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 刘云杰

【机构】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民族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让学生走进情境教育
  小学数学教我们我们需要引进情境教学模式,这对于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我经常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来给学生传授知识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寻找解题思路的独特的想法与捷径。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数学构思的形成,还是展开正确解题思路的过程。我在情境教学模过程中,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思维,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解题思路以及见解,从而参与学习知识的实践中来,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培养起来了。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语言通俗易懂同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协调,从而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充满激情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正方形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正方形的实验器具,只要是符合条件的都可以,分发给学生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测量的数据求得体积。通过实践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正方形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引发延伸总结学习方法等。
  二、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我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我觉得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学的首要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才能积极向老师靠拢,主动地参与学习数学的过程,才能在喜欢的驱动下进行更多的创造性学习。数学教学本身具有枯燥乏味的特性,许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因此对数学课有着厌学情绪,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们就要注意采取花样繁多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眼球了。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数学的乐趣,或者在上课中间穿插小游戏、小故事等方法,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同时我们在数学课上还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与学生之间没有距离,以此激发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三、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的认识和见解,非常适合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创新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小学,能听到学生之间对问题真正的声音,还独辟蹊径,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学习圆的周长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行走,提出问题:对于圆形的跑到,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并号召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用尺子,有的说用步测……通过学生之间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必会影响。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例如逆向思维的训练、联想思维的训练等,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来思考问题,对全面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
  总之,创新意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要从学生低年级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内容。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脚踏实地、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高规格的数学人才培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