建成我园的第一本园本教材《民间游戏集一》。
  2.合理运用,丰富幼儿教育活动形式。
  (1)教科室将收集来的初期成果安排进课表、周计划,让老师们在一日活动各环节加强运用。如晨间接待玩益智游戏、语言游戏;餐前餐后玩民间手指游戏,户外活动玩民间体育游戏,课间休息玩徒手游戏、下午离园玩民间音乐、民间彩绘、编制等等。
  (2)自制民间游戏器械,确保民间游戏顺利开展。开展教师自制民间游戏器械大比拼,然后对获奖作品在全园进行推广,一个班选一个种类,利用期末家长会和寒暑假期间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这样既让老师获得成就感,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共自制民间游戏器械1200多个,25种,有力的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3)民间游戏进课堂,年轻教师展教艺。游戏化教学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如何将民间游戏成功引进课堂是本课题研究的重难点。先尝试由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发现把教学内容设计成民间游戏来完成有难度,效果不是很好。决定开展集体备课,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攻克这个难题。选择大大班年级组实施,将民间语言游戏《炒豆豆》和江西民歌《拾豆豆》进行改编引进音乐活动中。邀请行政班子和各年级组长参加,利用多媒体设备,先由主备课王晓燕详细介绍了该课的教案流程,然后由其他老师对该课的目的、重难点、环节的设计发表自己的观点,我根据老师们的发言敲定该节课的环节,现场修改,并推荐年轻教师王林娟现场上课。王林娟教师活波、大方的体态语言,激情饱满的热情、新颖、有趣的环节呈现,将我们预设的效果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最后幼儿、老师一起参与游戏,边唱边玩,不停变换同伴将课堂推向高潮。本次活动得到领导、老师们的高度评价,我也感受到大胆尝试过后的成就感。一年来涌现出多个精品课例有,李碧容语言活动《江南春》、王晓燕体育活动《猫捉老鼠》、梁丽的音乐活动《石头剪刀布》等,参加信息技术赛课分别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为此开启了如何将民间游戏引进课堂的先河。
  2.灵活改编、创编,更好的服务于幼儿园各项活动之中。
  (1)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改编、创编游戏和儿歌,形成园本教材《民间游戏集二》、《民间游戏儿歌集》
  教科室要求各班在实际开展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对语言不通的,或玩法有难易问题、受场地限制的游戏,进行改编,变成适合本班幼儿玩耍的游戏或创编具有昭化本土特色的游戏。每月教科室根据游戏类别提出创编要求,月底检查教师创编完成的情况和本班幼儿玩耍的效果。如果效果不好,继续创编上月的游戏,直到达到规定的要求才进行下一类游戏的创编。老师们发现,孩子在玩民间游戏时,配上相应的儿歌或童谣,既容易掌握游戏规则,又玩得有兴趣。教师共改编、创编民间游戏150个,创编民间游戏儿歌47个,整理成园本教材《民间游戏集二》、《民间游戏儿歌集》
  (2)将民间游戏融入大型活动中。
  为了让民间游戏服务于主题教育活动, 一年来,我园将民间游戏引进“寻找春天,亲子远足”的春游活动、“家园互动展风貌,民间游戏显特色”的幼儿冬季运动会、“家园同乐,欢庆六一”的庆祝活动。这样既丰富幼儿的活动形式,搭建家园共育的平台,又增进亲子感情,扩大社会效应,加强课题研究的实践性。
  (3)将民间游戏渗透在环境创设中
  以课题研究,凸显个性化的教育。我园开展了以民间游戏为主题的区角创设活动。召开“区角创设专题讨论会”,先由教科室设计总的创设方案,确定区角名称和各区角负责人,负责人根据总方案的要求撰写具体的方案,再召开全园“区角创设专题讨论会”通过每一个具体方案,本次共创设了八大区角,在每个区角、教学楼主楼梯、操场四周都挂有幼儿玩民间游戏的照片,并配有昭化本土的民间游戏儿歌、童谣,校园充满了浓浓的民间游戏的氛围,既美观又有亲切感。无处不彰显着个性化发展、生活化教育的办园理念。
  四、充足的经费支持是做好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
  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经费的投入,如教师自制民间游戏器械,原材料的购买、自费到成都参加专题培训、教师上研讨课需要器械或操作材料、各种竞赛、评选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等都要经费,足够的经费投入是完成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
  五、收集整理好过程资料是形成科研成果的必要条件
  材料一般包括:课题方案、课题相关背景学习材料、课题研究过程的体会及论文、课题研究过程的典型个案、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凭证、阶段性计划、总结、课题活动的大事记。对精品材料要收集保存,学期结束资料要按类别规范的整理装订。
  六、善于总结和反思是提升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
  每次活动要有方案,结束要有小结。活动刚结束进行总结有三个优点:一是活动过程记忆清楚;二是刚发生有冲动、有激情,写出来的东西真实有灵魂。三是及时对老师进行鼓励表扬,激发教科研的热情。本课题进行到现在,教师共写研究心得25篇,民间游戏观察记录320个,民间游戏案例分析160篇,形成园本教材3本,优秀课例10篇,在市级及以上各类刊物发表并获奖论文36篇,为课题结题打好了基础。
  我园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形成初浅成果,但仍存诸多问题与不足,我们将虚心学习,用心改进,不断进取。让我们携起手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科研兴校的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