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提高数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作者】 张先菊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花板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上重视并实施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引起学生对数学阅读的重视,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阅读的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数学语言水平,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阅读 教学有效性 提高
  凡是课程学习,都离不开阅读。数学学习也不例外。教材上的概念、定义等文本不仅需要学生阅读理解,就是那些公式、图表和符号也需要学生阅读理解。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开展阅读教学就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之相应的新教材更强调了情境性设计,很多知识都寓于一定文本、图表描述的情境中,这就更需要学生来阅读获得其中的信息和知识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阅读能力还很差,数学思维还处于直观阶段,更需要我们加强数学阅读教学,使之提升数学现实思考能力。下面,我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数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让学生重视数学阅读
  我们知道,数学是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要理解这样的语言,我们必须认真阅读。古人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在数学阅读中是行不通的,因为数学要求必须准确理解,才能抓住关键,而非文学只求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是数学学习的通行证。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划批,咬文嚼字,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如“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对于平行线的概念的理解关键的词语,“同一平面内”这是前提,“互相平行”告诉我们,平行是互相的,不是单开看的,两者互为条件又互为结果。如果我们抓不住这些关键性表述,学生就无法对其不明确理解。所以,我们要重视数学阅读,只有我们重视了,学生才可能由耳濡目染,才能认真、细致地去阅读。
  二、抓住阅读时机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经说到:“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课堂处处都是数学语言的运用之处,不仅是教材上的文本,就连教学语言也是数学语言的一部分。但要开展阅读,就要重视教材上的文本了。要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就得抓好阅读时机。所谓阅读时机,就是指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何巧选阅读时机?这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对于较易理解的内容,可以安排在教师讲授前阅读,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于相对较抽象、费解的内容,可以安排在教师讲授过程中进行,以培养学生攻坚克难的能力;对于知识连贯性、系统性强的内容,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以培养学生的概括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
  (一)巧设疑境,引导学生阅读。学起于思贵有疑,疑是促进学生有效性的重要策略。而我们现行学生质疑意识差,需我们通过“教有疑”策略来引诱。因此,我们要巧设疑问来引导。我们知道,课本上的数学概念、规律等语言表述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巧设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阅读习惯,例如,“角的认识”中学习角的画法时,当学生阅读了画角的基本操作步骤以后,及时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规定的步骤先画一个角。画好后设问:画角时,点对齐和边对齐指的是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角大小各不相同,那么什么情况下画出来的角较大,什么情况下角较小?看量角器上的刻度时应注意什么?(内刻度和外刻度)最后,要求学生画指定大小的角。反复进行这种读练结合的教学,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带着问题阅读的良好习惯。通过以“疑”导读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广阔性。
  (二)开展交流,促进学生阅读。数学阅读不同于语文阅读,更强调效率及思辨性。在阅读过程中,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从不同的侧面、不同角度开展思考、讨论,让学生在相互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认识并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这种阅读法尤其适用于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教学,能更好促进学生阅读,提高数学阅读的有效性和思辨性。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读课本,根据自己对分数的理解创造一个分数。课上让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阅读学习的结果,出示了如下活动要求:①把你了解到有关分数的知识结合实物或图形讲给小组同学听。②利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看看你们组又有什么新的发现?③把你不懂的问题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能不能解决?通过小组交流,学生可以把自读成果跟小组同学一起交流,组员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互相提问,在生生互动过程中对于分数的含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三)加强迁移,促进知识内化。对比、迁移都是将阅读所获知识进行能力内化的良好策略。其中,对比一般适用于知识形成的初始阶段或旧知的复习阶段,是通过知识间纵横联系,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利用正向迁移引出新知识的学习或把旧知识进行系统的区分和整理,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一种阅读方法。而迁移,就是将知识或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因此,迁移和对比常常结合使用。实践中,我们经常出一些题组的练习,如①37+8=;②37+80=;先观察这两组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应该怎么计算,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一个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个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说说计算方法并请他们来做做小老师,提醒一下大家在计算时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就说出“第一个题7与个位上的8相加,第二题7与十位上的0相加。”这是他们自己得出的结论,学生能记得特别牢。每学完一个知识点就引导学生去纵横对比,慢慢地学生学会了通过长时间的题组练习,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做题之前先仔细阅读题目、正确理解题意。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数学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语言水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把阅读引进数学教学,让学生学会数学阅读,这对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黄元岭,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年。
  [2]李玉龙,提高小学数学课堂阅读有效性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年。
  [3]冯小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途径[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