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基础教育课程
主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6715
CN: 11-5187/G
邮发代号: 80-447
投稿邮箱:jcjykczz@163.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基础教育课程
曾用刊名: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创刊时间:1993
多措引导学生学美术
【作者】 何小红
【机构】 四川省蓬溪县下河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方法的多样性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发现,单一的方法很难满足学生多样性的学习需求,更不能产生新颖有趣作用,不能有效地将学生注意力易聚焦到教学中心来。而创新教学方法,多措开启的教学新模式就能很地引导学生开展美术学习。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方法 多样化 引导
方法的多样性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而传统美术教学,是师传生听的培训式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了教师的“讲”,忽视了学生自主的“学”,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先授知识,再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是其基本程式。多年实践证明,这种模式高耗低效,学生学习效果差,美术素养提升慢,是严重有悖今天效能建设的的主题方向。新课标要求,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标下,教师要扮好组织者、引导者角色,充分发挥学生作用,创新举措,多方法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开展美术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在游戏参与中引导学生学习
参与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是主体作用发挥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学生用心参与,全心投入式的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现行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易分散,这些特点要求我们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新颖别致,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有效学习。多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满足他们“爱玩、好动好奇”需求---游戏。因此,我们可以寓游戏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游戏参与中学习。这不仅能满足学生兴趣需求,还能开发学生大脑,把美术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现行新教材中,大部分课题下都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但需要我们教师挖掘才能浮出水面,成为我们课堂的重要辅助内容。为了让教学更有效果,我们还要给这些游戏内容取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如“美术大本营”、“画画大比拼”、“猜一猜”、“创意接龙”、“我是小画家”等等。这样的游戏教学,既使课堂变得轻松活跃,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理念,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思维得到了扩散,想象力得到了培养。
二、在比较发现中引导学生理解
比较发现法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还能培养学生独自动手,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鉴赏能力,获得规律性认识。特别是在美术作品欣赏教学中运用比较发现法,要让学生理解、掌握作品的艺术形式和技巧,如果教师语言描述是很难奏效的。但如果把这些不同画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摆放在一起,形成对比,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就会区分开来。因此我们在美术欣赏中切忌孤立地对待每一件作品,而是要和其他作品联系起来看,进行横向、纵向等多方面的比较,让学生在理解中发现规,找到结论性认识。例如在教学《具象与抽象》时,对于具象和抽象作品的特点的区别,如果出示一幅抽象作品,让学生总结概括,学生没有可比性,概括问题只能东一斧头西一锤的。而如果将具象与抽象的作品同时出现在大屏幕上,再以表格式让学生概括总结,学生根据一定的比较点进行比较欣赏,条理清晰,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欣赏的要领。比较法在欣赏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欣赏课的质量,使教学能够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三、在交流讨论中引导学生内化
话不说不明。讨论交流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进一步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内化知识,进行意义建构,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所以我们课堂教学中要经常运用讨论法,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比较某几种作品后,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当然,讨论也不是一种形式随便的让几个学生聚在一堆说几句,而是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实践中,我们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如“跟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作品?”“请小组讨论一下这张作品的内容、形式及材料”等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在巡视中,要鼓励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形式可以可以是自由发言或辨论。当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对学生发言作点评,纠正错误认识,形成一致意见。
四、在评价体验中引导学生建构
评价体验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词汇。可以说,这既是一种学习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感受。倡导体验学习,主要是激励评价下的良好体验,不仅能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而且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实践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发挥其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成长。实践中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过程,教师要注重评价,因为这才是学生开始体验学习的触发器。当学生听到教师积极的赞赏时,他们才能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与快乐,从而激发更大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师的评价要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也就是要注重过程评价,抓住学生的微小进步和闪光表现给予及时点赞,使学生时时进体验到学习时的心理历程。这与传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观念是不同的。我们教师要积极更新观念,创新评方式,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自评、他评、师生互评或生生互评等评价方式。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主动找出自身不足之处,明确下步努力方向。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激励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我们要多措引导学生开展美术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并且要长期坚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高效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王琴,美术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年。
[2]周建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
[3]杨文艳,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方法 多样化 引导
方法的多样性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而传统美术教学,是师传生听的培训式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了教师的“讲”,忽视了学生自主的“学”,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先授知识,再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是其基本程式。多年实践证明,这种模式高耗低效,学生学习效果差,美术素养提升慢,是严重有悖今天效能建设的的主题方向。新课标要求,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标下,教师要扮好组织者、引导者角色,充分发挥学生作用,创新举措,多方法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开展美术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在游戏参与中引导学生学习
参与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是主体作用发挥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学生用心参与,全心投入式的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现行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易分散,这些特点要求我们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新颖别致,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有效学习。多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满足他们“爱玩、好动好奇”需求---游戏。因此,我们可以寓游戏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游戏参与中学习。这不仅能满足学生兴趣需求,还能开发学生大脑,把美术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现行新教材中,大部分课题下都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但需要我们教师挖掘才能浮出水面,成为我们课堂的重要辅助内容。为了让教学更有效果,我们还要给这些游戏内容取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如“美术大本营”、“画画大比拼”、“猜一猜”、“创意接龙”、“我是小画家”等等。这样的游戏教学,既使课堂变得轻松活跃,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理念,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思维得到了扩散,想象力得到了培养。
二、在比较发现中引导学生理解
比较发现法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还能培养学生独自动手,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鉴赏能力,获得规律性认识。特别是在美术作品欣赏教学中运用比较发现法,要让学生理解、掌握作品的艺术形式和技巧,如果教师语言描述是很难奏效的。但如果把这些不同画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摆放在一起,形成对比,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就会区分开来。因此我们在美术欣赏中切忌孤立地对待每一件作品,而是要和其他作品联系起来看,进行横向、纵向等多方面的比较,让学生在理解中发现规,找到结论性认识。例如在教学《具象与抽象》时,对于具象和抽象作品的特点的区别,如果出示一幅抽象作品,让学生总结概括,学生没有可比性,概括问题只能东一斧头西一锤的。而如果将具象与抽象的作品同时出现在大屏幕上,再以表格式让学生概括总结,学生根据一定的比较点进行比较欣赏,条理清晰,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欣赏的要领。比较法在欣赏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欣赏课的质量,使教学能够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三、在交流讨论中引导学生内化
话不说不明。讨论交流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进一步理解,还能帮助学生内化知识,进行意义建构,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所以我们课堂教学中要经常运用讨论法,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比较某几种作品后,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当然,讨论也不是一种形式随便的让几个学生聚在一堆说几句,而是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实践中,我们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如“跟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作品?”“请小组讨论一下这张作品的内容、形式及材料”等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在巡视中,要鼓励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形式可以可以是自由发言或辨论。当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对学生发言作点评,纠正错误认识,形成一致意见。
四、在评价体验中引导学生建构
评价体验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词汇。可以说,这既是一种学习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感受。倡导体验学习,主要是激励评价下的良好体验,不仅能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而且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实践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发挥其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成长。实践中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过程,教师要注重评价,因为这才是学生开始体验学习的触发器。当学生听到教师积极的赞赏时,他们才能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与快乐,从而激发更大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师的评价要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也就是要注重过程评价,抓住学生的微小进步和闪光表现给予及时点赞,使学生时时进体验到学习时的心理历程。这与传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观念是不同的。我们教师要积极更新观念,创新评方式,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自评、他评、师生互评或生生互评等评价方式。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主动找出自身不足之处,明确下步努力方向。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激励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我们要多措引导学生开展美术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并且要长期坚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高效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王琴,美术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年。
[2]周建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
[3]杨文艳,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