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如何让学生写好作文
【作者】 周培林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灯台乡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作文课怎样才能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为兴趣而作文,这是语文教师们经常探讨的问题。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让我体会最深的是:但凡学生生活中发生过的熟悉的事情,或者是印象深刻的事物写起来就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反之则空洞,无话可写,甚至还常常可以见到虚伪的情感: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新课标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正是我们学生习作所要达到的最根本要求。借此机会,笔者就如何让学生写好作文谈谈几点认识。
1、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习作是一种兼容性很强的综合性训练,是真实生活的表达。即以“人为文先,文为人达”,这一观念体现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入手来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教学思路。作文教学首先要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生活体验,陶冶道德情操,着重提高其思想素质。其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作为习作的源泉,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能在文中反映有理想、有追求的精神面貌。然后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纠正千篇一律的倾向,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文贵新不循旧”、“好文章在于推陈出新。”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写出一篇篇有自己观点有创意的文章,就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作文中观察视野要广阔,选材要富有自我特色,普通材料要挖掘新意,鼓励创新。具体可通过语文教学,课外阅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掌握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素质。要让学生掌握好语言,就要让他们经过感知、积累、感悟、运用四个阶段的训练,其中语言积累尤为重要。所以,教学中可组织摘录好词佳句、课外读书等比赛,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同时,注意让学生掌握、理解语言的方法,提高语言理解水平,将语言积累与运用相结合,摒弃枯燥的死记硬背,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阅读中学习好文章的布局谋篇的特色,汲取精华,运用到自己习作的构思中。这样,强调积累运用,来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2、重视日记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亲和力和积极的情感。日记,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渠道。一般来说学生在进行日记写作时心灵处于相对自由的状态,这种状态如果受到一点干涉,就会敏感的关闭。通过开展班级日记谈心活动,效果就不一样,因为谈心时大家的心灵都处于同一种放松状态,它能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的表达真实情感。只要心灵之窗打开了,你就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双赢”的: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接近学生,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学生个体方式的成长也会得到愉快和满足,得到积沉,在作文不时表露。
3、作文贴近生活,让习作成为学生个性展示的平台
指导学生写真实的作文,即要求学生写身边的生活,做到真情实感,实话实说,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想象,写真实的生活,写生活的真实,追求真、善、美。其训练方法:(1)激兴训练法;(2)因势利导法;(3)“自成”写真法;(4)实践应用法。陶行知先生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开不了生活。”可见生活是源泉,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积累生活,才能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a、充实生活。即教师应在文外下功夫,给学生创造各种活动的机会,寻求“源头活水”。第一,丰富学校集体活动。第二,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了解周围变化,领略田园风光等,丰富充实学生的校外生活。
b、感受生活。即让学生有所感而作。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知“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还要拓宽他们感受生活的范围,使他们知道感受的内容包括每时每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c、升华生活。(1)命题引路,拓宽学生选材取材的范围。如指导学生写寒假里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让学生讨论后例举了“燃放烟花”、“讨红包”、“看联欢晚会”等事情。这些来自学生生活,学生有感而发,获得最佳习作质量。(2)活动引路。拓宽学生选材取材的范围。如:让学生谈谈身边的人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从什么事情看来出等。让学生立足生活,从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开始,兴趣盎然,无形中丰富了学生写人叙事的材料。(3)写童话,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升华生活的最佳途径。
d、积累生活。让中低年级学生每天用一句或几句话谈当天的生活;高年级学生采用写日记的形式积累生活。学生的生活丰富多采,作文时就会“我手写我感,我手写我思”,其中各抒已见,中心立意便会百花齐放。
4、注重题材创新,激发学生潜能
作文在题材上应有新的拓展。作文教学要拓宽学生的写作题材,扩大想象作文,幻想作文,求异作文和情景作文,必须引发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第一,想象作文。通过形式多样的想象性作文,来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1)看图作文。要选择能吸引学生,又能使学生有广阔想象空间的画面。(2)续写作文。可设计一个故事开头,让学生续写。(3)补写作文。可针对课文空白处进行补写,也可设计故事的开头与结尾,补写故事的经过。第二,幻想作文。幻想是一种与自我生活愿望相结合,指向美好未来的想象。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作文教学以幻想作文训练既能开拓习作题材的领域,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的能力。第三,求异作文,即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从事物的不同角度,正反方面进行审视,写出新颖独特的作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多向思维。如寓言《滥竽充数》的续编故事,在练习中学生从反向写南郭先生痛下决心,改邪归正,寻访名师,苦练成才,再度入宫吹竽,终成一代名家的故事,这样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地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有意识地引发学生去写出具有新意的内容,抒发新的感受,选材新颖一点,立意深刻一点,构思精巧一点,写法丰富一点,语言清新一点,就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1、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习作是一种兼容性很强的综合性训练,是真实生活的表达。即以“人为文先,文为人达”,这一观念体现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入手来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教学思路。作文教学首先要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生活体验,陶冶道德情操,着重提高其思想素质。其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作为习作的源泉,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能在文中反映有理想、有追求的精神面貌。然后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纠正千篇一律的倾向,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文贵新不循旧”、“好文章在于推陈出新。”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写出一篇篇有自己观点有创意的文章,就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作文中观察视野要广阔,选材要富有自我特色,普通材料要挖掘新意,鼓励创新。具体可通过语文教学,课外阅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掌握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素质。要让学生掌握好语言,就要让他们经过感知、积累、感悟、运用四个阶段的训练,其中语言积累尤为重要。所以,教学中可组织摘录好词佳句、课外读书等比赛,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同时,注意让学生掌握、理解语言的方法,提高语言理解水平,将语言积累与运用相结合,摒弃枯燥的死记硬背,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阅读中学习好文章的布局谋篇的特色,汲取精华,运用到自己习作的构思中。这样,强调积累运用,来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2、重视日记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亲和力和积极的情感。日记,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渠道。一般来说学生在进行日记写作时心灵处于相对自由的状态,这种状态如果受到一点干涉,就会敏感的关闭。通过开展班级日记谈心活动,效果就不一样,因为谈心时大家的心灵都处于同一种放松状态,它能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的表达真实情感。只要心灵之窗打开了,你就可以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情感素质,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双赢”的: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接近学生,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学生个体方式的成长也会得到愉快和满足,得到积沉,在作文不时表露。
3、作文贴近生活,让习作成为学生个性展示的平台
指导学生写真实的作文,即要求学生写身边的生活,做到真情实感,实话实说,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想象,写真实的生活,写生活的真实,追求真、善、美。其训练方法:(1)激兴训练法;(2)因势利导法;(3)“自成”写真法;(4)实践应用法。陶行知先生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开不了生活。”可见生活是源泉,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积累生活,才能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a、充实生活。即教师应在文外下功夫,给学生创造各种活动的机会,寻求“源头活水”。第一,丰富学校集体活动。第二,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了解周围变化,领略田园风光等,丰富充实学生的校外生活。
b、感受生活。即让学生有所感而作。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知“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还要拓宽他们感受生活的范围,使他们知道感受的内容包括每时每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c、升华生活。(1)命题引路,拓宽学生选材取材的范围。如指导学生写寒假里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让学生讨论后例举了“燃放烟花”、“讨红包”、“看联欢晚会”等事情。这些来自学生生活,学生有感而发,获得最佳习作质量。(2)活动引路。拓宽学生选材取材的范围。如:让学生谈谈身边的人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从什么事情看来出等。让学生立足生活,从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开始,兴趣盎然,无形中丰富了学生写人叙事的材料。(3)写童话,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升华生活的最佳途径。
d、积累生活。让中低年级学生每天用一句或几句话谈当天的生活;高年级学生采用写日记的形式积累生活。学生的生活丰富多采,作文时就会“我手写我感,我手写我思”,其中各抒已见,中心立意便会百花齐放。
4、注重题材创新,激发学生潜能
作文在题材上应有新的拓展。作文教学要拓宽学生的写作题材,扩大想象作文,幻想作文,求异作文和情景作文,必须引发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第一,想象作文。通过形式多样的想象性作文,来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1)看图作文。要选择能吸引学生,又能使学生有广阔想象空间的画面。(2)续写作文。可设计一个故事开头,让学生续写。(3)补写作文。可针对课文空白处进行补写,也可设计故事的开头与结尾,补写故事的经过。第二,幻想作文。幻想是一种与自我生活愿望相结合,指向美好未来的想象。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作文教学以幻想作文训练既能开拓习作题材的领域,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的能力。第三,求异作文,即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从事物的不同角度,正反方面进行审视,写出新颖独特的作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多向思维。如寓言《滥竽充数》的续编故事,在练习中学生从反向写南郭先生痛下决心,改邪归正,寻访名师,苦练成才,再度入宫吹竽,终成一代名家的故事,这样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地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有意识地引发学生去写出具有新意的内容,抒发新的感受,选材新颖一点,立意深刻一点,构思精巧一点,写法丰富一点,语言清新一点,就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