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

【作者】 赵书强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南津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合作学习的模式现在正越来越多的用于初中的教学实践当中。数学作为初中学习中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科,引入合作学习,小组化教学的模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教师因人而异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 合作学习 小组化教学
  合作学习是时下教学实践当中最热门的词,合作学习是将小组作为学习单位,小组内成员在开展个体探究的同时,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有利于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合作互助精神。但是,在构建合作学习模式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一、合作学习优势
  (一)打破僵化课堂
  课堂上老师说,学生听的模式是中国教学中沿用了千百年的手段。当然,这样的手段并没有什么错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简单的灌输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如今的教学要求和学生本身的需求。引入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很好地打破课堂上点对面的信息传播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加强了,对于不懂之处,大家可以相互交流,以先进带后进。老师也更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合作学习将课堂勾连成了一张“点——线——面”的知识传输网络。
  (二)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构建合作学习模式当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据该模式设计新的课后作业和学习任务。数学只是初中七门功课当中的一科,在学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作业布置的量必须考虑到孩子整体的学习负担。合作学习拓宽了作业布置的可能性,一些孩子们无法独立完成的作业可以作为小组作业布置下去了,合作完成作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孩子们协作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的过程。每周末,我都会用探索性的作业取代一部分试卷和练习题。在多人协作的情况下,孩子们对于某一知识点的探索深度甚至能令我耳目一新。
  二、构建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合作学习的热门,还有一项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操作十分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规程来进行约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仅仅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在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尽量按照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就可以了。分组和作业布置的细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进行变化。规则简单并不意味着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就好像数学里的1+1=2一样,看似简单的算式,其证明却成为了数学界的一大难题。
  小组合作的模式无非就是竞争式合作和小组性学习。所谓竞争式合作,就是让一部分水平相近的孩子实现在小组内的相互竞争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团体竞争,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而小组性学习就更好理解了,应该说,小组性学习是构建合作式学习的一个重要意义所在。通过协作让孩子们完成不可能独自完成的学习任务,这是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所在。
  对于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性规则。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误区,我们必须尽量避免。
  (一)小组学习不是吃大锅饭
  每个班上总有一部分孩子,无论家长、老师、同学如何努力,都始终无法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或者有一些孩子,总是会想方设法的躲懒。在分组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优劣搭配,才能实现以先进带后进的目标。这样的初衷固然是好的,但是这种做法也很有可能导致一部分孩子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依赖心理,躺着吃大锅饭。一个小组中,总有帮忙加分的和帮忙扣分的,有动手包揽全部的和坐在一旁袖手围观的,孩子之间的相互督促并没有那么大的效力,这就很有可能造成小组的集体任务变成了部分人的任务,躲懒的孩子可以逃避学习任务而不接受惩罚,勤奋学习的孩子则因为这部分人的不作为必须承担更加繁重的任务。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我在分组时并没有将全班同学均匀地分成若干小组,而是只选取每次考试的前50%进行分组。每一组在后10%的孩子中认领一位进行帮助和监管,帮助对象的成绩提升作为考核该小组成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学习小组在每月的小考中进行重新搭配组合,并对上月学习小组成绩进行考核。一成不变的分组方式容易在学生当中形成小圈子,期末考核的目标也太过遥远,不足以让孩子们产生足够的紧迫感。
  这种差额分组的方式能够有力地提升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同时也兼顾了后进生的培养和转化。成绩中等,没能加入学习小组的中等生能够将加入学习小组作为学习目标,而学生对于后进生的监管和帮助也有了更高层级的效力,在实践中收到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二)在小组中强调个人价值
  数学的学习不像语文英语,小组协作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背课文、默单词,但是初中程度的孩子们很难通过小组协作来共同解出一道难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是有其局限性的。建立学习小组的方式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完成家庭作业,能够帮助孩子们进行学科拓展,开阔视野,能够帮助孩子们对于薄弱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掌握,但是在难题的解答和解题思路的培养上发挥作用。
  为此,我认为,在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合作学习,而是要将小组学习与个人能力并举。在分组的过程中,每一组都会有一位小组长。小组长的任命,以每月小考的最后五道具有一定深度的附加题的解答情况作为标准。
  小组长在学习小组当中,就相当于一个小小的老师,既有管理全组孩子行为的权力,也有向每位孩子讲解解题思路和重点难点的义务。在每月的评选中,小组进步的奖项并非颁给全组,而是颁给小组长。我们的教学目标,归根结底还是以培养个人学科能力为目的,因此在小组活动中,应当大力的强调个人价值。
  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其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有利于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有效的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促进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玉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
  [2]刘升进.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成功(教育),2013,(23).
  [3]韩小蕊.初中数学分组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