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的指导

【作者】 寇熙侨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 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本文就我在教学工作中,怎样指导课外阅读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阅读 兴趣 健康 方法 减负 读写结合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新课标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学生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我任教的是六年级语文,在班级中开展了“我喜欢,我阅读”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并注重在以下五个环节都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且收获还不少。如何指导高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阅读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如今的孩子,处在一个资讯异常发达的时代,他们汲取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书籍、电视、网络等都在争夺着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要把孩子们从精彩的电视画面和紧张刺激的电子游戏中吸引过来,确非易事。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除了经常用“开卷有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之类的格言警句激励或者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激趣外,可以尝试以下几点做法。
  1、推荐班中学生正在看的好书。
  小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性,他们接受新事物、新知识非常快。一个学生拥有一样什么好玩或好看的东西,班中很快就会流行开来。利用这种心理,可以向学生推荐班中有些学生手头正在看的优秀读物。有次下课,我看见一个同学正津津有味地看一本《昆虫记》(在这之前我自己没看过也不知道有这本书),翻阅以后我被书中各种昆虫有趣的生活习性深深地吸引了。于是就抽时间挑选一些故事朗读给学生听,学生们听了以后也觉得这本书值得一读。过不了几天,班中就有好多同学正在看这本书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有的图书带到学校和其他同学交流阅读,从而扩大阅读范围,培养阅读兴趣。
  2、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我们的教材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范例,教材中有著名作家老舍、朱自清、鲁迅等写的优美隽永的文章,也有选自古典文学名著的《猴王出世》、《草船借箭》、《景阳冈》等课文,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作家的同时,还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其它作品,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如上完了《景阳冈》,对故事的结局让学生自由发问,教师设置悬念:武松打死了老虎,两腿酥软,刚想歇息,忽听得林中簌簌作响,又窜出几条大虫来。欲知后事如何,请同学们自己到《水浒传》中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由解疑而去欣赏名著。
  二、帮助学生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1、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爱科普作品;有的迷于军事知识;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我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很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尤其孩子,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心灵会日渐纯净,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良好的读书习惯会逐步形成,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三、指导阅读方法。
  处在信息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因此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相当重要。信息高速公路的开辟提醒我们: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要让学生“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只有让学生学会阅读,课外阅读才会收到良好的成效。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1、精读摘录法,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的方法。要求学生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并把文中优美的词句或需要的资料摘录在笔记本上,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并灵活运用。只有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知识才会内化。
  2、泛读浏览法,这是我们多数人平时阅读的方法,拿到一本书,从序言、目录、正文到后记从头到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主要内容。
  3、批注阅读法,教给学生批注的一般符号,边读边注,提出不懂的问题,注上对文中语言的感悟、内容的理解,加深阅读的印象,帮助更好地记忆。
  4、速读跳读法,在知识爆炸、信息丰富的今天,为了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我们可以学着速读,一目十行,读得快,想得快;也可以把自认为对自己不太有用的内容跳开,择其所需而读,以培养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四、有机整合,减轻课业负担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
  2.保证阅读时间。课外阅读需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囫囵吞枣地应付课外阅读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 要控制过多的机械繁琐的语文书面作业,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每周的周记也可改为阅读、与家长交流、填写读书卡等。假期作文改为出一期读书专题小报等等,让语文作业变得有趣起来。
  五、读写结合,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1.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阅读情况写读书笔记,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写出心得体会。这样,学会积累,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做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会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以保证阅读数量,提高阅读质量。
  2.集中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便于教师指导。但教师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并不是一件易事。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外书屋”,介绍了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漫画“好看的圣诞书”,它的幽默、温情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去年我教五年级时,就顺势引导学生阅读漫画集《父与子》,它由一组组生动幽默的画面组成,幽默、温馨,流露出纯真的赤子之情和融融的天伦之乐,感人至深。我请孩子们谈体会,谈各人发笑的角度,从而理解“各人笑各人的所笑”正是漫画集所独具的魅力。并根据本单元课文均体现父母之爱的特点,重点推荐漫画“寻找出逃的儿子”等,分组学习,小组交流,写好读书笔记。
  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有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特点,我们要切实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关注学生阅读的内容,而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关键,这样课外阅读才能收到实效,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书成为自己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忠实朋友,从而为学生最终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