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议如何走出起步作文的困境
【作者】 李 湘
【机构】 丹江口市六坪镇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作文难写,老师作文难教,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尤其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乐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难题。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如何走出起步作文的困境,我将从以下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兴趣,鼓励,积累。引领,借鉴
第一,善用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如果学生辛辛苦苦写了作文,却被老师评改的一无是处,试想一下,他以后对作文不讨厌也得惧怕。所以,老师对待学生习作,特别是三年级起步作文,一定要慎重对待,善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和放大学生的优点,一段通顺的句子,一个用得准确的词语,一个没有错误的标点符号等,给学生鼓励。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有信心、有热情、有勇气,在没有压力、没有模式的前提下,充分想象,自觉表达,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二,广泛积累,提高写作水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写作文大多三言两语,篇幅上写不长,作文就像记流水账,语句也不生动,干巴巴的。这就需要老师有意识的在平时教学中要求他们积累书中的好词好句,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另外还要要求学生广泛的阅读课外书籍,勤写读书笔记?。可以布置学生每天课外读书半小时,读完后在读书卡上做好记录,读书卡上可规定填写如下内容:书名、读后感言(字数不限)、好词佳句。并做到定期检查。此外在班会课、语文活动课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主题演讲、文学知识趣味竞赛等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有益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第三,在阅读教学中强化渗透作文教学。
我国著名大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精彩的习作范文。在教学中每一单元都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每篇课文也有不同的写作亮点,在平时教学时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仿写一个小片段,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小练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从而使学生达到学会作文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时,课文第一自然段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的形象,我在教学这部分时,就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也模仿书中的描写方法来描写你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许多同学很快就完成了一个个生动的小片段,其中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爷爷家养了一只狗,它的名字叫黑虎,他有一身黑的发亮的皮毛,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看上去闪闪发亮,一双叶子似的耳朵,常常竖起来尖尖的。它特别机灵,一有陌生人从爷爷家门口经过,他就嗖的窜出去,对着人家就往往的叫个不停。短短几十个字就写出了爷爷家的看门狗十分机警的特点。再如教学《荷花》一文时,叶圣陶老先生通过细描和丰富的想象把荷花写的清新秀丽。我认为这也是一个练笔的好机会,我就布置了一道作业,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并展开合理的想象,描写一处景物。第二天大多数同学都写的比较好。如果我们注意在平时每一节语文课上坚持这样扎实的训练,学生渐渐就不会觉得作文难了
第四,范文引领,降低作文的难度。
任何一种形式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和借鉴中开始的,除了阅读教学,如果老师在作文课时,指导完写作方法之后,再有针对性的给学生读一篇结构类似的范文,那对学生来讲就有章可循有样可依了,学生作文起来就会相对容易些,而且写作的信心也会大增。
此外,作文内容选择也应贴近学生生活,从他们熟知的内容入手,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可写,有话想写。教师可以出一些他们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诸如“我熟悉的一个人”、“我喜爱的活动”、“我喜欢的一个地方”等内容。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就是自己跟自己的对话,其实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从而乐于写作
总之,如何走出起步作文的困境,仍将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践行、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韩建立《开放性作文教学指导的探索》新课程研究.2016年第4期
张秀荣《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新课程研究.2016年第4期.
《强调习作的阶段性特点》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作者简介:李湘,女,小学一级职称,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小学教师,长期从事小学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工作以来曾多次参加市级公开课比赛,均荣获一等奖;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得省市级二三等奖。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如何走出起步作文的困境,我将从以下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兴趣,鼓励,积累。引领,借鉴
第一,善用鼓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如果学生辛辛苦苦写了作文,却被老师评改的一无是处,试想一下,他以后对作文不讨厌也得惧怕。所以,老师对待学生习作,特别是三年级起步作文,一定要慎重对待,善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和放大学生的优点,一段通顺的句子,一个用得准确的词语,一个没有错误的标点符号等,给学生鼓励。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有信心、有热情、有勇气,在没有压力、没有模式的前提下,充分想象,自觉表达,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二,广泛积累,提高写作水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写作文大多三言两语,篇幅上写不长,作文就像记流水账,语句也不生动,干巴巴的。这就需要老师有意识的在平时教学中要求他们积累书中的好词好句,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另外还要要求学生广泛的阅读课外书籍,勤写读书笔记?。可以布置学生每天课外读书半小时,读完后在读书卡上做好记录,读书卡上可规定填写如下内容:书名、读后感言(字数不限)、好词佳句。并做到定期检查。此外在班会课、语文活动课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主题演讲、文学知识趣味竞赛等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有益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第三,在阅读教学中强化渗透作文教学。
我国著名大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精彩的习作范文。在教学中每一单元都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每篇课文也有不同的写作亮点,在平时教学时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仿写一个小片段,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小练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从而使学生达到学会作文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时,课文第一自然段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的形象,我在教学这部分时,就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也模仿书中的描写方法来描写你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许多同学很快就完成了一个个生动的小片段,其中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爷爷家养了一只狗,它的名字叫黑虎,他有一身黑的发亮的皮毛,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看上去闪闪发亮,一双叶子似的耳朵,常常竖起来尖尖的。它特别机灵,一有陌生人从爷爷家门口经过,他就嗖的窜出去,对着人家就往往的叫个不停。短短几十个字就写出了爷爷家的看门狗十分机警的特点。再如教学《荷花》一文时,叶圣陶老先生通过细描和丰富的想象把荷花写的清新秀丽。我认为这也是一个练笔的好机会,我就布置了一道作业,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并展开合理的想象,描写一处景物。第二天大多数同学都写的比较好。如果我们注意在平时每一节语文课上坚持这样扎实的训练,学生渐渐就不会觉得作文难了
第四,范文引领,降低作文的难度。
任何一种形式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和借鉴中开始的,除了阅读教学,如果老师在作文课时,指导完写作方法之后,再有针对性的给学生读一篇结构类似的范文,那对学生来讲就有章可循有样可依了,学生作文起来就会相对容易些,而且写作的信心也会大增。
此外,作文内容选择也应贴近学生生活,从他们熟知的内容入手,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可写,有话想写。教师可以出一些他们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诸如“我熟悉的一个人”、“我喜爱的活动”、“我喜欢的一个地方”等内容。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就是自己跟自己的对话,其实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从而乐于写作
总之,如何走出起步作文的困境,仍将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践行、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韩建立《开放性作文教学指导的探索》新课程研究.2016年第4期
张秀荣《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新课程研究.2016年第4期.
《强调习作的阶段性特点》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作者简介:李湘,女,小学一级职称,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小学教师,长期从事小学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工作以来曾多次参加市级公开课比赛,均荣获一等奖;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获得省市级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