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奉 玉
【机构】 四川省苍溪县陵江第三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幼儿的心理素养被越来越多的父母所关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幼儿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
第二、 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
针对以上问题,怎样让幼儿拥有良好的心理,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更应该具备以下品质:
1、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幼儿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繁琐的。时间一长,难免会产生烦躁、厌倦的情绪。这时我们应该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孩子中来,应该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与孩子交流,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
2、给幼儿以尊重和必要的自由空间。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严格的限制、过分的责骂都会严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甚至让幼儿失去信心,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必要的自由空间可以很好的维持师幼关系,让幼儿的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
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1、父母要努力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光有甜,还有辛酸。只有人去适应生活,否则就会被生活所淘汰。
2、父母要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育中,父母要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解放孩子的手、口、眼、耳,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放手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锻炼独立性。
3、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信心。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失败,感到沮丧时,父母要积极、热情地去扶一把,与孩子一道解决问题,并告诉孩子"失败乃成功之母",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勇敢的面对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勇敢的向成功迈步。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三方面通力协作,更需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幼儿代表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动力,预示着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持之以恒,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才有希望看到祖国的未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幼儿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
第二、 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
针对以上问题,怎样让幼儿拥有良好的心理,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更应该具备以下品质:
1、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幼儿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繁琐的。时间一长,难免会产生烦躁、厌倦的情绪。这时我们应该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孩子中来,应该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与孩子交流,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
2、给幼儿以尊重和必要的自由空间。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严格的限制、过分的责骂都会严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甚至让幼儿失去信心,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必要的自由空间可以很好的维持师幼关系,让幼儿的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
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1、父母要努力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光有甜,还有辛酸。只有人去适应生活,否则就会被生活所淘汰。
2、父母要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育中,父母要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解放孩子的手、口、眼、耳,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放手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锻炼独立性。
3、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信心。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失败,感到沮丧时,父母要积极、热情地去扶一把,与孩子一道解决问题,并告诉孩子"失败乃成功之母",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勇敢的面对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勇敢的向成功迈步。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三方面通力协作,更需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幼儿代表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动力,预示着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持之以恒,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才有希望看到祖国的未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