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论幼儿教育家园合作
【作者】 何娅萍
【机构】 四川省青川县关庄镇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家园合作育儿对于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满足了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对其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和个人品德等多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园合作育儿是幼儿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这种合作不仅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促使了教育工作者观念的转变,成为当代社会中儿童教育的一大趋势。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合作;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面就明确地指出,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需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一致,需要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的相互理解与支持。家园合作的目的是以幼儿作为教育的核心,以两者间的互动作为教育的手段,以此来利用社会共有的有利资源促进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全方面发展,这其中既包括了幼儿园作为专业教育者的引领和带动,更有家长作为监护者的配合和合作。
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接触世界的两个重要渠道,在其教育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从目前家园合作育儿实践的效果上看,在两者合作的观念和形式上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足。
合作观念缺乏一致性。相较于家庭的施教方式,幼儿园不仅仅是传授一些基础生活常识,为孩子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奠定基础,幼儿园还有着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作息规则,能够让孩子渐渐地理解集体生活,学会自律。而家庭的气氛和运作模式则更为轻松,孩子生活的状态会更自由和放松。正因如此,一些家长会有着“孩子不听话,送给幼儿园管教”“孩子在幼儿园学的,不用在家里做”类似于这样的想法,将幼儿的教育责任完全寄托于幼儿园。当然,还存在另一种状况,一部分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精神寄托下,会无视幼儿园所安排的学习节奏,希望孩子能够尽快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对孩子成长过程的某些问题过于敏感,对孩子施加了过多的压力。这两种观念使得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观念出现了偏差,对于缺乏自律和分辨能力的幼儿来说,极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
合作交流缺乏双向性。幼儿园和家长是幼儿成长中的好伙伴,这两者都应该成为有关幼儿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很多家长即使参与了与幼儿园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但是,他们更多是处于信息接收者的地位。有一些家长每次都能够来参加家长会,也非常愿意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但是对于孩子在家庭的表现和内心的想法却不太清楚。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大多数参与者都是女性。父亲在幼儿教育中所承担的角色也非常重要,他们对于孩子的影响和看法对其成长也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增强两者信息交流的双向性,让幼儿在家庭的成长也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了解了幼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了解家庭对于幼儿园教育方式的看法和希望,幼儿园的教育管理者才能够针对每个小朋友特殊的情况做好应对的措施,保证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合作形式缺乏多样性。为了实现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良好沟通,许多幼儿园也展开了一些常规活动,让家长能够掌握幼儿教育的方法,参与到孩子培养的过程中来。现有的比较成熟的方式有幼儿园开放日、亲子运动会、打电话、接送时交流等方式。从活动的形式上来看,仍旧是幼儿园为信息的提供者,家长能主动参与幼儿教育管理的机会并不多,在合作的地位上仍旧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这也就是一些家长对于幼儿教育不够主动,无法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实施的重要原因。
促进幼儿教育管理中家园合作的建议。既然家园合作对于幼儿教育管理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针对它在实践过程出现的一些不足,就应该通过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的努力。而幼儿园站在专业教育者的角度应该做好引导和带动的工作,提升家庭监护者的积极性和配合度。
专业培训,增强教师职业素养。为了促进幼儿教育管理中的家园合作,首先要通过专业的培训,增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因为教师是家庭成员接触幼儿园的主要渠道,家长们能够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全面信息,幼儿园也能通过教师与家长们沟通和交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发现一些教师,因为不善于处理与家长的关系,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有时甚至会迫于家长的压力打乱本身应有的教学秩序。通过儿童教育和人际沟通等相关培训,提升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塑造她们对于家园合作的正确教育观念,再通过她们传递给每一位家长“教育一致性”的重要意义。
创造条件,提升家庭成员配合度。从家庭的角度出发,必须要更正一些家长过于依赖幼儿园对孩子的管教,将幼儿教育简单直接地等同于“幼儿园教育”的观念。为了充分让家庭认识到这一点,可以邀请家长们参与到学校教育的活动中来。在某些幼儿园,鼓励家长成立“家委会”,直接参与和监督幼儿园的教学,这就开拓了家长与幼儿园交流的新渠道。另外,还有一些幼儿园会让家长到幼儿园来上课,介绍他们自己的职业。同时鼓励每一位家庭成员,特别是父亲要多参与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活动,不要仅仅依靠母亲这一角色。在幼儿园专业教育者的指导下,让家庭每一位成员也变成“家里的老师”,把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教育观念可以衔接起来。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成员更为亲密,这样的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新旧结合,疏通多种交流渠道。要提升双方的配合度和紧密度,就必须畅通两者之间的交流渠道,让幼儿园和家庭可以更好地互相了解、互相支持和互相配合。一方面要畅通直接沟通的渠道。首先,定期召开班级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做好幼儿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其次,还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家访,特别是对于某些表现较为异常的孩子更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还有,定期举行幼儿园开放日等亲子活动,让家长以教育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同时提升家长对于家园合作的意识,真正让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观念形成一致。
同时,借助于新媒体搭建适宜于双方联系的交流平台,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家园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合作。幼儿园可以通过建立网站、QQ群或者微信群等方式,随时更新幼儿园的教学计划、工作重点和孩子的最新情况。这样的方式解决了一部分家长在时间和地点上的局限性。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教师也能够从家长那里获取更多的信息,更好地激发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管理的兴趣,提升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管理的热情。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合作;策略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面就明确地指出,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需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一致,需要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的相互理解与支持。家园合作的目的是以幼儿作为教育的核心,以两者间的互动作为教育的手段,以此来利用社会共有的有利资源促进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全方面发展,这其中既包括了幼儿园作为专业教育者的引领和带动,更有家长作为监护者的配合和合作。
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接触世界的两个重要渠道,在其教育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从目前家园合作育儿实践的效果上看,在两者合作的观念和形式上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足。
合作观念缺乏一致性。相较于家庭的施教方式,幼儿园不仅仅是传授一些基础生活常识,为孩子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奠定基础,幼儿园还有着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作息规则,能够让孩子渐渐地理解集体生活,学会自律。而家庭的气氛和运作模式则更为轻松,孩子生活的状态会更自由和放松。正因如此,一些家长会有着“孩子不听话,送给幼儿园管教”“孩子在幼儿园学的,不用在家里做”类似于这样的想法,将幼儿的教育责任完全寄托于幼儿园。当然,还存在另一种状况,一部分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精神寄托下,会无视幼儿园所安排的学习节奏,希望孩子能够尽快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对孩子成长过程的某些问题过于敏感,对孩子施加了过多的压力。这两种观念使得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观念出现了偏差,对于缺乏自律和分辨能力的幼儿来说,极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
合作交流缺乏双向性。幼儿园和家长是幼儿成长中的好伙伴,这两者都应该成为有关幼儿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很多家长即使参与了与幼儿园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但是,他们更多是处于信息接收者的地位。有一些家长每次都能够来参加家长会,也非常愿意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但是对于孩子在家庭的表现和内心的想法却不太清楚。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大多数参与者都是女性。父亲在幼儿教育中所承担的角色也非常重要,他们对于孩子的影响和看法对其成长也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增强两者信息交流的双向性,让幼儿在家庭的成长也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了解了幼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了解家庭对于幼儿园教育方式的看法和希望,幼儿园的教育管理者才能够针对每个小朋友特殊的情况做好应对的措施,保证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合作形式缺乏多样性。为了实现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良好沟通,许多幼儿园也展开了一些常规活动,让家长能够掌握幼儿教育的方法,参与到孩子培养的过程中来。现有的比较成熟的方式有幼儿园开放日、亲子运动会、打电话、接送时交流等方式。从活动的形式上来看,仍旧是幼儿园为信息的提供者,家长能主动参与幼儿教育管理的机会并不多,在合作的地位上仍旧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这也就是一些家长对于幼儿教育不够主动,无法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实施的重要原因。
促进幼儿教育管理中家园合作的建议。既然家园合作对于幼儿教育管理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针对它在实践过程出现的一些不足,就应该通过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的努力。而幼儿园站在专业教育者的角度应该做好引导和带动的工作,提升家庭监护者的积极性和配合度。
专业培训,增强教师职业素养。为了促进幼儿教育管理中的家园合作,首先要通过专业的培训,增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因为教师是家庭成员接触幼儿园的主要渠道,家长们能够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全面信息,幼儿园也能通过教师与家长们沟通和交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发现一些教师,因为不善于处理与家长的关系,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有时甚至会迫于家长的压力打乱本身应有的教学秩序。通过儿童教育和人际沟通等相关培训,提升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塑造她们对于家园合作的正确教育观念,再通过她们传递给每一位家长“教育一致性”的重要意义。
创造条件,提升家庭成员配合度。从家庭的角度出发,必须要更正一些家长过于依赖幼儿园对孩子的管教,将幼儿教育简单直接地等同于“幼儿园教育”的观念。为了充分让家庭认识到这一点,可以邀请家长们参与到学校教育的活动中来。在某些幼儿园,鼓励家长成立“家委会”,直接参与和监督幼儿园的教学,这就开拓了家长与幼儿园交流的新渠道。另外,还有一些幼儿园会让家长到幼儿园来上课,介绍他们自己的职业。同时鼓励每一位家庭成员,特别是父亲要多参与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活动,不要仅仅依靠母亲这一角色。在幼儿园专业教育者的指导下,让家庭每一位成员也变成“家里的老师”,把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教育观念可以衔接起来。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成员更为亲密,这样的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新旧结合,疏通多种交流渠道。要提升双方的配合度和紧密度,就必须畅通两者之间的交流渠道,让幼儿园和家庭可以更好地互相了解、互相支持和互相配合。一方面要畅通直接沟通的渠道。首先,定期召开班级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做好幼儿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其次,还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家访,特别是对于某些表现较为异常的孩子更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还有,定期举行幼儿园开放日等亲子活动,让家长以教育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同时提升家长对于家园合作的意识,真正让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观念形成一致。
同时,借助于新媒体搭建适宜于双方联系的交流平台,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家园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合作。幼儿园可以通过建立网站、QQ群或者微信群等方式,随时更新幼儿园的教学计划、工作重点和孩子的最新情况。这样的方式解决了一部分家长在时间和地点上的局限性。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教师也能够从家长那里获取更多的信息,更好地激发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管理的兴趣,提升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管理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