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浅谈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作者】 于继永
【机构】 山东省昌乐外国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培育的好坏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科学素养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具体包括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操作的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和采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关键词:实验操作;采集实验;分析数据
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能力不是仅仅指小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实验能力,是指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理解实验目的要求,按照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或者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有步骤地操作实验、采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的综合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增强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自信心,综合发展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呢?我结合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来谈谈小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认识实验仪器,是培养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前提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身心特点等原因,对许多实验仪器及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都不清楚,若不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使用方法,小学生在使用仪器和材料实验时,既影响课堂质效,又容易出错,弄不好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课堂教学事故。因此,让学生认识常用的实验仪器,以及仪器的用途,使用方法和应该注意的事项,这对小学生来说,是很有兴趣,并且很愿意去了解和学习的。对于一些易碎、易坏的仪器,一定要特别叮嘱学生,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二、教师示范引领,是培养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中有两类实验,一类是教师的演示实验,一类是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即使是后者,有时候也需要教师科学实验示范,尤其是刚接触科学课程不久的三、四年级小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的科学实验示范,能有效给学生作出垂范,有助于小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基础。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身教重于言教”。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教师的科学实验示范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程序、过程和结果的良好实验习惯。
三、面向全体,合理分组,主动参与,是培养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关键
参与做实验,参与到整个探究实验过程中去,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实验过程中发挥作用,都能有机会动手做实验,都能细致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都能学会记录实验数据,都能参与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都能学习归纳总结实验结论,都能学习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实验失败的教训,都能学会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整个养学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培生做好实验所需要的实验能力。但是,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探究实验活动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虽然说小学生喜欢做科学实验,但是实际现象是有些学生还是不愿意动手做的,特别是一部分女生,她们常常不愿意动手做,经我了解她们不愿动手做实验的原因有三种,一种是就是不想动手做;一种是不敢做,担心做失败,被别的同学笑话;一种是没有机会做,每次实验都被男生抢去做了,或者被动手能力强的女同学抢去做了,自己没有做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再也没有机会做实验了。这样下去,不动手参与做实验的这部分同学动手做的能力必然被弱化,不做实验,她们的兴趣必然减弱,他们的实验能力必然得不到培养。
如何解决部分学生不参与实验活动呢?首先,老师安排学生做实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同一个实验可以要求每一个人都来做一次,确保人人动手做实验,锻炼每一个学生的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可以要求实验小组的成员有分工,有协作,大家轮流动手做实验,轮流观察实验现象,轮流记录实验数据,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动手做实验。
四、关注实验数据,描述实验现象,是培养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核心
学生喜欢做实验,但往往不愿意去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不愿意去主动用笔记录观察到的实验数据,忙着做实验,甚至抢着去做实验,等到要使用实验数据时,却没有完整的实验数据可用,也就无法通过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分析来归纳总结实验的结论,那做实验也就没有达到做实验的目的,实验几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在做实验前,教师就要给每个实验小组的成员明确地分好工,安排好实验小组成员各人的任务,实验时要求实验小组成员各行其事,有条不紊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获取有效的实验数据,保证实验顺利有效地完成。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比动手做实验更加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同学们在分工合作中完成了实验任务,提高了科学实验的综合能力,还培养了同学们合作探究的优良品质。
五、全面分析数据,综合归纳结论,是培养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必要补充
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还要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更要培养他们整理、归纳数据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创造之能力。因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如实作好实验记录,并对实验的数据加以分析、整理和归纳,得出自己的实验结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记录、分析、整理、归纳的能力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提高。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形式,因而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生生之间、组组之间、师生之间的实验交流,让学生把他们实验中的困惑与经验,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键词:实验操作;采集实验;分析数据
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能力不是仅仅指小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实验能力,是指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理解实验目的要求,按照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或者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有步骤地操作实验、采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的综合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增强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自信心,综合发展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呢?我结合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来谈谈小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认识实验仪器,是培养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前提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身心特点等原因,对许多实验仪器及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都不清楚,若不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使用方法,小学生在使用仪器和材料实验时,既影响课堂质效,又容易出错,弄不好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课堂教学事故。因此,让学生认识常用的实验仪器,以及仪器的用途,使用方法和应该注意的事项,这对小学生来说,是很有兴趣,并且很愿意去了解和学习的。对于一些易碎、易坏的仪器,一定要特别叮嘱学生,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二、教师示范引领,是培养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中有两类实验,一类是教师的演示实验,一类是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即使是后者,有时候也需要教师科学实验示范,尤其是刚接触科学课程不久的三、四年级小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教师的科学实验示范,能有效给学生作出垂范,有助于小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基础。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身教重于言教”。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教师的科学实验示范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程序、过程和结果的良好实验习惯。
三、面向全体,合理分组,主动参与,是培养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关键
参与做实验,参与到整个探究实验过程中去,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实验过程中发挥作用,都能有机会动手做实验,都能细致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都能学会记录实验数据,都能参与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都能学习归纳总结实验结论,都能学习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实验失败的教训,都能学会与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整个养学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培生做好实验所需要的实验能力。但是,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探究实验活动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虽然说小学生喜欢做科学实验,但是实际现象是有些学生还是不愿意动手做的,特别是一部分女生,她们常常不愿意动手做,经我了解她们不愿动手做实验的原因有三种,一种是就是不想动手做;一种是不敢做,担心做失败,被别的同学笑话;一种是没有机会做,每次实验都被男生抢去做了,或者被动手能力强的女同学抢去做了,自己没有做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再也没有机会做实验了。这样下去,不动手参与做实验的这部分同学动手做的能力必然被弱化,不做实验,她们的兴趣必然减弱,他们的实验能力必然得不到培养。
如何解决部分学生不参与实验活动呢?首先,老师安排学生做实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同一个实验可以要求每一个人都来做一次,确保人人动手做实验,锻炼每一个学生的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可以要求实验小组的成员有分工,有协作,大家轮流动手做实验,轮流观察实验现象,轮流记录实验数据,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动手做实验。
四、关注实验数据,描述实验现象,是培养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核心
学生喜欢做实验,但往往不愿意去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不愿意去主动用笔记录观察到的实验数据,忙着做实验,甚至抢着去做实验,等到要使用实验数据时,却没有完整的实验数据可用,也就无法通过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分析来归纳总结实验的结论,那做实验也就没有达到做实验的目的,实验几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在做实验前,教师就要给每个实验小组的成员明确地分好工,安排好实验小组成员各人的任务,实验时要求实验小组成员各行其事,有条不紊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获取有效的实验数据,保证实验顺利有效地完成。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比动手做实验更加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同学们在分工合作中完成了实验任务,提高了科学实验的综合能力,还培养了同学们合作探究的优良品质。
五、全面分析数据,综合归纳结论,是培养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必要补充
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还要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更要培养他们整理、归纳数据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创造之能力。因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如实作好实验记录,并对实验的数据加以分析、整理和归纳,得出自己的实验结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记录、分析、整理、归纳的能力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提高。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形式,因而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生生之间、组组之间、师生之间的实验交流,让学生把他们实验中的困惑与经验,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