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析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策略

【作者】 谭丽萍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把应用题确定为"发展性领域"中的"解决问题"。所谓"解决问题"是综合性、创造性地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新教材中已经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的章节,往往以计算伴随着应用相融合的形式编排。经过实践,我发现用画图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从而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宽广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理解策略 合理选择 渗透 提升
  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理解为解决问题时的计策和谋略。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旨在突出解决问题方法选择、设计及运用。通过方法的运用、反思和内化促进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课程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由此可见画图在小学数学解题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并且愉快的学会复杂关系的应用题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为教师在教学中提供有效发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画图能力,帮助学生找到画图技巧。
  一、重视策略意识的理解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策略性知识,以促进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由于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受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问题的内容、难度、解决问题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那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地数学思考活动,形成对策略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解决关于面积计算问题的策略”例题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题的数量关系不明显,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这里要让学生理解到“画图”法不仅包括画实物简图,还包括线段图等等。这样学生在纸上图图画画可以拓展思路,使用这项解题策略,比较符合小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特点,也使学生通过“画图”法使问题的情境具体化,使思路比较清晰。
  二、重视策略的合理选择
  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后,就要引导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问题结构的教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实际上就是建立解决问题模型的过程,要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首先要理解实际问题的特点。
  例如,教学“画图”法这一策略时,教师应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采取什么策略去解决问题。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解决行程问题”时要让学生先根据题意列表整理:两人行走的速度要列入表中,再想想两人各行走多长时间,于是列成下表:
  小明从家到学校 每分走70米 走了4分
  小芳从家到学校 每分走60米 走了4分
  这样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这类问题的知识特点,同时在与“解决关于面积计算问题”策略进行比较,也从而提高了他们运用这些策略的自觉性,并感知这种类型题应选择画线段图的策略。在练习时,要将两种题型进行比较,进一步感知这种问题的结构特点,同时在比较中理解这类问题的变化,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结构特点,合理地选择相应的策略。
  三、重视策略意识的渗透
  运用“画图”法这一策略我觉得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中这一单元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策略。例如解决一般应用题时,都应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这是“画图”策略的运用,即在遇到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可以提示学生这类题目可通过“画图”法这一策略去解题,在遇到有关行程类题目时提醒学生可提示学生能够这类题目可采取画线段图这一策略去解题。因此,可以说画图法这一策略随处都有,关键是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才会逐渐增强。
  四、重视策略意识的提升
  在学生初步形成策略意识的基础上,要精心设计问题,重视策略意识的提升。解决问题的情境要丰富,难度和复杂性要有层次,呈现的方式也要多样化。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否体验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发展。
  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模仿性练习,及时巩固新知;二是变化性练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避免生搬硬套;三是综合性练习,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实际问题时,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提高与发展。
  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是唯一的,解决同一问题时也不是只限于一种策略的应用。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要有整体观念。如:四年级“画图”的策略,要给学生留有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关注个体差异。教学时要因势利导,通过比较使学生不同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并力求做到方法的优化组合,选用得当。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也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我认为在用“画图”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讲究策略,即重视对策略意识的理解、合理的选择以及适度的策略的提升。这样,可以使习题的教学意义超越解答一道题目得到一组答案,体会到一种思想方法,使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简洁化、规范化、科学化。总而言之,画图可以更为直观的表达出题目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花最少的时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解题中经常画图,有利于建立图形意向,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夏新.运用数学画图思想绘制精彩高效课堂――分析画图思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08:110.
  [2]蔡和章.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探讨[J].金田,2014,06:486.
  [3]季玉英.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途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112-113.
  [4]张丽霞.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画图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