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

【作者】 罗 岚

【机构】 四川省苍溪县陵江镇第一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应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学习兴趣对未来学习活动的准备,对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的推动,对学习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我们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传授学生知识的领导者,在课堂上起着带领作用。教师倘若过于严肃,小学生就容易对其心生畏惧,害怕与这位教师接触,从而导致小学生失去学习该科目的兴趣。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关系,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多交流,与他们进行有效互动,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以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特别讲究说话的技巧,注重风趣幽默语言的运用,以此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将精力集中到语文学习活中;最后,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位学生,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教师不能因此而冷落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而应当适当地给予鼓励,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们,给这些学习差等生更多的耐心和关爱,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增强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作业的设计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因此,我设计作业尽量使作业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学习古诗《鹅》,我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只“美丽的大白鹅”,把鹅在水中游的动作、神态用画展示出来;学习问句,我让学生做打电话游戏题,让学生扮演打电话人、听电话人互相问候,理解问句的语气。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浓。他们的兴趣易被新奇的东西所激发,因此可以从更新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加强新异刺激,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刺激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交替进行,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演一演等方式方法,把教学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使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大胆想像,激发学习兴趣。想像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特征,是科学发现必备的心理条件,为培养学生的想像,我从不同的角度选准想像点,展现想像。如组织学生观察插图,想像作者描写的景物,利用教材提供的语句,想像生动的画面,抓住教材省略部分虚构故事情节。想像时我还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想像来激发想象。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语文学习兴趣。语文资源的丰富性可启发我们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故事会、演讲会、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猜谜语、对诗、看谁知到的名人多、谈体会、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都可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张琳同学为参加书法比赛苦练钢笔字,李飞同学为参加书法比赛星期天和爷爷一块揣摩运笔、研究汉字的结构。还有的同学为争当故事大王苦练普通话,广泛阅读。兴趣的力量是无穷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巧妙的评价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评价不能片面,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点带面。不管学生原来的作业写得是否干净工整,回答问题是否正确,只要这次他们努力去做了,并有了一点点的进步,教师就应予以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语文知识的掌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用一颗慈爱之心,耐心教导,循循善诱,期待学生的成长,使学生体会到被人认可和欣赏的快乐,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因成绩不好,爱到批评甚至打骂;或因屡犯错误,遭到冷眼相看及粗暴的训斥;或因家庭原因,备受歧视和奚落等。结果使其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丧失学习信心,自卑感严重,“破罐子破摔”。我们应深入细致地了解掌握每个差生形成的原因,分析研究各自不同的心理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研究出与其特点相应 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循循善诱,搞好心理疏导,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自尊意识,激发内在的进取动力。帮助差生认识自我,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这只是转化后进生工作迈出的第一步,关键是老师要积极创设参与机会,扩大活动范围,让他们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以期获得成功的欢乐,体验胜利的欣慰,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利用多元化评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及时反馈学习结果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如:作业反馈中一个红红的大大的“优”字可使学生为自己的认真、细心感到欣慰,习作中一个赞赏的、中肯的激励评语会大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朗读教学中一句“你读得真美,此时老师的心情和作者一样”会使学生充满自信,故事会上一句“你肚子里的故事真多”会大大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语文兴趣。《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新课改的实施使我转变了教学观念,也转变了作文教学方法,由原来的老师命题学生苦想,半天挤不出只言片语,而转变为写自己想说的话、作自己想作的文。如在让学生写一个人物之前先让他画画那个人的像,再让他们了解那个人的性格爱好,采访采访他做过的好事。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他们不但有话可写,而且不少学生写得很生动、很形象、很感人。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寻找,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到适合学生特点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