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寻
【作者】 瞿 洋
【机构】 四川省武胜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需要我们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落实。实践中,我们可从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入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注重学科整合,让学生在愉悦氛围中学音乐。
关键词:职专音乐 教学有效性 提高 实践策略
音乐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发展音乐素养的重要平台。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职教学校音乐教学的方法也显得过于简单单一,没有新颖有效的策略创新。在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如何提高职专学校音乐教学有效性就成为我们重要的实践课题。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创新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落实。
一、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增强他们音乐学习动力。一方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和学习音乐的根本保证,使学生从学会音乐到会学音乐,再到为音乐文化的终身学习服务的根本改变。落实到实践中,就需我们我们想方设法,着力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音乐学习需要。其方法很多,直观教学、情境教学都是良好策略,但运用音乐自身魅力来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有更好的效果,实践中,我们可让学生编音乐剧、歌剧、歌咏比赛等方式培养,使其体验到音乐之美和音乐之趣。
二、充分发挥学生音乐主体作用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体。”职中专生年龄都不小了,他们已具备一定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特见解。在他们的心中,自己已经是成年人,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我们就不能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而要发挥学生是音乐主体的作用,使其成为课堂主人,特别是在音乐鉴赏课堂中,更需要发挥音乐主体的作用。只有这样,他们鉴赏才能入境、入情,有丰富的体验。而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效果。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学起于思贵有疑,有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知道,疑不仅能促进学生认真参与,进行情境,而且还会促进学生围绕主题质疑、思考,从而产生更多的感知和体验。在鉴赏中,“听”是最关键、最直接的一步。学生可以通过听觉系统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情感和魅力。教师可在鉴赏前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这首音乐作品的节奏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音乐作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性地欣赏这首音乐作品时就会非常认真和专注。在这种全神贯注的精神状态下学习,学生的音乐思维也会变得非常活跃。
(二)引导学生哼唱音乐主题。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核心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哼唱音乐主题,有利于学生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主题形象,对其包含的思想情感也能更加准确地理解,更能在音乐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激发学生放开想象。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依靠听觉感受音乐形象和获得思想感情,就要在欣赏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音乐教学中的欣赏环节,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倾听音乐,进一步运用语言及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展现无拘无束的想象。音乐知识的获得必须依靠学生自己的体验,学生自己通过感知音乐的方式获得音乐知识。所以,音乐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对音乐感知、感受和领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让学生被音乐感染和感化,从而更好地体验音乐作品的灵魂。以前那些试图给学生把音乐讲明白的教学方法,到现在看来显然是不可取的。对于同一首音乐,在欣赏时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及生活环境的差异,他们在进行想象和联想时就有可能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意境。因此,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不能过多地对音乐内容加以诠释,要留给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三、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它能够使音乐鉴赏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学资源更加广阔和多样,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情趣及主动参与音乐鉴赏的动力,从而有效提高音乐鉴赏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此,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愿意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但是,在热衷这一教学手段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如容易让学生走马观花,容易让教师忽略钻研教材或把精力全部放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完全忽视了教法的设计。能够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充分、恰当、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才能更加完美和成功。
四、以音乐为本,注重学科整合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音乐知识向更广阔的知识面延伸,并与其他学科进行适当的知识综合。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与审美视野,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综合素养。但是,在学科综合过程中,我们要以音乐为本,把握好尺寸,将与教学内容的知识或元素整合其中,将音乐与文学、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首先,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实践表明,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我向学生展示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让学生以《思乡曲》为背景音乐,朗读《乡愁》,有了文学铺垫,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思乡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了。其次,音乐与美术的结合。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流动的画面”,把美术称为“凝固的音乐”,可见,两者有着深入的内在联系。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加入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优美的画作,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提升学习效率。当然,可以和音乐相结合的姊妹艺术还有很多,再此不作一一论述。在教学中,广大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使音乐课真正达到“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
当然,要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之。但只我们要抱着务实态度来躬耕这一方净土,创新设计课堂教学,就会为我们每个学生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为他们将来就业、生活带来无限音乐乐趣。
参考文献:
[1]陈小平,浅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1年。
[2]莫焕庆,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2年。
[3]梁劝源,在构建和谐中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伊犁日报,2010年
关键词:职专音乐 教学有效性 提高 实践策略
音乐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发展音乐素养的重要平台。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职教学校音乐教学的方法也显得过于简单单一,没有新颖有效的策略创新。在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如何提高职专学校音乐教学有效性就成为我们重要的实践课题。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创新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落实。
一、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增强他们音乐学习动力。一方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和学习音乐的根本保证,使学生从学会音乐到会学音乐,再到为音乐文化的终身学习服务的根本改变。落实到实践中,就需我们我们想方设法,着力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音乐学习需要。其方法很多,直观教学、情境教学都是良好策略,但运用音乐自身魅力来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有更好的效果,实践中,我们可让学生编音乐剧、歌剧、歌咏比赛等方式培养,使其体验到音乐之美和音乐之趣。
二、充分发挥学生音乐主体作用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体。”职中专生年龄都不小了,他们已具备一定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特见解。在他们的心中,自己已经是成年人,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我们就不能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而要发挥学生是音乐主体的作用,使其成为课堂主人,特别是在音乐鉴赏课堂中,更需要发挥音乐主体的作用。只有这样,他们鉴赏才能入境、入情,有丰富的体验。而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效果。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学起于思贵有疑,有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知道,疑不仅能促进学生认真参与,进行情境,而且还会促进学生围绕主题质疑、思考,从而产生更多的感知和体验。在鉴赏中,“听”是最关键、最直接的一步。学生可以通过听觉系统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情感和魅力。教师可在鉴赏前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这首音乐作品的节奏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音乐作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性地欣赏这首音乐作品时就会非常认真和专注。在这种全神贯注的精神状态下学习,学生的音乐思维也会变得非常活跃。
(二)引导学生哼唱音乐主题。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核心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哼唱音乐主题,有利于学生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主题形象,对其包含的思想情感也能更加准确地理解,更能在音乐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激发学生放开想象。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依靠听觉感受音乐形象和获得思想感情,就要在欣赏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音乐教学中的欣赏环节,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倾听音乐,进一步运用语言及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展现无拘无束的想象。音乐知识的获得必须依靠学生自己的体验,学生自己通过感知音乐的方式获得音乐知识。所以,音乐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对音乐感知、感受和领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让学生被音乐感染和感化,从而更好地体验音乐作品的灵魂。以前那些试图给学生把音乐讲明白的教学方法,到现在看来显然是不可取的。对于同一首音乐,在欣赏时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及生活环境的差异,他们在进行想象和联想时就有可能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意境。因此,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不能过多地对音乐内容加以诠释,要留给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三、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它能够使音乐鉴赏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学资源更加广阔和多样,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情趣及主动参与音乐鉴赏的动力,从而有效提高音乐鉴赏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此,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愿意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但是,在热衷这一教学手段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如容易让学生走马观花,容易让教师忽略钻研教材或把精力全部放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完全忽视了教法的设计。能够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充分、恰当、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才能更加完美和成功。
四、以音乐为本,注重学科整合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音乐知识向更广阔的知识面延伸,并与其他学科进行适当的知识综合。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与审美视野,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综合素养。但是,在学科综合过程中,我们要以音乐为本,把握好尺寸,将与教学内容的知识或元素整合其中,将音乐与文学、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首先,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实践表明,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我向学生展示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让学生以《思乡曲》为背景音乐,朗读《乡愁》,有了文学铺垫,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思乡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了。其次,音乐与美术的结合。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流动的画面”,把美术称为“凝固的音乐”,可见,两者有着深入的内在联系。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适时加入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优美的画作,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提升学习效率。当然,可以和音乐相结合的姊妹艺术还有很多,再此不作一一论述。在教学中,广大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使音乐课真正达到“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
当然,要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之。但只我们要抱着务实态度来躬耕这一方净土,创新设计课堂教学,就会为我们每个学生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为他们将来就业、生活带来无限音乐乐趣。
参考文献:
[1]陈小平,浅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1年。
[2]莫焕庆,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2年。
[3]梁劝源,在构建和谐中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伊犁日报,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