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形异实同,去繁就简——循环小数的认识

【作者】 刘宗泽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循环小数42.82828…是从十分位还是百分位开始循环?循环节可以从整数部分算起吗?它的循环节是怎样的?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是“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一个或几个数字”。由此可见循环节是指“小数部分”的规律,不能从整数部分算起。
  教材并没有对“依次重复出现的一个或几个数字”究竟以哪个数字为“起点”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在确定一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时,常有不同意见。如42.82828…的循环节常出现以下答案:42.82828…=42.82,42.82828…=42.8。不难看出,这两种答案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即有的写成了纯循环小数,有的写成了混循环小数,甚至循环节都“不一样”,但都符合循环小数的定义。
  有人认为,循环小数不打循环节的简写应是,不多不少只写(错误的理解了“至少”)两个循环节后就打省略号,由此,认为循环小数“42.8282…”“42.82828…”“42.828282828…”等等是无数个不同的小数。于是有无数种简写形式:42.8282…=42.,42.82828…=42.8,42.828282828…=42.882等等。
  很明显,这些小数实为同一个小数,只是它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而多种表现形式,有繁有简,我们引导学生认识时,应去繁就简,这就要求我们规范的再认识:
  一要正确的理解“用省略号形式写循环小数的要求”——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重复的数字,可以先写出两组,其余的用省略号表示。可以先写出两组,我们应理解为至少写两组,这样才能看出重复的数字及它们的次序。至少写两组,那么写三组或两组半等也行。
  二是正确的理解“依次”,依照什么样的次序?这里所有的次序是“从左往右”,而不是找循环节从右往左找,因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它的右能找吗?有人这样认识2.82828…的,2.82828…最右边从小数的第六位起是省略部分,接着是第五位的8和第四位的2,而重复的恰好就是第三位和第二位的8和2,所以2.82828…=42.8。显然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大的方向从右往左,局部才是从左往右,哪有这样的“依次”?
  从某种程度上说,所有的纯循环小数都可以写成等值的混循环小数,这些多样的表达并无实质的区别,应去繁就简,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个开始循环的数字开始算循环节,本题是从十分位上的8开始循环的,循环节应为“82”。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教学时应该使循环小数有唯一的循环节,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混乱。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先将循环小数写成最简形式(即循环节中数字不能再减少且循环点不能再提前),再写出循环节。这样,循环小数42.82828…的最简形式是42.82。
  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教育,好的教育不用搞得太复杂,必须简约、流畅。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只有去繁就简,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升华到最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