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邹晓瑜

【机构】 四川省江安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途径,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等。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采用阅读前作有效的导入,阅读中要善于提出明确的目标,阅读后加强巩固和训练,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以及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就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英语阅读 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学生实践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通过一系列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教学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词汇、句型、语法和习惯用法等),以及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而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上得到提高。
  一、授之以法,课前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按韩愈说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会怎样学习,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受益终身。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高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抽象概念内容多,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对学生来说,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学生没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教师讲解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演示什么,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主动性呢? 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譬如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中要求学生改变不好的阅读习惯,如用手或笔指读、出声读、以单词为注视点阅读、回视等。培养学生略读、寻读、查阅、按意群阅读的习惯及能力。
  略读是为了解文章大意而快速浏览阅读的方式。可采用三个步骤略读:通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细读其他段落的主题句,浏览一些与主题句有关的信息。
  寻读是从较长的文字材料中查询特定的细节内容。为了寻读快而准,可利用主题词、标题、图表、版式及印刷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查阅是一种有目的的查找个别资料的浏览性阅读。英语中大部分的信息源,如词典、百科全书、书刊杂志的索引、电话号码薄等,都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以便于快捷的查找。但其他一些信息源,如历史资料的体育专栏等,又都是按各自的特点排列的。只有了解了所需信息源的组合排列方式,才能迅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
  低效率的阅读者往往以单词为注视点,一词一词地读,而高效的阅读者则以意群为注视点来阅读,有的甚至能以行为注视点达到纵向阅读,即汉语的“一目十行”,从而大大提高阅读速度。如下例,高效率的阅读者只需4个注视点就可读完,而低效率的读者要用15个注视点。
  三、熟练掌握多种阅读方式:
  略读: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做准备。寻找主题句, 获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题。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的信息。
  跳读: 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细读: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推读: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但是若遇到了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概读: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读、以归纳出要点, 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读还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四、培养文化意识,提高阅读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当然不能忽视其文化内涵。中西文化差异较大,中国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将本民族的习惯或文化模式套用到或强加到所学的语言中去,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可能认识一篇文章中的所有词语,又能分析语法结构,但仍然不解其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对西方国家文化的了解。因此,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必要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知识、文学知识以及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和重大节假日等。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多查阅资料,阅读一些英语国家原汁原味的名著和报纸杂志上刊登的作品,增进对英语国家的地理、气候、历史、工农业、科技、著名人物、文学艺术、名族个性、传统礼仪的了解,提高学生英语思维和阅读能力。
  通过以上的阅读教学策略,只要持之以恒,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