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给学生打开另一扇窗——浅谈我的自主互助合作课堂
【作者】 郝际玲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外国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推进课程改革,课堂是关键和核心。只有着力推进以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究,快乐地获取知识,让每个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才能发展师生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自主互助合作学习”的方法,感触颇深。下面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本程序是教师为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心理,根据教材具体内容和学生特点、生活实际设置的。创设问题情境有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一)创设设疑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创设讨论、动手操作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创设争论式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创设试误问题情境,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出示例题:用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做成一个底面积为1500cm2的没盖的长方体盒子,应怎样做?1.学生动手操作: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硬纸片,做一个无盖盒子。教师简述一下做法:将长方形硬纸片四个角各剪去一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再把四周折起来,便形成一个无盖纸盒。此时,学生兴趣被激发起来,便积极动手操作。2.思考讨论:教师要求学生把做的盒子举起,相互观察发现:同样的硬纸片,做出的盒子大小不同,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你若是一位个体加工户,能一次加工成功吗?这就要学习 “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处于想解决但靠自己原有知识和技能无法解决的矛盾中,从而以疑激情,产生强烈的学习新知的欲望,调动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很快进入激烈的讨论和活跃的思维当中,教学效果很好。
二、找“高效课堂”的切入点
课堂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教学目标。新课程新课标的这些要求也正是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所追求和倡导的。
为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我们组织了“快乐高效民主课堂论坛”的活动,并设置“学生建议箱”。在“快乐高效民主课堂论坛”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看法;针对问题找解决方法,通过总结、交流,达到逐个解决、相互补充、共同提议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我的课堂我主宰”赋予了更深更广的含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人,是思考的主体,是活动的核心,更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法官”。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通过“我给老师的一封信”、“学生建议箱”、“快乐高效课堂大家谈”等方式反映出来,对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建议,可以直接找到老师反映或将看法和建议写在小纸条上夹在作业本里向老师反映。从实施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老师关注不到的或者是所忽视的影响课堂效率的问题从学生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补充。从学生的成长和意识看,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我的课堂我主宰”、“学校是我家,我爱我家”落实到实处,同时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构建合理有序的自主互助小组
小组建设是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础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小组作用发挥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最终教学效果的优劣。为把“自主互助”落到实处,班内组织了班委成员认真学习小组的划分、座次、优化组合、管理、调整、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小组建设。
小组的划分和组内分工。首先按成绩把全班同学分成四段,从每个成绩段中抽出一名学生,这样,由四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并根据成绩分别定为1号、2号、3号、4号,明确规定他们在小组、学习、日常管理等方面不同的职责,如小组分工有组长、记录员、检察员、汇报员,学科分工有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日常管理分工有纪律组长、卫生组长、作业组长、文明组长等。经过这样科学的分工,小组内部,人人参与小组管理,小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达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小组管理目标。学习上落实了“一帮一”计划。为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我们在小组内部推行“一帮一”,“对对红”的政策,由能力较强的1号负责能力较弱的4号,2号负责3号,两人相互提问、相互检查、相互示范、相互启发、相互交流,手拉手,共同进步。为提高帮扶对象的成绩,1号、2号承担起了老师的责任,每天给3号、4号检查作业记录、完成情况,有的还通过打电话、家校联系卡等形式与组员的家长保持联系。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又使学习基础好一些的学生知识得到巩固、提升。
小组的激励和评价措施。为调动学生互助、交流、合作的积极性,培养小组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内设立了专门的宣传栏,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了及时表彰。并设立“竞分榜”,每天公布各小组的积分情况,制作了“新学期新目标”宣传栏,各小组在这里公布自己的组名、组规、小组标志牌、口号、誓言等。这些措施激发了各小组竞争的动力和活力,调动了组内成员的积极性,促进了良好组风、班风的形成。
班内逐渐形成了“任务由小组共同完成,评价由小组共同承担”的小组互助合作管理机制,在这些小组内,人人是管理者,人人又是被管理者,每个小组都是利益共同体,每个成员都是小组的一分子,小组的成绩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这种利益上的相互依存,发展上的相互合作,极大地提升了每个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生动活泼的良好环境,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益。
四、主导——课堂上老师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我善于观察课堂的整个教学气氛,课堂的教学情境;观察学生的表情、体态、动作、相互之间的关系;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学习方式与习惯;倾听学生的表达,在观察中及时捕捉动态信息,让学生的思维相对活跃些,顾虑少一些,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出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疑问,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学中做到了这种情况,不仅能满足不同学生的情感需求,也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认知差异;不仅保证了教学从每个学生的起点开始,建立了有效的教学反馈系统,而且实现了每个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发展了师生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之,新课程下,采用“自主互助合作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使数学课堂充满智慧,更使数学课堂教学百花齐放。
一、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本程序是教师为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心理,根据教材具体内容和学生特点、生活实际设置的。创设问题情境有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一)创设设疑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创设讨论、动手操作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创设争论式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创设试误问题情境,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出示例题:用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做成一个底面积为1500cm2的没盖的长方体盒子,应怎样做?1.学生动手操作: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硬纸片,做一个无盖盒子。教师简述一下做法:将长方形硬纸片四个角各剪去一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再把四周折起来,便形成一个无盖纸盒。此时,学生兴趣被激发起来,便积极动手操作。2.思考讨论:教师要求学生把做的盒子举起,相互观察发现:同样的硬纸片,做出的盒子大小不同,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你若是一位个体加工户,能一次加工成功吗?这就要学习 “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处于想解决但靠自己原有知识和技能无法解决的矛盾中,从而以疑激情,产生强烈的学习新知的欲望,调动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很快进入激烈的讨论和活跃的思维当中,教学效果很好。
二、找“高效课堂”的切入点
课堂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教学目标。新课程新课标的这些要求也正是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所追求和倡导的。
为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我们组织了“快乐高效民主课堂论坛”的活动,并设置“学生建议箱”。在“快乐高效民主课堂论坛”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看法;针对问题找解决方法,通过总结、交流,达到逐个解决、相互补充、共同提议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对“我的课堂我主宰”赋予了更深更广的含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人,是思考的主体,是活动的核心,更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法官”。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通过“我给老师的一封信”、“学生建议箱”、“快乐高效课堂大家谈”等方式反映出来,对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建议,可以直接找到老师反映或将看法和建议写在小纸条上夹在作业本里向老师反映。从实施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老师关注不到的或者是所忽视的影响课堂效率的问题从学生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补充。从学生的成长和意识看,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我的课堂我主宰”、“学校是我家,我爱我家”落实到实处,同时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构建合理有序的自主互助小组
小组建设是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础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小组作用发挥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最终教学效果的优劣。为把“自主互助”落到实处,班内组织了班委成员认真学习小组的划分、座次、优化组合、管理、调整、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小组建设。
小组的划分和组内分工。首先按成绩把全班同学分成四段,从每个成绩段中抽出一名学生,这样,由四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并根据成绩分别定为1号、2号、3号、4号,明确规定他们在小组、学习、日常管理等方面不同的职责,如小组分工有组长、记录员、检察员、汇报员,学科分工有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日常管理分工有纪律组长、卫生组长、作业组长、文明组长等。经过这样科学的分工,小组内部,人人参与小组管理,小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达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小组管理目标。学习上落实了“一帮一”计划。为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我们在小组内部推行“一帮一”,“对对红”的政策,由能力较强的1号负责能力较弱的4号,2号负责3号,两人相互提问、相互检查、相互示范、相互启发、相互交流,手拉手,共同进步。为提高帮扶对象的成绩,1号、2号承担起了老师的责任,每天给3号、4号检查作业记录、完成情况,有的还通过打电话、家校联系卡等形式与组员的家长保持联系。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又使学习基础好一些的学生知识得到巩固、提升。
小组的激励和评价措施。为调动学生互助、交流、合作的积极性,培养小组的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内设立了专门的宣传栏,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了及时表彰。并设立“竞分榜”,每天公布各小组的积分情况,制作了“新学期新目标”宣传栏,各小组在这里公布自己的组名、组规、小组标志牌、口号、誓言等。这些措施激发了各小组竞争的动力和活力,调动了组内成员的积极性,促进了良好组风、班风的形成。
班内逐渐形成了“任务由小组共同完成,评价由小组共同承担”的小组互助合作管理机制,在这些小组内,人人是管理者,人人又是被管理者,每个小组都是利益共同体,每个成员都是小组的一分子,小组的成绩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这种利益上的相互依存,发展上的相互合作,极大地提升了每个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生动活泼的良好环境,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益。
四、主导——课堂上老师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我善于观察课堂的整个教学气氛,课堂的教学情境;观察学生的表情、体态、动作、相互之间的关系;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学习方式与习惯;倾听学生的表达,在观察中及时捕捉动态信息,让学生的思维相对活跃些,顾虑少一些,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出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疑问,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学中做到了这种情况,不仅能满足不同学生的情感需求,也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认知差异;不仅保证了教学从每个学生的起点开始,建立了有效的教学反馈系统,而且实现了每个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发展了师生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之,新课程下,采用“自主互助合作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使数学课堂充满智慧,更使数学课堂教学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