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学校安全宣传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 赵祖全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学校后勤保障指导中心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学校的安全工作,是整个社会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校安全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在校师生能否和谐快乐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也影响着每个学生涉及到的家庭的稳定和幸福。
既然学校安全与每个师生、家长和社会都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我们理所当然应该抓好安全工作,营造一个平安、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俗话说得好,安全工作重在预防,而安全预防必须以宣传教育为先,这是抓好安全工作的前提。作为学校,应该从多个方面做好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和教育,才能为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通过立体化的宣传,营造浓郁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立体化的宣传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多项内容、多种平台、多个空间,对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进行安全教育相关的信息传递,加大对全体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宣传的力度,切实做到让安全知识人人知晓。主要从校内校外两个方面来进行,分别有如下多种形式。
(一)对内宣传教育的形式。
1.设立校园安全警示栏。
2.国旗下安全教育演讲活动。
3.校园广播安全教育。
4.班级安全黑板报。
5.班会安全教育。
6.安全画刊展览。
7.悬挂安全警示标语。
(二)对外宣传教育的形式。
1.向家长适时印发《告家长安全书》。
2.向家长印发《安全知识宣传单》。
3.向家长编发安全警示教育短信。
4.通过家长会向家长进行安全教育提醒。
二、通过上好安全课,夯实学生的安全知识,切实提高安全意识
(一)抓住课堂教育的主阵地。
认真落实安全课程,使用好学生人手一册的安全教育读本,以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加强安全知识的自我学习,并对照自身行为,加强自我反省和教育。
(二)创新学习渠道。
通过微机网络课、图书阅读课等拓展学习渠道,订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查阅并了解安全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
三、通过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
在上级指导下,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进行安全专题教育活动,不断掀起全校师生安全教育活动热潮,从而达到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等目的。
(一)开展专项安全教育活动。
以贯彻上级要求为契机,开展各类专项安全教育,一般有如下主要活动。
1.百安活动。旨在巩固当年年底、春节期间、次年开年的安全工作。保障在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和社会情绪稳定。
2.安全生产月活动。每年6月份开展不同的安全主题活动,强化安全教育。如2016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3.预防溺水专项教育活动。主要针对气候炎热季节的特点,为了警示和预防未成年人私自下河、塘游泳,玩水等造成溺水事故,进行的专题教育活动。
4.交通安全日宣传活动。每年12月2日是“交通安全日”,为了发动全社会共同关注交通安全,提升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和文明意识,集中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要求师生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做有碍交通安全的活动。
5.消防安全日宣传活动。每年11月9日前后,正值气候干燥、火灾易发之际,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冬季防火工作。校园是人员高度聚集的公共场所,此时,理应把防火工作放在各项预防工作的首位。
6.禁毒宣传活动。为了提高师生禁毒意识,做好校园禁毒工作,要求人人参与,抵制毒品。
7.反邪教宣传活动。为了让师生更加深入认识邪教,拒绝邪教,提高防范、识别和抵制邪教的能力,做到不听、不信、不传,非常有必要进行反邪教宣传教育。
8.校园反恐教育。主要是通过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师生对恐怖活动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9.生命安全教育课。每学期开学第一课,都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生命之可贵,自觉做到珍惜生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10.食品安全专题教育。主要向师生做好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避免发生食物中毒等事故。
11.网络安全宣传。青少年不仅是网络用户的主力军,也是网络犯罪受害者最多的群体。因此,提高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保护上网安全刻不容缓。如2015年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就突出了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
12.各种创评、竞赛活动。按照上级要求开展。
(二)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结合校内实际情况,积极自主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主要有如下形式。
1.安全培训。聘请公安等专业人员到学校举办安全讲座、体验活动等,用生动、真实的事例晓以利害,从专业的角度传授给师生实用的安全防范技能。
2.班队竞赛。利用学校专有的主题班(队)会的教育功能,专门设立安全主题班(队)会比赛。让师生在精心组织比赛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安全教育,从而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责任,使安全知识和安全预防注意事项等入心入脑。
3.专业课安全教育。主要针对各学科尤其是实验、实践、体育课等潜在易发安全事故的专业课,要经常进行课堂安全、纪律、练习规范、操作规范等各方面进行强调和落实。
4.小手牵大手活动。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每一位学生给自己的家长写一封信,主要内容是为了家庭的平安和幸福,请自己的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注意安全。
5.签订安全责任书。主要是采取层层签订责任状的形式,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校长与教师、班主任与家长及学生都可以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
6.节假日值班制度。明确带班、值班的人员及职责,确保节假日期间校园安保无空白。
四、通过疏散演练和事例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技能
学校的安全防范措施应以预防为主,除了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和强化安全知识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应急防范办法,让学生学会在紧急状态下,能用正确的方法完成自救。
(一)掌握必要的应急逃生方法。
学校要定期开展应急逃生演练,增加灾难来临时的逃生本领。我们经常进行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火灾应急疏散演练”等,在演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正确的方法来做。如发生火灾时,在逃生中遇到烟比较浓重时,可以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低头弯腰往前走,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提高自救能力的很好手段。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判断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通过经常给学生剖析一些安全事故的实例,观看安全事故专题教育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预判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提高在紧急情况下能保持镇定并能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的能力,懂得在面临险情时要“预判智为”,从而实现避险的目的。比如,当学生上学途中发现河水淹没了唯一可通过的桥面时,理智而正确的处理行为应该是:首先想到此路存在危险并立即停止前进,马上通过打电话或者回家向家长报告,向老师报告,然后采取等待险情排除后再通过或绕行到校等方法。此时,千万不能冒险涉水过河,让自己身陷险境。
五、通过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预防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每个人都要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的意识。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整改,就能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排查整改操作中应该遵循“细查、细改”的原则。
(一)安全隐患要细查。
“细查”是指要认真落实《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相关安全责任人在坚持做到定期排查(月查、周查、日查)、节前排查(大型节假日前安全检查)、紧急排查(发现紧急情况时立即检查)的基础上,要注重排查的仔细程度。如排查时,每次都要对校园内的围墙、房屋、门窗、安保设备、消防设施、体育设施、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进行逐一检查,不能漏掉检查的对象。排查过程中还要抓住重点,对教室、学生宿舍、食堂、餐厅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检查要细而又细。
(二)查出问题要细改。
“细改”是指当发现隐患后,在落实整改的过程中要注重仔细分析和细心操作,只有耐心细致的整改才能保证质量,切忌草率和不负责任的整改,整改的效果要显而易见。通常在排查发现问题后,应该认真记录并建立台账,再针对发现的隐患点进行分析,分出轻重缓急程度,拟出整改时限,最后交由责任部门实施并监督整改。
总之,为了学校的安全,一定要在结合学校实际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才能不断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有效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既然学校安全与每个师生、家长和社会都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我们理所当然应该抓好安全工作,营造一个平安、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俗话说得好,安全工作重在预防,而安全预防必须以宣传教育为先,这是抓好安全工作的前提。作为学校,应该从多个方面做好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和教育,才能为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通过立体化的宣传,营造浓郁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立体化的宣传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多项内容、多种平台、多个空间,对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进行安全教育相关的信息传递,加大对全体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宣传的力度,切实做到让安全知识人人知晓。主要从校内校外两个方面来进行,分别有如下多种形式。
(一)对内宣传教育的形式。
1.设立校园安全警示栏。
2.国旗下安全教育演讲活动。
3.校园广播安全教育。
4.班级安全黑板报。
5.班会安全教育。
6.安全画刊展览。
7.悬挂安全警示标语。
(二)对外宣传教育的形式。
1.向家长适时印发《告家长安全书》。
2.向家长印发《安全知识宣传单》。
3.向家长编发安全警示教育短信。
4.通过家长会向家长进行安全教育提醒。
二、通过上好安全课,夯实学生的安全知识,切实提高安全意识
(一)抓住课堂教育的主阵地。
认真落实安全课程,使用好学生人手一册的安全教育读本,以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加强安全知识的自我学习,并对照自身行为,加强自我反省和教育。
(二)创新学习渠道。
通过微机网络课、图书阅读课等拓展学习渠道,订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查阅并了解安全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
三、通过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
在上级指导下,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进行安全专题教育活动,不断掀起全校师生安全教育活动热潮,从而达到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等目的。
(一)开展专项安全教育活动。
以贯彻上级要求为契机,开展各类专项安全教育,一般有如下主要活动。
1.百安活动。旨在巩固当年年底、春节期间、次年开年的安全工作。保障在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和社会情绪稳定。
2.安全生产月活动。每年6月份开展不同的安全主题活动,强化安全教育。如2016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3.预防溺水专项教育活动。主要针对气候炎热季节的特点,为了警示和预防未成年人私自下河、塘游泳,玩水等造成溺水事故,进行的专题教育活动。
4.交通安全日宣传活动。每年12月2日是“交通安全日”,为了发动全社会共同关注交通安全,提升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和文明意识,集中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要求师生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做有碍交通安全的活动。
5.消防安全日宣传活动。每年11月9日前后,正值气候干燥、火灾易发之际,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冬季防火工作。校园是人员高度聚集的公共场所,此时,理应把防火工作放在各项预防工作的首位。
6.禁毒宣传活动。为了提高师生禁毒意识,做好校园禁毒工作,要求人人参与,抵制毒品。
7.反邪教宣传活动。为了让师生更加深入认识邪教,拒绝邪教,提高防范、识别和抵制邪教的能力,做到不听、不信、不传,非常有必要进行反邪教宣传教育。
8.校园反恐教育。主要是通过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师生对恐怖活动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9.生命安全教育课。每学期开学第一课,都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生命之可贵,自觉做到珍惜生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10.食品安全专题教育。主要向师生做好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避免发生食物中毒等事故。
11.网络安全宣传。青少年不仅是网络用户的主力军,也是网络犯罪受害者最多的群体。因此,提高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保护上网安全刻不容缓。如2015年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就突出了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
12.各种创评、竞赛活动。按照上级要求开展。
(二)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结合校内实际情况,积极自主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主要有如下形式。
1.安全培训。聘请公安等专业人员到学校举办安全讲座、体验活动等,用生动、真实的事例晓以利害,从专业的角度传授给师生实用的安全防范技能。
2.班队竞赛。利用学校专有的主题班(队)会的教育功能,专门设立安全主题班(队)会比赛。让师生在精心组织比赛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安全教育,从而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责任,使安全知识和安全预防注意事项等入心入脑。
3.专业课安全教育。主要针对各学科尤其是实验、实践、体育课等潜在易发安全事故的专业课,要经常进行课堂安全、纪律、练习规范、操作规范等各方面进行强调和落实。
4.小手牵大手活动。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每一位学生给自己的家长写一封信,主要内容是为了家庭的平安和幸福,请自己的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注意安全。
5.签订安全责任书。主要是采取层层签订责任状的形式,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校长与教师、班主任与家长及学生都可以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
6.节假日值班制度。明确带班、值班的人员及职责,确保节假日期间校园安保无空白。
四、通过疏散演练和事例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技能
学校的安全防范措施应以预防为主,除了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和强化安全知识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应急防范办法,让学生学会在紧急状态下,能用正确的方法完成自救。
(一)掌握必要的应急逃生方法。
学校要定期开展应急逃生演练,增加灾难来临时的逃生本领。我们经常进行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火灾应急疏散演练”等,在演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正确的方法来做。如发生火灾时,在逃生中遇到烟比较浓重时,可以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低头弯腰往前走,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提高自救能力的很好手段。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判断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通过经常给学生剖析一些安全事故的实例,观看安全事故专题教育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预判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提高在紧急情况下能保持镇定并能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的能力,懂得在面临险情时要“预判智为”,从而实现避险的目的。比如,当学生上学途中发现河水淹没了唯一可通过的桥面时,理智而正确的处理行为应该是:首先想到此路存在危险并立即停止前进,马上通过打电话或者回家向家长报告,向老师报告,然后采取等待险情排除后再通过或绕行到校等方法。此时,千万不能冒险涉水过河,让自己身陷险境。
五、通过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预防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每个人都要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的意识。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整改,就能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排查整改操作中应该遵循“细查、细改”的原则。
(一)安全隐患要细查。
“细查”是指要认真落实《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相关安全责任人在坚持做到定期排查(月查、周查、日查)、节前排查(大型节假日前安全检查)、紧急排查(发现紧急情况时立即检查)的基础上,要注重排查的仔细程度。如排查时,每次都要对校园内的围墙、房屋、门窗、安保设备、消防设施、体育设施、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进行逐一检查,不能漏掉检查的对象。排查过程中还要抓住重点,对教室、学生宿舍、食堂、餐厅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检查要细而又细。
(二)查出问题要细改。
“细改”是指当发现隐患后,在落实整改的过程中要注重仔细分析和细心操作,只有耐心细致的整改才能保证质量,切忌草率和不负责任的整改,整改的效果要显而易见。通常在排查发现问题后,应该认真记录并建立台账,再针对发现的隐患点进行分析,分出轻重缓急程度,拟出整改时限,最后交由责任部门实施并监督整改。
总之,为了学校的安全,一定要在结合学校实际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才能不断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有效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