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探究

【作者】 吴明会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大河民族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的分组是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小组合作;平等交流;优化高效;策略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是分组随意或刻板,交流也大多是优秀生或善于表达学生的个人秀,教师更多关注所谓“合作”结果,忽视甚至无视合作的过程,活动中组员参与的机会并不公平。为了提高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达到数学课堂教学高效的目的,我们可以从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指导、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优化分组。
  1、分组原则。
  (1)同组异质。同一组应包含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才能实现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和共同提高。在这里,应该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因素,而不仅仅是文化成绩的差异。主要应该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及班干分配,以及特殊教育需要等,使组员之间形成一种“互补”。
  (2)异组同质。保证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均衡性,才可能达成组际之间的真正交流和公平竞争,才可能对各组学习活动客观公平评价。让每个组、每个学生看到胜利的可能,才会产生学习的内动力。
  2、分组人数。
  (1)二人组。二人小组具有高参与度、易操作和省时间等优点。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自然座位情况组建两种二人小组:同座二人组和前后二人组。这是考虑到二人之间的差异,以适应不同问题的讨论,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不同人的合作交流能力。二人组适用于结构单一问题的交流讨论。
  (2)四(三)人组。以相邻的前后桌进行组合,这种小组实际上是两个二人组的合并。它适用于较复杂问题的讨论,以及一些需要多人操作的实践类问题的合作学习。这种小组合作由于需要几个同学沟通合作交流,所以会占用较多的时间,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宜频繁使用。
  (3)六~十人组。基本以座位前后自然形成的大组组建,这种合作小组适用于数学室外实践活动时采用。如实际测量和调查等实践活动。
  3、分组座位。
  同桌二人组:从数和几何、表述能力、性格内外向、男女性别等方面互补安排。
  前后二人组:根据同桌二人组的组合,左右座次交换,这样前后二人组也是互补的。
  四(三)人组:以左右同桌和前后共四(三)人组成。
  当然,学校教学不仅有数学,还有语文、英语等学科,也不可能每节课都调动座位。为适应各学科的分组学习需要,数学教师需要与其它学科的教师进行横向沟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然后找出一个最优的座位排列方式。
  二、优化指导。
  1、小组合作培训要到位。
  小组内“岗位”的设定,常任小组长由组员自动选举产生,其它“岗位”由组长确定,组员必须服从组长的安排。小组活动中要经常互换“岗位”,以达到全面训练的目的。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合作小组的分工中有专门的记录员,这样不利于学生交流与倾听。记录员只能被动地听,其他成员依赖于记录员的记,忙于自己的表达,忽略了倾听别人的意见。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全员记录的方法,即别人表达时进行摘要记录,然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最后整合进行汇报,同组成员进行补充。
  2、合作讨论的问题设计要恰当。
  合作学习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不是所有问题都适用小组合作学习,应坚决杜绝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过深的问题不宜采用小组讨论。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学情,设计的问题不能泛泛而论,要有明确的指向,以及需要的讨论方式,并预设补救的“后手”。对于复杂的问题需要条理性细化,形成梯度,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入深层次。
  3、留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间。
  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预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特别是学困生需要更长些的时间去思考、倾听和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可以通过降低问题的难度梯度,促使学困生学习思考。教师不能一味考虑课堂教学的进度,而忽视了学困生的思维培养;若不注意这一点,长此以往,会扼杀学困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他们的思维将难以得到训练和发展,最后可能使他们变正真正的“差生”。这样一来,教育就没有“公平”可言。
  三、优化评价。
  1、评价要兼顾群体与个体。
  评价直接关系着合作学习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评价要兼顾集体与个体的评价。小组汇报时,既要对汇报的学生做出评价,如“你的表述很完整”“你的声音很清晰”等;也要对所代表的小组集体做出评价,如“你们小组考虑问题真全面”“你们小组还有补充说明吗?”
  2、注重评价过程。
  作为合作学习,结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形成结论的过程中,各人在不同的方面发挥了各自不同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评价合作所经历的过程,使每个组员发现自己的进步及在小组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增进小组合作的凝聚力。
  3、评价方式多元化。
  评价不是简单地判断对错,合作学习评价应是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着重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他人、学生评价他组等。评价应穿插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要改变过去那种“你真棒”“鼓鼓掌”的形式主义,应重视评价的具体内容,从知识、能力、思维、心理等多方面进行表述,使学生从评价中有新的体会和收获。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舞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水平,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适合自己的数学,使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