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创新初中文言文教学实践策略
【作者】 陈 丽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龙孔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传统文言文教学,就是以译代讲,方法简单,策略单一,既不利于学生兴趣培养,也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精华所在。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必须从宣讲中走出来,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开启文言文教学之路。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创新方法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熏陶、浸染的良好教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很多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以译代讲,把文言文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现代白话文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这种简单做法,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精华所在。作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我们如何其提高教学有效性,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受到优秀文化的教育呢?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唯有创新教学策略,丰富文言文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才能找到出路。
一、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
生动的具有亲和力的教学语言是维系师生互动的有效手段,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催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兴奋剂。虽然文言文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但毕竟与现代文相差甚远,有点晦涩难懂。又特别是对于文言基础还薄弱的初中学生,更需要我们运用生动的语言去形象文言文表达的内容,更需要我们亲和力的语言去增强他们学习动力。所以,我们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就更应提高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又特别是作为教学中介的语言表达能力了。实践中,我们要积蓄好自己饱满的教学情绪,认真设计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充分运用成语典故、历史趣闻、对联诗歌等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兴趣盎然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自觉学习主体。例如,一次课上我们让学生欣赏对联,利用电子白板出示上联“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下联是“上舟望,离台摆,橹速帆快浪太急”。要求学生在欣赏中上下联时各打五位历史名人(上联:夏禹、孔子、姬旦、杜甫、刘禹锡;下联:商纣王、李太白、鲁肃、樊哙、皇太极),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整节课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确,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的语句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又特别是文言文这样的枯燥乏味的学习中,更需要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中,我们应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和谐教育”的基础上,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求知心态和探究欲望,积极主动地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语文素养。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文言文对学生来说具有着历史久远性的特点,学习起来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加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应尽量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意境,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的动机。例如在教学《冯谖可孟尝君》时,我就运用了一个“鸡鸣狗盗”的故事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很快产生了学习兴趣。所以,愉悦、兴奋的情绪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对老师的教学活动,也有相应的促进效能。当师生在教学中形成了良好的情感心理场,课堂教学就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授予文言文学习方法
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言文浩如烟海,选入教材的也只是其中一丁点,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学生面对众多的文言文就会感到束手无策。因此,作为大力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课改实践,我们就必须把教给学习文言文学习方法列入其中。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而是引导学生读书的。所以文言文教学要从根本上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根本就是回到对文言文特点的认识上来,通过好好认识其特点,围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根据每课的特点,采用灵活教法。认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就是要引导学生会读、会译、会赏、会背、会做,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四、实施生活化教学
文言文和其他语言一样,同样来自于生活。因此实施生活化教学,同样是其本质的回归,当然也是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有效策略,能增强学生爱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情感。文言文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象其他知识一样,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结合。这是因为文言文本身具有时代久远的特点,往往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抽象感。但又毕竟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仍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内容结合现实到中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联系到孔子学院,联系到现在最流行的微博(因为曾有网友调侃孔子是微博始祖。其原因有:一是每条论语都未超过140字,是最早的微博集;二是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三是较为碎片化,多为孔子晒心情、交流哲理;四是孔子有3000多粉丝,其中72人为加V认证的;五是孔子微博里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学习到《崤之战》联系当前的热播电影《赵氏孤儿》等都会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的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了,把历史和现实感融为一体,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教学有效性。?
当然,创新文言文的教学策略远不止这些,还需要我们断续研究与实践,在借鉴与学习中总结研发。不过无论哪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为首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发展,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实践体会[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年。
[2]霍欣娟,新课标下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的分析与思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
[3]庄丰石,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创新方法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熏陶、浸染的良好教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很多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以译代讲,把文言文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现代白话文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这种简单做法,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精华所在。作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我们如何其提高教学有效性,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受到优秀文化的教育呢?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唯有创新教学策略,丰富文言文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才能找到出路。
一、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
生动的具有亲和力的教学语言是维系师生互动的有效手段,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催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兴奋剂。虽然文言文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但毕竟与现代文相差甚远,有点晦涩难懂。又特别是对于文言基础还薄弱的初中学生,更需要我们运用生动的语言去形象文言文表达的内容,更需要我们亲和力的语言去增强他们学习动力。所以,我们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就更应提高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又特别是作为教学中介的语言表达能力了。实践中,我们要积蓄好自己饱满的教学情绪,认真设计好自己的教学语言,充分运用成语典故、历史趣闻、对联诗歌等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兴趣盎然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自觉学习主体。例如,一次课上我们让学生欣赏对联,利用电子白板出示上联“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下联是“上舟望,离台摆,橹速帆快浪太急”。要求学生在欣赏中上下联时各打五位历史名人(上联:夏禹、孔子、姬旦、杜甫、刘禹锡;下联:商纣王、李太白、鲁肃、樊哙、皇太极),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整节课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确,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哲理性的语句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又特别是文言文这样的枯燥乏味的学习中,更需要教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中,我们应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和谐教育”的基础上,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求知心态和探究欲望,积极主动地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语文素养。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文言文对学生来说具有着历史久远性的特点,学习起来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加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应尽量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意境,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的动机。例如在教学《冯谖可孟尝君》时,我就运用了一个“鸡鸣狗盗”的故事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很快产生了学习兴趣。所以,愉悦、兴奋的情绪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对老师的教学活动,也有相应的促进效能。当师生在教学中形成了良好的情感心理场,课堂教学就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授予文言文学习方法
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言文浩如烟海,选入教材的也只是其中一丁点,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学生面对众多的文言文就会感到束手无策。因此,作为大力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课改实践,我们就必须把教给学习文言文学习方法列入其中。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而是引导学生读书的。所以文言文教学要从根本上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根本就是回到对文言文特点的认识上来,通过好好认识其特点,围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根据每课的特点,采用灵活教法。认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就是要引导学生会读、会译、会赏、会背、会做,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四、实施生活化教学
文言文和其他语言一样,同样来自于生活。因此实施生活化教学,同样是其本质的回归,当然也是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有效策略,能增强学生爱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情感。文言文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象其他知识一样,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结合。这是因为文言文本身具有时代久远的特点,往往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抽象感。但又毕竟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仍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内容结合现实到中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联系到孔子学院,联系到现在最流行的微博(因为曾有网友调侃孔子是微博始祖。其原因有:一是每条论语都未超过140字,是最早的微博集;二是言简意赅、寓意深刻;三是较为碎片化,多为孔子晒心情、交流哲理;四是孔子有3000多粉丝,其中72人为加V认证的;五是孔子微博里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学习到《崤之战》联系当前的热播电影《赵氏孤儿》等都会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的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了,把历史和现实感融为一体,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教学有效性。?
当然,创新文言文的教学策略远不止这些,还需要我们断续研究与实践,在借鉴与学习中总结研发。不过无论哪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为首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发展,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实践体会[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年。
[2]霍欣娟,新课标下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的分析与思考[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
[3]庄丰石,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